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探尋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1W

一、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

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探尋論文

(一)發展區域特色種植

土地是農業的載體,任何農作物都需要在土地上進行種植,爲此,在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時,應當結合土地的性質,並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農作物,如東北及華北地區可以種植小麥和玉米;南方雨水豐足,適合種植需水作物。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應當因地制宜,按種植業的結構優勢對種植區域內的農作物進行合理調整,具體做法如下:先按土地性質對各個種植區域的潛力進行劃分,據此對農作物進行選擇,並對投入產出的效益比進行估算,然後再進行種植,同時要確保種植的農作物滿足市場需求,並儘可能發揮出土地的資源優勢,若是條件允許,可藉助科技的力量,大力發展區域特色農業。

(二)種植高經濟價值農作物

農業經濟的基礎是各類農產品,如食用油、糧食、棉花等等,但由於農作物種植成本的提升,導致其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大幅度下降。近年來,茶葉、藥材以及菸草等農作物的市場需求逐年提高,其經濟價值和種植效益隨之凸顯,鑑於此,在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的過程中,可以提高糧食產量爲前提,在此基礎上,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農作物,這樣除了可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之外,還能增加農民的收入,從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具體做法如下:可圍繞優勢產業,大力建設高效經濟作物示範基地,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作用,加快番茄、葵花、馬鈴薯等加工型經濟作物基地的建設,與此同時,還應探索多種形式的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引入先進的技術措施,如全膜覆蓋、壟作溝灌等。

(三)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在對農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時,應適當增加相關方面的投入,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可以市場需求作爲導向,着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藉此來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應加快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轉型,鼓勵企業引入先進的技術,提高產能和質量。

(四)推廣農業科學技術

科技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動力之源,鑑於此,在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時,應當立足於科技創新,向廣大農戶積極推廣農業科學技術,藉此來打破傳統的種植觀念,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首先,在種子的選擇上,應選取高產優質且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良種,如玉米雜交種、馬鈴薯脫毒種子等,這些種子除了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之外,還可以起到提高產能的作用。其次,可大力推廣機械化種植,提高農業種植的科技水平,在施用化肥農藥時,應遵循科學合理的使用原則,降低農藥殘留,並按生產標準,逐年減量,以此來提升農產品的安全性。

二、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有利於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從農業發展的微觀層面來看,透過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能夠創建區域特色產業,使特色產業成爲帶動農業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拓寬農民增收的途徑,提高種植效益。同時,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還重視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使用,實施農作物標準化種植和農產品深加工,有助於塑造特色農業品牌形象,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促使農民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二)有利於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是以充分考慮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情況爲前提進行的科學決策,是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透過調整農業種植模式,實施農作物種植標準,發展現代化農業栽培技術,能夠促使過去粗放式的農業種植轉變爲精細化、規模化的農業種植,提高現代農業的產出效益。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必須重點解決好種植業結構性矛盾逐步增加的問題,透過發展區域特色種植、種植高經濟價值農作物、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等途徑,實現種植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綜合生產力,促使農民增加農作物種植收益。

參考文獻:

[1]劉燕妮,黃茜.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對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及其路徑選擇[A].第九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3(1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