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民營旅行社在中國的發展

學問君 人氣:5.4K
近年來,一種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就是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把手中的資金投入到正在我國蓬勃發展的旅遊產業當中,一些早期進入旅遊業的民營企業已經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呈現出進一步擴張的趨勢。
  2002年12月9日,民營企業東星集團下屬的武漢東星旅行社出資數百萬元人民幣,成功收購漢口國際旅行社95.7%的股份,成爲該市首家由民營企業控股的國際旅行社。民營資本正在釋放活力,突破出境旅遊“禁區”,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僅僅依靠或主要依靠國家(國有資本)這種單一的投資主體來發展旅遊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一個投資主體多元化,民營資本在投資開發中唱主角的時代正在到來。對於旅遊界爆發的此次“地震”,業內反響激烈,同時也引發了對民營旅行社發展和我國的旅遊產業政策的深思。本文試圖以歷史和宏觀經濟視野,就我國民營旅行社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熱點問題和困惑作一番理論探討和反思,拋磚引玉,以期更多專家學者關注民營旅行社的健康發展。

 一、民營旅行社東星國旅借“殼”出境遊

民營旅行社在中國的發展

據悉,東星國旅是一家經營國內遊和入境接待的民營國際旅行社,管理經驗先進,經濟實力雄厚。但該社尚未獲得出境遊經營權。因此,東星國旅有意收購一家在武漢市場上有出境經營權的旅行社,借殼一步跨進國有旅遊企業的專有領地——出境遊市場,以便做大做強。漢口國旅擁有近20年的國際社資格,並正式獲國家旅遊局批准,成爲武漢市8家出境遊資格組團社之一,還是湖北得到全球認可(CITS、CTS)旅遊公司的兩家之一,出入境旅遊做得相當不錯,即使在面臨收購的今年也接送1萬多遊客。而東星國旅去年的客源僅爲幾百人。爲什麼會出現這種“蛇吞象”的現象呢?
  漢口國旅是一個大型國有旅遊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其門市部採取的.是承包經營,這種體制的結果是讓其門市部成了遊離於母體之外的獨立個體,最多時達到了12家。再加上老國企過時的經營規模及單調的分配制度,使得資金匱乏的漢口國旅感到無法應付殘酷的市場競爭,企業發展後勁不足。正是漢口國旅分散的股權結構讓東星動心,“這樣收購就變得簡單,不用受制於人”。
  東星吞併漢口國旅後,收購傳奇還在繼續演繹。隨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與泰國聯手將泰國遊拉低至1880元,第二步是東星集團將在本月底完成對深圳一家出境遊組團社的收購,控股100%,同時上海併購計劃正在進行中。在東星集團總裁蘭世立看來,旅行社雖然花大力氣拉來客源,卻要將利潤拱手分給交通、住宿和景點,旅行社掌握的主動權太小,必須組建行業合作鏈,實現規模運作。
  對於旅遊界爆發的此次“地震”,業內反響激烈,同時也引發了對民營旅行社發展和我國的旅遊產業政策的深思。應該說,民營企業的加入,打破了境外旅遊由中國有旅行社壟斷的局面,出境遊的線路可望更豐富,市民的選擇餘地更大,價格隨之走低也是必然,旅遊行業和旅遊消費者都將從中受益。然而實際情況是,民營旅行社不僅數量少、規模小,而且在其發展和擴張過程中仍然困難重重。
  武漢市旅遊局有關人士的看法正好說明了這一點。他認爲,漢口國旅缺乏資金,發展後勁不足,而東星集團沒市場準入證,有錢沒地兒投,雙方應該是天作之合。但是他也指出,作爲母體的東星國旅,其經營範圍比漢口國旅小,按規定,母體的經營範圍子體都有,但母體卻不能照單全收子體的經營範圍,因此東星國旅即使收購了漢口國旅,也不能直接進軍出境遊市場。東星國旅和漢口國旅估計會採取“表面各自爲政,實際上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運作模式。
  這裏面隱含的意思是,雖然東星國旅借漢口國旅的“殼資源”繞過了出境旅遊的市場準入限制,但仍只是以資本滲透的形式進入國有旅遊企業,並不能真正獲得同國有旅遊企業同樣的市場準入權和自主經營權。
  這不得不讓我們想這樣一些問題: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國有旅行社爲什麼不能退出或改制?民營旅行社進入爲什麼必須藉助“殼資源”而不能真正作爲市場主體進入?我國在世貿中曾承諾對外資旅行社實行“國民待遇”,爲什麼在民營旅行社卻得不到國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