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圖書館對特色文獻的收藏與文化遺產保護

學問君 人氣:8.53K

館藏建設是圖書館根據本館的任務和讀者需求,系統地規劃、建立和發展館藏體系的過程,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特色文獻與遺產保護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圖書館對特色文獻的收藏與文化遺產保護

特色文獻作爲圖書館館藏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圖書館而言,在資訊發達和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特色文獻因其無可取代的資源性、獨特性、不可再生性成爲各館館藏資源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豐富了館藏,突出了特色,又爲讀者提供了參考與研究資料,因此圖書館應重視和加強特色文獻的建設,並積極參與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行列中。

一、特色文獻入藏和館藏建設的涵義

館藏建設又稱圖書館藏書建設,是圖書館根據本館的任務和讀者需求,系統地規劃、建立和發展館藏體系的過程。它的目標是經過精心選擇與組織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識體系。藏書建設的實質是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館必須在一定範圍內形成有重點有特色的藏書體系,以適應本館的任務和本館讀者的基本需求,並能滿足本館以外的社會專門需求,館藏建設是當今適應資訊時代的必然趨勢,在科學技術和資訊技術發達的時代,每年出版的圖書數量巨大,任何一個圖書館都不可能全面收藏,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針對自己的實際,對某一學科的文獻想方設法蒐集齊全,辦出自己的特色,而且能用先進的服務手段,儘快、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文獻的需求,擁有更多更豐富更具品牌的文獻資源服務讀者。

如我圖書館設立了教職工論著專架,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科研的積極性,還有我館的古籍書庫,收藏了古籍書751種17298冊,在版本方面,大多數爲清刻本,少數爲明刻和影印宋、元、明刻本,其中有些是善本、珍本,除木刻本外,還有銅、木活字本,有鉛印、石印、影印、複印本,在裝幀形式和墨色套印方面,有些書還各有特色。爲讀者提供考訂文字、詮釋名物、考辨疑義、研究前人評論、註釋、校勘、輯佚之用,對於教學與科研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目前,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研究不足,目前對館藏的解釋有兩種。一種認爲館藏是由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組成,另一種就是認爲館藏是由現實館藏與特色館藏組成。所說的現實館藏主要是指本館購入的公開發行和出版的圖書及文獻資源,而所說的虛擬館藏是指圖書館將資訊網絡中的數字化資訊資源有序整合下載供讀者直接使用,使用本館虛擬館藏的讀者藉助計算機和網絡等享受本館的電子資訊資源,它具有廣泛的共享性和動態隨機性,也就是說虛擬館藏隨時都在更新和變化。大力開發虛擬館藏的實用價值,最終形成虛擬與實體資源並重的館藏模式,重視虛擬資源的吸納與推廣,事實上,實體與虛擬還有着相互促進、相互配合的關係。特色文獻是指圖書館收藏的文獻資料具有其他圖書館不能取代的收藏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文獻資源建設中特色文獻入藏將會是圖書館發展的標誌,也將會是弘揚民族文化精神,促進傳統文化迴歸的物質基礎。

二、特色文獻與遺產保護

特色文獻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記憶的歷史見證,是在長期的文獻資訊資源建設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資訊資源,最能體現一個圖書館的文化價值。1995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建立的《蒙文書目機讀目錄數據庫》,填補了我國蒙文書目數據庫方面的空白,甘肅省圖書館館藏“西北地方文獻”,收集齊全,成爲海內外研究西北史地,西北少數民族中西文通、絲綢之路、敦煌學等的文獻基地。

所以特色文獻與普通文獻的區別是,特色文獻具有特定的區域性、民族性和文物性。

各館因地域不同產生的地域文化或本土文化差異很大,所以各館應有自己的特色對象。因我院地處陰山腳下,我館根據本校所處城市位置的特點,以陰山文化爲基礎,承擔起了保護和發揚陰山文化的重任,立足陰山文化的研究。陰山文化研究已列入我院特色學科和重點學科項目,而我院的學報就命名爲《陰山學刊》,充分體現了對陰山文化的重視,陰山文化是陰山地區地理生態、歷史、民俗的綜合反映,我館透過對陰山文化圈的深入瞭解,對陰山文化文獻的調研、搜尋、整理等的研究,建立起了陰山文化數據庫,承擔起了儲存和拯救民族地方文化的職責,做好陰山文化的儲存和傳承,以建設陰山文獻數據庫爲契機,開展了有特色的館藏服務。

圖書館擔負着“儲存和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職責,文化遺產的保護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它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根基,它是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創造的文化成果,是各族人民的精神財富,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小時候聽的兒歌、神話故事、諺語以及參加的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等活動,都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就像空氣和水一樣離不開人們的生活,它關係到人們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和社羣生活。《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中第一條指出:我國文化遺產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

從2006年開始,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爲我國的“文化遺產日”。因爲人類的文化遺產是不能再生的寶貴資源,我國的生態發生着很大變化,人類的文化遺產遭受着嚴重威脅。對人類文化遺產的保護非常緊迫。對圖書館來說,圖書館作爲文獻資訊的集散地和傳播文獻資訊的樞紐,在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和開發資訊資源,參與社會教育,豐富羣衆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圖書館而言,加強民族地方文獻建設,挖掘並利用民族地方文獻資源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對繁榮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事業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同時對促進整個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著名作家馮驥才談到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時說過,剪紙、中國結以及傳統服裝,這些看似簡單的不起眼的東西,卻表現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是民族的載體、民族的特徵和民族的標誌,它們蘊含着中國人的理想、中國人的審美,丟棄了它們,我們民族也將不復存在。

圖書館要積極投身到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行列中去,把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特色文獻作爲本館儲存的特有資源服務讀者,圖書館還要大力宣傳本館的特色館藏,如講座、印發宣傳冊、展覽等讓廣大讀者瞭解本館的館藏情況,發動師生蒐集和整理,促成良好的保護文化遺產的氛圍,喚醒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指出,圖書館應該“提高(民衆的)文化遺產意識、文化鑑賞意識、科學成果和創新意識”,圖書館應發揮自己的.優勢,推動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進程。

三、圖書館目前面臨的工作

(一)注意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

目前我國正處在迅速發展的進程中,本區域許多傳統的新民俗不斷取代舊民俗,並隨着老一代人的離去而失傳,所以圖書館要及時調查和記錄下來,避免爲後人及我國民族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其次對新民俗要進行歸納和整理,從中挖掘它的發展規律,在科學的指導下移風易俗,爲人們創造幸福的生活。

(二)廣泛收集民間傳統文化

圖書館應發揮自身優勢,廣泛徵集和徵訂陰山文化教育方面的書籍,利用館際互動等功能,蒐集與之相關的年鑑、報刊等文獻中的資訊,此外應向社會各界人士及民間傳統的文化傳承人蒐集民間零散的資訊資料,深入羣衆“探海取珠”,經過對其加工和整理,細心拭去塵埃,使其重新煥發光彩,有利於對瀕臨失傳的民間文化保護和傳承。

(三)隊伍建設

要培養一支圖書情報專業和文史兼通的隊伍,他們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較強的科研能力,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辱使命,承擔起整理和建設特色文獻數據庫的重任,同時也承擔保護文化遺產的重任。

 四、結束語

特色文獻資源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圖書館不僅是文化資訊資源的提供者,還應是民族與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者,圖書館是人類文明成果的儲存機構,圖書館的社會功能不斷得到延伸和擴展,社會地位也不斷提高,圖書館作爲社會資訊資源儲存與交流中心,理所當然擔負着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重任,它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它不僅造福於中國也將造福於全人類。

【參考文獻】

[1]劉勤.特色館藏建設淺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06).

[2]張邡.淺析少數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的建設[J].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

[3]楊遠新.文獻入藏的相關理念[J].現代情報,2004(12).

[4]國務院.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N].中國文物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