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兒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分析學術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8W

摘要:由於兒科中所收治的患兒均有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的特徵,其對醫護人員的配合力度較小,進而可一定程度上增加臨牀護理問題。臨牀兒科護理管理是高風險及高專業水平的一項護理工作,若兒科中的醫護人員未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且缺乏責任心,極可能提升護理風險,誘發風險事件,不僅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而且極易誘發糾紛,對醫療環境以及醫院的公衆形象均存在不良影響[1]。爲將兒科臨牀的整體護理水平提升,對患兒的預後給予保障,在科室內實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該次研究中主要探究將風險管理用於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旨在爲今後兒科臨牀管理提供參考,特抽選2014—2016年期間收治的患兒進行比較分析,其具體研究內容見下文。

兒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分析學術論文

本文關鍵詞:兒科,風險管理,護理,價值,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對象均選自該院兒科中所收治的80例住院患兒(2014—2016年),在患兒家屬知情並且同意的情況下將其簡單隨機分組爲常規管理組與風險管理組,40例患兒爲一組。

常規管理組患兒中,男、女各佔29、11例;平均年齡爲(4.19±0.31)歲;平均病程爲(2.19±0.47)個月;根據患兒所患疾病可分爲,13例呼吸系統疾病患兒,18例消化系統疾病患兒,9例神經系統疾病患兒。

風險管理組中的男患兒與女患兒分別爲25例與15例;平均年齡爲(4.35±0.43)歲;平均病程爲(2.95±0.42)個月;根據患兒所患疾病可分爲,15例呼吸系統疾病患兒,19例消化系統疾病患兒,6例神經系統疾病患兒。

比較以上兩組兒科住院患兒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管理組患兒均接受常規管理,即醫護人員爲住院患兒家屬實施心理疏導與健康宣教,結合患兒的病情與身體狀況等指導其飲食,遵照醫囑爲患兒用藥,同時針對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治療中的相關注意事項等向患兒家屬介紹,提升其對疾病治療的配合程度提升。

風險管理組則給予患兒常規管理聯合風險管理,其詳細內容見下文所示。

①將溫馨、舒適以及安全性高的病房提供給患兒,根據患兒的性別以及年齡等對病房進行適當的佈置,可以結合患兒的喜愛的動漫人物等美化病房,以此將陌生的治療環境對患兒心理所產生的焦慮感緩解,同時可以將患兒對住院所產生的牴觸情緒減輕。除此之外,環境管理在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及預後中的效果可觀。

②由於風險事件與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存在密切關聯,因此將醫護人員的綜合素養提升是將兒科管理質量提升的重要前提,爲此臨牀應當對醫護人員的技能加強培訓,針對相關疾病的治療、護理管理以及臨牀觀察等方面內容,應當由具有較爲豐富經驗的護士長對資歷較淺的醫護人員開展培訓,針對自考類型與職業教育類型的學習,應當鼓勵醫護人員積極參與。

③將風險管理小組成立,針對兒科住院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及其誘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將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提出並加以實施。透過有效的培訓將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提升;組織醫護人員對相關法律知識進行,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提高其法律意識,同時將醫護人員對患兒的臨牀觀察能力以及風險評估能力提升,以確保可以預判風險事件,並透過有效的干預將其危害降低。

④繪製干預工作的圖表,對管理過程中相關的操作均給予重視,根據相關風險爲患兒開展具體管理與干預操作,對患兒的生命安全給予保障;總結風險事件並從前期發生的風險事件中汲取經驗,針對其誘因定期開展討論等。

⑤醫護人員給予患兒護理干預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其神態及語言的觀察,結合患兒的心理特徵與年齡等,及時與年齡較大且具有溝通能力的患兒開展有效的溝通,由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因此醫護人員應當針對患兒的提問及時給予解答,並給予患兒積極的引導,爲患兒實施管理的過程中應面帶微笑,語言與動作應輕柔。

⑥由於風險事件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存在,爲此醫護人員在開展臨牀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應當將監督制度實施的力度加強,將質控工作完善,對監督的範圍深化,完善定時檢查與抽查的工作。

1.3 觀察指標

對以上兩組兒科住院患兒的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與護患糾紛發生概率進行記錄與分析,觀察並統計兩組患兒的家長滿意度評分與管理質量控制評分。

家長滿意度評分與管理質量控制評分的滿分均爲100分,且均與得分呈正相關關係。

1.4 統計方法

該文數據均經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風險管理組患兒的風險事件發生概率明顯低於常規管理組,其護患糾紛發生概率亦較常規管理組低,(P<0.05),見表1。

②風險管理組患兒的家長滿意度評分以及管理質量控制評分相比於常規管理組,均明顯較高(P<0.05),見表2。

3 討論

由於兒科中的患兒均存在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與保護能力低下及依從性差等特徵,使得該科室內的護患糾紛發生概率較高,對醫院正常的運轉以及醫患雙方均有負面影響存在[2]。爲此應當結合目前存在於兒科臨牀管理的風險因素,開展風險管理,將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降低。臨牀中相關研究表明[3],將風險管理應用於兒科住院患兒中,可以明顯將患兒接受住院治療期間的風險降低,對其身體的康復具有促進作用。

風險管理是預見性管理模式的一種,主要透過對存在於臨牀管理中風險的原因進行分析,結合其具體情況將風險管理措施制定好,透過將護理風險的防範加強,將其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降低,並且可以將臨牀管理質量提升[4]。風險管理主要透過醫護人員對自身的責任與義務明確,對臨牀操作以及管理的步驟等嚴格的規範,進而將相關危險因素的發生概率降低,結合誘發患兒發生風險的因素以及所患疾病的具體情況,將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制定,透過醫護人員對風險意識的學習以及管理績效的相關考覈等,將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升,並且可以將其臨牀風險的防範能力提升[5]。透過將溫馨、舒適及具有個性化的病房提供給患兒,並且加強對年齡較大患兒或家屬的宣教,緩解因陌生環境對其內心所產生的恐懼感,減輕其負性情緒,同時可以改善患兒家長對疾病的認知,對提升其依從性具有重要作用。透過提升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與專業素養,可明顯降低臨牀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醫護人員針對前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相關風險事件進行總結,汲取經驗,在後期管理工作中避免重複出現該類事件,進而降低風險事件與護患糾紛的發生概率。與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給予其有效的健康宣教等,有利於建立和諧的護患關係,進而提升家長的滿意度。

該次研究中,風險管理組患兒的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與護患糾紛發生概率比較於常規管理組,均明顯較低,其家長滿意度評分和管理質量控制評分均高於常規管理組(P<0.05)。說明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可以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進而降低管理的風險性及減少護患糾紛,高質量的管理有利於提升家屬的信任度及滿意度,在改善患兒預後方面的意義重大,值得在今後臨牀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衛寧.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資訊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7(12):186.

[2] 陳瑞芳.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7):291-292.

[3] 黃海燕.探討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64-65.

[4] 安靜.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1):114-115.

[5] 王春鳳.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7(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