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的各種情境下的壓力應對策略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8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的各種情境下的壓力應對策略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的各種情境下的壓力應對策略論文

摘要:

大學生能否有效管理情緒, 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成才都有着重要意義。大學生要保持良好的情緒, 就需要掌握各種情境下的壓力應對策略, 從而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

大學生; 情緒管理; 壓力應對;

引言:

大學生情緒管理是對大學生個體的情緒進行控制和調節的過程, 它是研究大學生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知、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 是建立和維護良好的情緒狀態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1].

一、大學生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大學生處於青年成長的高峯期, 他們情緒豐富, 熱情但容易衝動、創造性強但自控力弱。當面對諸如新生入學、戀愛失敗、重要考試、人際關係、就業擇業等挑戰時, 大學生們往往會有壓力產生。目前, 大學生已經成爲了心理問題的高發人羣, 在一些案例中, 這些學習、生活中的挑戰會引發很嚴重的問題。

客觀來講, 一些壓力比另外一些要更嚴重, 例如, 受到學校處分明顯比和同學爭吵的壓力更大。但大學生對壓力的理解和應對方式存在很大不同。有的學生在受到處分後, 因爲有一年的改過期而感到寬慰, 並且能夠積極行動爭取早日撤銷處分。有的學生卻可能因生活小事和同學爭吵而變得歇斯底里。這些學生在情緒調節上存在差異, 即他們用來控制自己產生何種情緒、情緒何時發生以及情緒的強度與表達情緒時所用的策略不同。因此, 有效的情緒管理和壓力應對策略對大學生的學習、人際交往和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保障。

二、大學生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策略

基於美國心理學家James Gross於2002年提出的情緒調節理論[2], 大學生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策略大致可分爲三種調節類型:   1、問題關注應對;

2、評價關注應對;

3、情緒關注應對。

(一) 問題關注策略

問題關注策略指的是控制情境, 透過選擇置身於一種情境而非另一種情境, 或者透過某種方式改變情境來控制情境。

減少壓力的方法首先是改進產生壓力的環境。人們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會尋找各種策略來爲自己減壓, 然而最佳的策略其實就是解決問題, 也就是改進產生壓力的環境。如果一個學生擔心下週即將進行的考試, 雖然他可以透過做呼吸練習來使自己平靜, 但是花精力來學習結果將會更好, 這樣就會減少焦慮的來源。

改進壓力產生環境的有效途徑是增加"控制感".當人們發現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處理壓力的時候就會感到恐懼, 而當人們相信自己確實有很多資源的時候就會有挑戰的感覺。人們對自己控制環境的意義有不同的感受, 而這些差異, 反應到了人們是做出恐懼評價還是挑戰評價的傾向上。對於平時不學習的學生來說, 考前會感到恐懼。而平時學習比較紮實的學生, 考前同樣會有壓力, 但這種壓力來自於他希望自己能表現出色。還有些學生不認爲自己有能力改變不悅的環境, 因此他們不去嘗試, 表現出既不擔心考試也不去認真複習的無所謂態度。心理學家發現那些常常感到自己對環境幾乎沒有控制力的人比覺得自己有較強控制力的人更容易遭受抑鬱的困擾。

增加"控制感"的方法:

1、用"可視化成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控制。

想象自己的成功, 但僅僅想象可能會使自己沉浸在幻想中, 而不去奮鬥。真正能夠幫助大學生的是:對能夠產生榮譽和尊重的工作進行可視化。如果一個學生想完成一篇很棒的論文, 他可以想象自己在圖書館中整理筆記。而不是想象論文獲獎後站在領獎臺上。如果他想在實驗技能大賽上獲獎, 他可以想象自己在實驗室裏籌備實驗。總而言之, 如果一個學生希望在將來能夠迎接挑戰, 那麼透過想象挑戰出現時他的作爲, 就有可能獲得一種控制感。

2、透過心理"預防"的方式來獲得控制感。

我們平時接種的疫苗其實就是弱化了的病毒, 讓免疫系統進攻並且識別這些新病毒, 等真正病毒襲擊人體就會被免疫系統消滅。同樣, 爲了獲得抵抗壓力的心理預防, 大學生也可以把自己暴露在較輕微的壓力事件中。如果一個學生要參加演講比賽, 面對很多觀衆, 那麼他可以先給較少的朋友甚至想象出來的觀衆演講。透過這種方式訓練, 人們能夠獲得控制情境的能力。

(二) 評價關注策略

評價關注策略是透過改變人們思考情境的方式來遏制一些情緒或促進其他情緒。如果事情已經發生了, 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改變了, 那人們就不可能對情境進行控制了。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能夠換一種角度考慮問題, 常常會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處理事情。

透過認知重建, 改變負性情緒。評價關注策略透過改變對誘發情緒的事件的信念和解釋來產生作用。透過控制一個人的評價或者控制對困難情景的解釋, 就有可能會減少對負性情緒的感受, 甚至有可能發現有些方面會讓自己感覺很好。當人們改變自己對特殊情境的解釋時, 這一個過程就是重新評價。重評意味着關注真實, 但是關注的是事情的積極一面。如果一個應屆畢業生申請的每個就業崗位都拒絕了他, 他可以說:"哦, 好吧, 我可以從事其他職業, 也許會發現更適合我的選擇呢!".當大學生改變自己對較大的情緒事件的思考方式時, 這一過程就被稱爲認知重建。

進行認知重建的方法:

1、忽視情境中引發情緒的方面, 而去關注不重要的方面。

如物理環境或者人們的穿着, 這種方法確實能夠減少負性情緒體驗。在一項研究中, 要求大學生儘可能多地回憶自己感到被排斥和拋棄的感覺的細節。然後, 要求一些人關注自己被要求描述物理環境時的感受。將關注點轉換到物理環境, 這減少了他們對生氣的報告, 也減少了生氣的表情[2].

2、注意負性事件, 但要用一種更加積極的方式去解釋。

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告訴我們"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 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在ABC理論中, 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即信念;C代表繼這一事件後, 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爲結果。一般情況下, 人們都認爲是外部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緒和行爲反應的結果C, 但合理情緒療法認爲A並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 繼A發生之後, 個體會對A產生某種看法, 做出某種解釋和評價, 從而產生關於A的某些觀念即B.而這一過程通常是自動完成的不容易被人意識到。但正是應爲這個B, 纔是引起情緒和行爲反應的直接原因。換句話說, 抑鬱、焦慮、沮喪等情緒結果C並不是由所發生的事件A直接引起, 而是由想法B引起的[3].因此, 大學生可以學會透過對不合理信念加以駁斥和辯論, 使之轉變爲合理信念最終達到新的正性情緒。

3、透過原諒別人來進行認知重構。

原諒包括從別人具有傷害性的行爲中尋找可接受的解釋。另外, 人們經常會認爲別人違反了自己腦子裏預設的一些"規定", 於是就產生怨恨, 進而認爲只要自己不原諒對方, 對方就會得到教訓和懲罰, 但實際上自己生氣, 看上去對他人不利, 其實是傷害了自己。原諒不僅僅幫助了被原諒者, 同時也幫助了原諒別人的人。

(三) 情緒關注策略

當人們已經體驗到情緒並且要求改變自己的情緒, 就需要情緒關注策略。簡言之, 就是在情緒已經開始後所使用的策略。評價關注策略與情緒關注應對策略的區別在於:前者完全阻止了負性情緒的體驗, 或者至少減少了負性情緒;後者則嘗試減少或者"關掉"已經進行的情緒。如果壓力源完全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並且重評也不是合適的策略, 這時, 人們只能用情緒關注調節策略讓情緒隨時間消失。這類策略有很多種, 但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要改變情緒的體驗或表達, 而不是改變引發情緒的情境或者評價。

1、表達情緒

時下流行的說法給出的建議是"釋放情緒"全新地感受自己的情緒, 並充分地把它表達出來。這一策略來源於弗洛伊德的"發泄"這一概念。但研究表明, 充分體驗和表達負性情緒並不會使人好受很多。與發泄的觀點相悖, 研究發現對恐懼和生氣的強烈表達並不能夠穩定地減少情緒, 反而會助長情緒。例如, 使用發泄的方法來處理負性情緒的個體在人際關係上往往更爲焦慮。一個失戀的大學生如果整日透過和別人訴苦、抱怨來發泄自己的負性情緒, 儘管和別人聊聊確實能夠幫助釋放情緒, 但是如果總是喋喋不休就會事與願違了。另外, 試圖壓制思考往往只會使情緒更加尖銳。研究發現, 當一個人越是專注於避免思考某個問題時, 這個問題反而越是揮之不去。壓制會花費人們很大精力, 使自己不能專心於其他事情。

與純粹的情緒表達和壓制相比, 書寫的過程往往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心理學家潘尼貝克 (ebaker) 在他的一連串研究中發現, 不論是人際關係困擾, 或是生離死別的傷痛, 那些會把苦惱的經驗寫下來的人, 明顯地比選擇悶在心裏的人來得健康。這種以處理負面情緒爲主要目的的寫作被稱爲"治療性寫作".寫作之所以會有幫助, 是因爲"寫"這個動作本身, 具有覺察及統整思緒的功用。在自己心中千頭萬緒、百感交集之時, 能把想法寫出來, 就表示自己已把雜亂模糊的念頭做了整理。而光是這個動作, 就已經將情緒的能量從虛無的下意識提升到"意識"的層次, 也就是說, 由原先感覺"我心中波濤洶涌"到"我知道怎麼回事了", 能做到這一步, 就已經處理掉不少負面的'情緒能量, 並且開始往療愈的方向啓動。因此更多使用"因爲、原因、認識到、指導、理解"之類的詞語的大學生也會在健康、學業以及整體上收穫更多。

2、 鍛鍊

情緒關注策略中最爲成功的一個就是鍛鍊身體。鍛鍊身體是阻止抑鬱發生的可靠方法。長期鍛鍊也可以阻止焦慮的產生。之所以持續、適量、穩定的鍛鍊能夠改善心境的原因在於:

(1) 鍛鍊可以減少壓力的能量。

雖然任何消遣都可以用來應對壓力, 但是聽音樂或者上網之類的消遣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最有效的。因爲, 任何壓力都會使身體爲"戰鬥"或"逃跑"做好準備, 一旦刺激激發身體產生活動, 壓力就會被釋放。研究表明, 實驗室的小老鼠在接觸壓力源後如果被放在轉輪上活動, 腎上腺對壓力的反應就會減小。因此運動是一種有效的釋放壓力的方式。

(2) 鍛鍊全面促進了健康。

與身體較差的學生相比, 健康狀況良好的大學生對充滿壓力的事件會表現出更少的緊張和自動喚起。肌肉緊張和自動喚起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對壓力的主觀感受。

(3) 內啡肽這種神經遞質在劇烈的身體鍛鍊中能夠強烈活動。

這些化學物質關乎身體的自然減痛系統, 而鎮靜活動與情緒改善大大相關。

三、總結

人們要避免焦慮和壓力, 會嘗試一個又一個方法直到成功。很多大學生習慣使用某一種策略, 而實際上一些策略確實比另外一些效果要好。如果可能, 最佳策略就是解決問題。即使一個學生不能夠完全解決問題, 對問題情境施加控制或者甚至是想象自己對問題有所控制, 也能夠使情緒不那麼可怕了。

當一個學生對情境幾乎沒有控制的時候, 重評是最好的方法。從另外的角度考慮煩心的問題:問題是否有其有利的一面呢?能否把握機會採取有價值的策略呢?

最後, 情緒關注策略也是有意義的, 可以作爲其他策略的補充, 也可以在其他策略都無效的情況下作爲備選方法。在這裏, 相關研究告誡人們遠離"盡情宣泄負性情緒"這一流行的說法。因爲它不會使人們感到輕鬆, 而壓抑則會有火上澆油的效果。折中的方法常常是最好的--思考問題並與別人討論, 學會把情緒寫出來。有規律的鍛鍊有助於情緒控制, 目前很多高校舉行的"陽光長跑"活動在這方面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值得廣泛推廣下去。

參考文獻

[1]趙俊萍。論當代大學生的情緒管[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2008.26 (4) :13-15.

[2]James t, Michelle ion[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9:305-312.

[3]楊瑾, 季宜敬。大學生幸福學習模式的心理學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 2010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