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家庭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

學問君 人氣:2.88W

論文摘要:中職學生不僅僅要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科學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而要達到這一系列的目標就必須加強自身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縱觀職校現狀,學生缺乏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頑強進取的毅力:缺乏艱苦奮鬥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能力差。這些個性行爲上的缺失導致了社會實踐教育難以順利開展。這與家庭教育的失敗有着極其重要的關係。本文重點探討家庭和學校應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工作,使兩者能和諧發展。培養出優秀的職業技術人才。

試論家庭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 家庭教育 社會實踐

落實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講就是要堅持教育政策的整體性,堅持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和堅持教育途徑的多樣性。教育的整體性是指面向全體學生;教育內容的全面性是指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主動、和諧地發展;教育途徑的多樣性是指教育不能單靠課堂書本教學,還要讓學生到實踐中去。針對教育途徑的多樣性,“如果只是讓學生關起門來讀書,不接觸社會實踐是不利於他們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

基於上述認識,我校的教育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科學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而要達到這一系列的目標就必然需要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但是,縱觀職校現狀:在當今社會生活急劇變化的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尤其是職校學生,他們聰明活潑,見多識廣,但對社會缺乏本質的認識和真實的瞭解,缺乏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頑強進取的毅力;他們不愁吃穿,生活優裕,但缺乏艱苦奮鬥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能力差。這些個性行爲上的缺失導致了社會實踐教育難以順利開展。究其個性行爲發展至此的原因,有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有學校本身存在的教育缺陷……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家庭教育是社會實踐教育的根源,家庭教育走進誤區,將直接影響社會實踐教育的質量。

所謂社會實踐是以“學會生存、學會學習”爲目標,以學習者的興趣與關心等內部動機爲基軸,在課題學習中不受學科分科的束縛,透過實地調查、親身體驗、資訊技術應用等過程,綜合地運用各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開展活動。

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既包括:一、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二、專門從事家庭教育的教師對子女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社會實踐教育實效的有力保障。社會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到同一工廠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整體情況來看,農村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力水平明顯高於城市學生。這根源就在於農村、城市兩種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城市的孩子,生活條件好,衣食無憂。家長以“包辦代替”包攬孩子衣、食、住、行,怕孩子髒着、累着而不讓他們沾家務勞動的邊,所有的一切,家裏人都會爲他安排好,只希望孩子能讀好書,但往往小皇帝、小公主們沉迷玩樂,不爭氣,習慣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農村的孩子,家長從小就開始培養、教導他爲家庭分擔家務,“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努力解決,因此他們的獨立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不斷提高,這就保障了農村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家庭教育是社會實踐教育的基礎。衆所周知,西方國家的青少年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吃苦耐勞,遇事鎮定沉着,能與周圍人們和諧相處,有作爲社會成員而獨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氣,有克服困難的毅力。與此相反,中國的青少年乃至大學生,雖然學業上不亞於西方,但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卻表現出獨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識,依賴性強,做事被動,膽怯等等。究其原因,在於家庭教育觀念的不同。西方國家家庭教育的着眼點在於引導孩子打扎堅實基礎,培養孩子成爲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基於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鍊。他們普遍認爲,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要從小就形成自立的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鍛鍊包含着多方面的內容,諸如勞動鍛鍊、堅強意志的鍛鍊、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鍛鍊等等。但最重要的是適應各種艱苦環境和勞動能力的鍛鍊。透過參加勞動,讓孩子從小就形成獨立的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和愛勞動的習慣;學會在勞動和艱苦的環境中去克服困難,磨鍊意志,發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長,增長才智,並形成刻苦、節儉等品質。就是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促其成爲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爲今後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家庭教育觀有很大不同。中國的家庭教育往往着眼於孩子將來有出息、有個好職業、一生能在順境中度過。基於這種期盼,多數家長認爲,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就是讓他們生活得好,除了學習,什麼都不讓孩子幹,能給他們多少幸福就給他們多少幸福。一句話,若能給孩子創造最優越的生活條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至於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則很少考慮,有的甚至不考慮。

家庭教育是社會實踐教育創優的前提。事實證明,日本的孩子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屢創佳績,而中國的孩子卻表現出獨立生存能力差,面對困難無所適從,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兩種不同的家庭教育。日本孩子自我管理出色,拉練中集體動手準備野餐,有的孩子帶病堅持拉練,個個都能吃苦耐勞,意志堅強。這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平時吃苦鍛鍊的結果,也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歐美等國的兒童、少年,從小就從事送報、打工等勞動,這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鍊。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可能還在熱被窩裏熟睡時,他們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這對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是難以接受的,甚至可能有人認爲這是“殘忍”的。這些都充分證明了家庭教育是社會實踐教育的前提,家庭教育做得好,社會實踐教育必然屢創佳績。

基於上述情況,家庭和學校應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工作,使兩者能和諧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