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習《如何撰寫教育論文》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3.24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習《如何撰寫教育論文》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如何撰寫教育論文》心得體會

學習《如何撰寫教育論文》心得體會 篇1

一、選題要適當

選題是否適當,直接關係到學術論文的價值大小和寫作的成功與否。因此,確保選題沒有毛病,應該是論文寫作首先要考慮的。一般而言,在有研究價值的前提下選擇較小的題目。小則容易出新,容易寫實、寫好。而有的小學教師往往喜歡大的選題,如《論我國的教育改革》、《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等。這些選題就太大,涉及範圍太寬泛,論文的正常篇幅根本容納不下,即使勉強完成,也難以闡述清楚,往往流於空泛。有些大題目,則可以分成幾個小題目來寫,使論點更明確、內容更集中、論述更深刻。不要動不動就是素質教育、均衡化之類的,而是應該從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出發,把素質教育、均衡化這些宏大命題具體化。其次,不要求全求大,一篇論文不可能窮盡所有問題或一攬子解決所有問題。論文不是一個筐,什麼東西都往裏面裝。比如德育研究,現在人們常常強調人與自然要和諧發展,強調生態倫理等,但教師們往往泛泛而談,論文價值不大。其實,可以選擇幾個文字進行對比分析。如新課程語文教材中刪去了《手套》一文,因爲文章寫主人公打死熊,文末用熊皮爲爺爺做了一副手套。文章強調的是戰勝自然,動物爲人所用,而不是人與自然和睦共處,顯然不符合現在的理念。教師可以尋找幾篇這樣的被刪除文章,並找幾篇現在新選入的課文,分析對比其不同處,從而論述文字體現的價值觀、生態倫理觀的不同,談自己在教學中如何運用這一結果,讓學生真正理解人與自然要和諧發展。這樣切口小,有實證研究,又結合自己教學實踐的文章纔是有價值的。我們並不一概反對選大題目,只是就當前廣大教師的實際情況而論,因一般教師難以集中很多的時間、精力來蒐集資料,研究、撰寫題目較大的文章。

怎樣才能做到從小處入手、以小見大呢?

第一,教師寫論文應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態。教師的論文不是教育理論的“高端”發現,而是要強調教育理論的“終端”運用和結合實踐的創新。而要注意觀察和思考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從中發現研究的問題,因爲課堂是教師最好的實驗室。教師要善於獨立思考,打破思維定式,不人云亦云,不迷信專家。這樣纔會有所創新。

第二,可以對選題的研究範圍進行限制,或者從縱向上來截取,或者從橫向上來攝取。如《教師隊伍的管理和建設》,這個題目就太大了,難以寫好。因此,廣大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選擇一些小的題目進行寫作。

二、論證要清晰科學

觀點是論文的靈魂和統帥。一篇論文如果在觀點上有失誤,立論的`根基不穩,其價值如何或有無價值,就值得懷疑了。論文在觀點上容易出現的毛病主要有以下幾種:基本觀點錯誤,論文從總體上站不住腳;觀點偏頗,未能客觀全面科學地認識問題;觀點不夠鮮明,要說明什麼心中無數;觀點陳舊,人云亦云,毫無新意;思想空泛,認識膚淺,缺乏深度;觀點與材料不合,論點論據不夠和諧統一;觀點自相矛盾,前後說法不一。

列小標題無論對讀者閱讀,還是作者本人寫作,都有指導作用。建議基層教師寫論文要先列小標題,一篇論文分成幾塊來寫,做到心中有數。小標題最好是句子而不是短語,至少二級標題必須是句子。因爲短語的意思是不明確的,跟着短語寫會跑題。只有把小標題列好了,才能保證在組織文字的過程中,能緊緊扣住文章的主題和結構。如一篇《寫字教學斷想》的文章,總共談了三個觀點:

( 1 )重視教師的寫字基本功;

( 2 )平時寫字要有練字的意識;

( 3 )抓好“一寸”是關鍵。

這位教師將其分別概括爲:

( 1 )打鐵還得自身硬;

( 2 )提筆即是練字時;

( 3 )牽牛要牽牛鼻子。

談問題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要有分寸感,注意避免片面性。不要把話說絕對、說過頭。常會見到有的文章對所要闡釋的問題、方法等的意義或作用等強調到不恰當的地步。如論述培養髮散思維,就一味突出其重要性,似乎只有這樣做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同時又貶低其他,好像求同思維和它是對立的,是傳統的落後的教育思想的產物。再如談到多媒體教學時,就無限地誇大其作用,好像它把教學的規律也改變了,只有這樣才顯示了教育的現代化。寫教育論文,同樣不能靠貶低其他來擡高自身,切忌抓住一兩點而不及其餘。

三、行文要有個性

首先要求語言準確。準確就是要符合客觀實際情況,做到沒有差錯。“準確”是從總體上要求語言講求科學性和邏輯性,能準確地表達論文的內容和思想感情。論文中用詞和造句必須恰如其分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並能如實、貼切地表達作者的意圖和思想感情。

其次行文切忌套話連篇,儘量避免使用過於口語化的語言。第一,要明白,可以使讀者少用精神去猜;第二,要簡潔,可使讀者少用時間;第三,要生動,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讓讀者或評者樂意讀下去。常見的毛病有:一是表達不明白,特別是引用外國資料時,譯文不通順,晦澀難懂。二是煩冗。隨便用詞、意思重複,囉唆冗長。這往往在長句中容易出現。句子一長,主、謂、賓語這些句子的主要成分就會淹沒在次要成分的堆砌中,使人如墮霧中,難辨其向。能少說一句話就少說一句,能少用一個字就少用一個。同樣的內容,用很少的文字就可以表達出來,不僅能使語言更加簡練,而且還會使文章避免平鋪直敘,富有藝術魅力。

學習《如何撰寫教育論文》心得體會 篇2

在今年的暑假,縣組織教師培訓,我聽了思源學校胡傳亮老師關於《如可撰寫論文》的講座,受益匪淺,淺談我的心得體會如下:

一、要在學習和積累上動腦筋

學術論文是學習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學習成果的體現.爲了能夠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必須收集一定的資訊,積累足夠的資料,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理論素養.因此,要把學習和積累作爲提高撰寫學術論文能力的“奠基工程”來抓,在學習和積累上多動腦筋.

1.資料的積累

撰寫學術論文,離不開參考資料.在研究某一個問題之前,應充分了解他人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解、成果以及所做的工作,蒐集儘可能多的背景材料,這樣才能發前人之未發,成前人之未成.

2.知識的積累

知識積累過程的本身就是一個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的過程.豐富的知識積累,是撰寫學術論文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要積累知識,不僅要動眼看,動腦想,還要動手寫,將有用的東西記錄在案,以便克服遺忘,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3.經驗的積累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規律,萌發了許多想法和感受.對這些想法和感受,都應隨時做好記錄,使之積累爲論文創作的富貴財富.

二、要在選題和撰稿時下功夫

透過學習和積累、研究和探索,爲我們的論文寫作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爲了能夠真正寫出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十分需要的就是在選題和撰稿方面狠下功夫.

1.從教育主管部門、專業學會和各類研討會等指定的研究課題中,篩選出符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研究專長的典型問題作爲論題,加以研究,撰寫成文.

2.在教學實踐中,注意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自己體驗較深又感興趣的地方觸發靈感,加以提煉,將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形成論題.

3.透過認真閱讀書刊雜誌,在綜合、借鑑別人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受到有關論點和問題的啓示,發現論題,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發表自己與衆不同的見解.

總之,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留心”.只要平時留心,注意積累,好的選題是時刻都可能出現在你的思維之中的.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記下來,爲以後進行篩選或提煉論題做好準備。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高質量的論文不是想寫就能寫出來的,它飽含着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它是作者用了若干個學習和思考的夜晚,犧牲了若干個節假日熬煉出來的.撰寫論文難,發表論文更難,但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動腦筋,肯花功夫,每一位勤於學習積累、善於研究探索的教師,都能夠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