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

學問君 人氣:6.11K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院前急救患者的特點及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策略。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6月~2008年1月接診的55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資料,分析其心理特點,並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採取針對性的護理策略。結果558例院前急救患者心理特點以緊張、恐懼,急躁、易怒,悲觀、絕望3種心理爲主。結論針對不同類型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點採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院前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起到很大作用。

關於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

 [論文關鍵詞]院前急救;患者;心理;護理

  近年來,隨着心的發展,心理護理受到廣泛重視。而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狀態與其他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很大區別,有其獨特的表現,因此醫護人員更需充分了解並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以便及時採取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筆者對2007年6月~2008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558例院前急救患者進行分析,總結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探討相應的護理對策,從而達到加強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更加有效地改善護患關係、減少醫療糾紛、提高救治效果的目的。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科室2007年6月~2008年1月接診的急救患者558例。其中男326例,女232例,年齡11~62歲,平均(36.5±14.9)歲;病因分類:車禍傷253人(45.3%),慢性疾病急性發作150人(26.9%),醉酒6O人(10.8%),打架鬥毆致傷50人(9.0%)人,服自殺25人(4.5%),自然災害致傷20人(3.6%)。
  1.2方法
  1.2.1方法由經過心理學知識培訓的專職
  人員和急診高年資護士透過臨牀觀察,根據患者較典型的和行爲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分型:①緊張、恐懼:典型表現爲情緒激動,言語慌亂、語無倫次、坐立不安甚至有發抖、蜷縮身體、試圖躲藏等特殊行爲:②急躁、易怒:典型表現爲情緒激動,難以平靜,高聲吵鬧,拒絕遵守指示,行動富攻擊性,極易激惹;③悲觀、絕望:典型的表型爲情緒低落,懶言少語,對外界的刺激反應低下,持續哭泣等。
  1.2.2學方法採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採用構成比描述每種患者心理狀態類型。
  
  2結果
  經分類統計,本組558例患者的心理狀況分類詳見表1


由表1可見,車禍傷組、慢性疾病急性發作組以緊張、恐懼心理爲主,醉酒組和打架鬥毆組以急躁、易怒心理爲主,服藥自殺組以悲觀、絕望心理和急躁、易怒2種表現爲主,而自然災害組以緊張、恐懼心理和悲觀、絕望心理2種表現爲主。
  
  3討論
  3.1患者及家屬常見的心理特點分析
  3.1.1緊張、恐懼由表1可見,此種心理最多見於車禍傷和慢性疾病急性發作的患者及家屬。原因在於忽然遭受意外、傷害或病情急劇惡化,患者及家屬均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再加上大多數患者對疾病缺乏瞭解,對疾病後果無法預知,對醫院環境、搶救設備和各種操作技術陌生,很多患者常表現出精神緊張、恐懼不安。例如大多數外傷患者對出血、創傷或醫療手術器械會本能地產生恐懼心理:心腦血管類疾病的中老年人及晚期重症的患者。他們普遍會認爲自己病情嚴重,十分危險,隨時可能死亡.因此精神極度緊張,求生的慾望自然導致心理恐懼的產生。
  3.1.2急躁、易怒由表1可見,此種心理最多見於醉酒和打架鬥毆受傷的患者。原因在於這2類患者通常有長期的不良情緒積累,往往在近期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有應激事件發生,一旦有適宜誘因(如飲酒、口角、糾紛等)激化矛盾即出現爆發。此類患者由於病情急、危、重。家屬也帶有情緒,心理上更加難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易產生急躁心理,就診時稍有不順,患者就會怨言很多,脾氣暴躁,甚至對外採取攻擊性態度。例如酗酒的患者處於極度興奮狀態,往往失去理智,有的還伴有外傷。如果醫護人員不及時瞭解受傷過程和部位就大怒,誤認爲沒有及時處置,或認爲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不好,因而出現暴躁行爲,甚至有辱罵、毆打醫護人員的過激行爲:嚴重者產生抗拒心理,拒絕各種治療與護理,表現爲不與醫護人員合作,自行拔除各種導管或者大吵大鬧;還有些患者無法理性思考.對正常的收費或醫療程序即感覺煩躁,認爲“費用高、手續多”,或因劃價、交費等手續煩瑣而“積怨在心”,在這種情況下,急診護士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患者的過激言行。
  3.1.3悲觀、絕望此種心理最多見於服藥自殺的患者和部分自然災害受害患者。這類患者常表現爲表情淡漠、情緒極度低落、沉默寡言、對周圍的刺激無反應、不願別人打擾。原因在於輕生的患者通常有長期的慢性疾病或者長時間的心理應激。已經對生活失去信心或對疾病失去希望,如因車禍、工傷等致殘,因而產生悲觀絕望心理;還有些年輕患者,富於理想,但當學習、工作、前途、感情、婚姻不如意時,會產生悲觀、絕望心理,從而發生絕望輕生行爲:而部分經歷自然災害的患者和家屬在不可抗力導致的災害面前受到嚴重刺激.如突然失去親友,受到過度的意外打擊而處於不敢或不願意接受現實的狀態.認爲是“命運的安排”,“治了也沒有用”,覺得“沒有辦法、聽天由命”,因而失去信心,消極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