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兩個世界的神仙系與漢畫像石的宗教品質(二)

學問君 人氣:4.44K

   神和仙有各自特定的位置,在這個位置裏,神的排列與現實世界中相比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但仙有了明顯的變化,這就是西王母已成爲絕對的中心。在現實世界中,西王母之上還可能會有其他神或仙,如《穆天子傳》裏的周穆王。在畫像石裏,這種情況就少見了,一切都是以西王母爲中心。而且,因爲以西王母爲中心的仙系的形成,使得一些神、仙的位置發生變化。比如祠堂頂部一般是表現夭上諸神的,但江蘇徐州洪樓村發掘的畫像石,祠堂頂部卻是一幅以東王公爲中心的昇仙圖,仙坐到了神的位置上。(見圖二)
    透過以上梳理,我們可以看出,兩個世界神仙系多有相似,這可以說明彼此兩個世界有着多麼深刻的聯繫。在神仙系的排列上,兩個神仙繫有區別。現實世界中的神仙系,神系的排列相對而言比較細密,層次清晰,相互之間的關係也比較清楚,仙系則排列粗疏些,更多的是注重仙術和長生故事,對相互之間的關係並注意。畫像石中的神仙系則相反,神系的排列比較簡單,至少是在現實世界神系之外沒有增添什麼新內容,仙系的排列卻因爲西王母的由神向仙的轉移而細密。這種現象的存在,是不是在傳遞着什麼資訊?這是一個要在深層結果上給以描述的問題,但是有三點可以在表層描述中說明:
      一是兩個世界的神仙系存在着不同的結構。
      二是在現實世界中,“夭”爲統領的神系,其地位要重要於仙系;在漢畫像石世界中,“西王母”爲統領的仙系,其地位要重要於神系。
    三是西王母的仙系已經基本形成,並且能夠結構複雜的世界,承載起人們特定的思想要求。
    二、深層結構描述
    描述兩個神仙系的深層結構,我們有必要首先描述對“神”與“仙”的認識。
    在現在許多學術著作中,‘神”與“仙”是不分開的,稱“神仙”,但是在漢人那裏,“神仙”是分開認識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是這樣分開說的:神是夭神,是“引出萬物者也”;仙是“人在山上”,或是“長生遷去”。術語“神仙方術”的“神仙”,一般指的是“仙”而不是“神”與“仙”。神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之始,而仙的概念我國是在戰國中期纔出現,西漢晚期才基本建立起仙的世界。

試析兩個世界的神仙系與漢畫像石的宗教品質(二)

    神“產生”的是那樣早,所以到漢代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國度了,只以祭祀的周全就可看出這一點。《漢書·郊祀志》曾記了一個王莽給諸神排的次序:中宮爲中央帝、日、北辰、北斗、填星;東宮爲東方帝、雷公、風伯、歲星;南宮爲炎帝、熒惑,泰爲皇天上帝、高祖配;西宮爲西方帝、太白;北宮爲北方帝、月、雨師、星辰,廣疇爲北方帝、皇地後抵、高後配。
    現實世界中的神系被設計的這樣周全,是因爲它被賦予了神耳玫權的合理性和維護政權的執行的任務。正因此,終漢一代,統治者一直沒有停止過給這個神系補充內容。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了“夭人感應,的思想體系,西漢後期,統治者又用截緯來加強這個神系的作用,甚至於發展到王莽利用符命來爲取代漢代王朝做輿論準備,而劉秀也借圖截來爲起兵復漢找理由。至東漢,《白虎通》又對神系做了重大的調整。可見當時人們對神系是多麼的重視。
    面對這樣一個周全的神系,仙系的作用和地位可想而知。比如漢武帝,雖然一生都在尋仙、  造仙,但董仲舒的“天人對策”、泰山封禪等等活動,不論是規模還是影響,都是方士們的活動所不能比的。在現實世界中,政權的穩定和執行是第一位的,即使成仙,其目的也是享受坐穩江山的益。所以,仙系要放在第二位,而且當仙系能夠發揮更大作用時,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將仙系納入神系。比如方士公孫卿對漢武帝說:“漢帝亦當上封(禪),封則能仙登天矣。”(《漢書·郊祀志》)登天成仙的活動又成了皇帝宣揚自己功德、敬天敬祖、昭告世人活動的一部分。如此,在現實世界中,仙系的結構就有所限制,要受到神系的制約,同時也要服從於神系的發展和功能的發揮。這就是現實世界中神系與仙系的深層結構,反映在具象上,神系的規模就要大於仙系的規模,神系的層次就要複雜於仙系的層次,當然,神系的地位也就要重要於仙系的地位。
    再看漢畫像石裏的神仙系。王建中在《漢代畫像石通論》中,給漢畫像石的內容進行了分類,有生產活動類、社會生活類、歷史故事類、遠古神話類、天文星象類、符瑞辟邪類和圖案裝飾類,共7大類,以下繼續分,還有一百多小類。方方面面,十分周全,幾乎將現實世界搬了過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漢人要做的只是實現他們的願望。關於漢人的願望,歸納起來,我認爲大致有這樣兩條:
    一是長生的願望。比如關於不死的傳說,《山海經》有“不死之國”、“不死之山”、“不死之樹”、“不死之藥”、“不死之民”,《遠遊》有“不死之鄉”,《淮南子》有“不死之水”、“不死之野”等等。如果不死,那麼現實世界怎麼享受,到另外一個世界或另外一個環境也要如此享受,這就要把已經享受到了的東西儘量地搬過去。
    二是關於“孝”的願望。當漢武帝“罷默百家,獨尊儒術”後,厚葬之風形成並逐漸盛行起來。至東漢,開始實行“舉孝廉”,“孝梯”成爲選拔和任用官員的重要標準,厚葬之風有了瘋狂之勢。爲了有個好的名聲,“子爲其父,婦爲其夫,競相仿效”,甚至出現了“京都貴戚,君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王符《潛夫論》)的反常局面。這樣,反映另外一個世界的畫像石焉有不繁複龐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