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舊基本準則重大差異的比較

學問君 人氣:2.59W
新舊基本準則重大差異的比較 摘 要:隨着國際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資訊技術廣泛應用和金融工具不斷創新,會計作爲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面臨着新形勢帶來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財政部於2006年2月15日發佈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本文透過對新基本準則(2006)與原基本準則(1992)的比較,揭示新準則在確立我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構建完整的會計準則層級體系,拓展準則制定的法律法規依據和明確會計目標等方面與原準則間的差異,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準則。

關鍵詞:基本準則;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目標;會計要素

新舊基本準則重大差異的比較

2006年2月財政部頒佈了《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範圍內執行,同時鼓勵其他企業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簡稱新準則)是對1992年頒佈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簡稱原準則)的繼承、發展和完善。相比較而言,新準則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確立了具有我國特色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葛家澍(2003)曾經指出:“各國在制定會計準則的過程中越來越感到:科學的會計準則應當在首尾一貫、內在嚴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否則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在制定具體會計準則時可能產生的意見分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將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定義爲:由目標和與它關聯的基本概念組成的一個連貫、協調、內在一致的理論體系,用於評估企業財務報告,解決會計準則尚未規定而產生的新的會計問題,主要包括財務報表的目標、會計資訊的質量特徵、財務報表要素、報表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原則等基本問題。爲會計準則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指導會計準則的制定,並對編制財務報表的準則、規定和程序等進行協調。長期以來我國沒有一套完整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從原已發佈的具體會計準則來看,由於缺乏統一的會計理論指導,沒有明確的會計目標,導致會計基本概念不一致,存在各項具體會計準則之間互不協調、前後矛盾的現象。而新準則從會計目標、會計資訊質量特徵、財務報表要素到報表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原則等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即所謂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完整地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形成將爲指導會計工作實踐和具體準則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二、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會計準則層級體系

我國原有的會計規範體系是在會計法的統領下由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體系共同組成的,即“制度”和“準則”兩張皮的做法。其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兩個層次,基本準則對具體準則具有指導作用,是制定具體準則的依據。原準則對會計覈算的前提、一般原則、會計要素和會計報告作了原則性的定義和說明,從原準則的主要內容來看,相當一部分屬於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內容,如基本前提、六大會計要素的定義和部分會計覈算原則等。具體準則主要對一般業務和特殊業務準則作了具體的規定,至今共發佈了16項。由於原準則所規定的內容只起到原則性的指導作用,比較抽象,可操作性不強,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隨着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環境的巨大變革,原準則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和未來市場環境的需要,無法真正發揮理論上的指導作用,“事實上,在1993年實施的13個行業會計覈算制度已經突破了基本準則的內容。可以這樣說,基本準則的制定發佈作爲我國會計改革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其象徵意義高於實際意義”(李玉環,2005.1)。新準則將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分爲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三個層級,“基本準則是綱,在整個準則體系中起統馭作用;具體準則是目,是依據基本準則的要求對有關業務或報告作出的具體規定;應用指南是補充,是對具體準則的操作指引”(樓繼偉,2006.2)。新準則層級分明,互相銜接,避免了指導規範與具體規定、操作指南之間的相互矛盾與衝突,使不同層級準則的具體內容能夠一以貫之,保證了準則體系的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