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病患的調護方式

學問君 人氣:2.77W

臨牀資料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病患的調護方式

2006~2009年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其中男49例,女20例,年齡30~65歲,男性高於女性,其中青年發病佔發病總數的65.5%,老年佔34.5%,其中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發病52例,胃癌晚期9例,8例是門脈高壓所導致的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6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病情危重的出血量最多的56例,除2例胃癌晚期搶救治療無效外,其餘67例均好轉出院,此病來勢急,病情進展快,如果不密切觀察,不及時採取有效搶救措施,不做號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搶救短時間內患者可出現失血性休克,危機生命。可見,護理工作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者搶救中,只是單純完成搶救工作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做好患者各項護理。

觀察出血情況

觀察出血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必須嚴格密切的觀察,才能鑑別出血來自何種原因,是嘔血還是咯血,因爲嘔血和咯血爲臟器病變,所表現的不同症狀,病因不同,治療措施和原則不同,首先必須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出血前後的表現,並觀察嘔吐物性質和內容物,也可透過輔助檢查來鑑別。嘔血患者多有胃潰瘍或肝硬化病史,出血前有上腹部不適,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出血呈暗紅或咖啡色,酸性(大量出血後可呈鹼性)同時注意觀察假性消化道出血,如口腔、鼻炎部出血,當出血被吞嚥後可能嘔吐,或從大便排出,也可出現嘔血或黑便,這種嘔血一般不含有食物殘渣,也不形成凝塊,如遇有單純的黑便而潛血實驗陰性或弱陰性的患者, 應瞭解是否服用過生物鹼,鐵劑及血類食品。

觀察出血的量及部位:一般有嘔血者多較單純黑便者出血量大,嘔血呈鮮紅色暗紅色,血塊較呈咖啡色量大,排暗紅色血便,較排柏油樣便者血量大,而排柏油樣便者較排黑便出血量大,另外腸鳴音及腹脹明顯者,表示出血量較大,從出血部位來看在幽門以上者多有嘔血,幽門以下者易導致血便。如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內並引起噁心,嘔吐,則全部血液均由下排出而見黑便[1]。如出血量大,雖然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下,血液也可反至而引起噁心,出現嘔吐,因此,嘔血和黑便的出現除與出血部位有關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血量的多少,因此對出血的顏色,性質,出血量,部位及腸鳴音活躍程度,均要詳細觀察。

護理措施

心理護理:患者不良心理可以加重出血,患者對自己病情估計不定,加重思想負擔,嚴重影響病情轉歸。應針對患者的這些負面情緒進行解釋性心理治療,關心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講明良好心態的重要性,講解疾病知識,鼓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並及時向患者傳遞治療效果,使患者消除心理緊張,並配合鬆弛療法和生活指導。尊重患者,對重患者應該隱瞞病情及不使用刺激性語言,否則容易引起患者思想負擔。絕對臥牀休息,儘量減少患者體力消耗, 合理安排飲食。用良好的態度恰當的語言有針對性進行解釋和安慰,針對不同性格,年齡患者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建立康復信念,促使其自覺進行配合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自我監測,自我保健的科學護理管理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向患者解釋現代醫學,科學技術新發展新成果及治癒病例。收集資訊,語言交流,從而對患者起到安撫,慰藉藥物起不到的治療作用[3]。

治療護理:只要確定有嘔血和黑便,都應該視爲緊急情況,應臥牀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血時呼入引起窒息。臨牀表現有低血容量休克時,應立即吸氧,出血期間應囑其禁食,積極補充血容量,立即建立靜脈通道,交叉配血,必要時輸入全血,留置導尿觀察每小時尿量,密切觀察血壓,脈率,結合尿量的觀察和中心靜脈壓的監測,可作爲補液,輸血速度和量較可靠的指標。嚴密觀察生命體徵,如血壓下降,脈壓縮小,脈搏弱而塊則提示休克。患者出現頭暈,眼花,乏力,面板溼冷,精神煩躁不安等表現,應立即報告醫生。注意每日體溫變化,多數患者出現低熱現象。近年來各種止血方法和現代醫學技術科學技術不斷改進。約80%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經非手術療法達到止血和治癒目的[2]。

生活護理:患者長時間臥牀,給予必要的.生活協助,禁食期間要注意補充營養,對少量出血的患者,可選用無刺激性流食。輸液量要詳細記錄,注意各種導管通暢情況。做好各種導管清潔護理工作。面板受壓處要給予按摩,防止褥瘡發生,注意觀察面板,黏膜有無色素沉着及肢端溫度變化,每日做好口腔護理防止併發症發生。

康復指導:向患者宣傳本病知識,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防止復發做好自我保健,養成好的生活方式,勸患者戒菸酒,減少發病的危險因素。

討論

透過6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觀察及護理,認識到在完善護理體制過程中,隨着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醫學模式已從過去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化胃現代的生物 -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才能適應新形式下護理要求,從而證實有效的護理措施是患者康復的重要手段,同時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