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財務風險下的高新技術企業內控體系論文

學問君 人氣:5.76K

摘要:隨着資訊化的到來,高新技術產業也在蓬勃發展。一種行業的新興必然會對財務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當前,財務風險是高新技術產業健康發展中面臨的關鍵性、致命性風險之一。由於高新技術產業起步晚,財務管理體系還未完善,其內部控制體系也有待改進。因此,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是高新技術產業內部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本文將對高新技術產業面對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針對其面臨的問題,簡單給出瞭解決方法。

財務風險下的高新技術企業內控體系論文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

在當前國內經濟平穩發展和知識經濟、網絡經濟等新興產業不斷崛起的情況下,高新技術產業具有良好的競爭優勢。但是由於高新技術產業研發或實施週期長、產生經濟效益週期不一樣、資金回籠慢、研發費用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再加上高新技術產業本身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漏洞及公司領導重研發輕財務管理,大量精力投入到研發中,不重視財務管理,對其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所以,提高高新技術產業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完善其內部控制體系成爲其發展的重中之重。

1高新技術產業面對的風險

1.1資金回攏風險

高新技術產業就像投資管理中的股票投資,都存在着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衆所周知,高新技術產業作爲互聯網行業,技術水平決定了公司的發展前景。但是在一個項目開始之初,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在是否能夠研發成功、研發成功後是否能夠市場化運營等問題的影響下,資金是否一定能夠回攏成爲問題。只有當技術產品真正的市場化之後,大批量的產品進行銷售以後,資金才能迴流。但是有些技術往往研發期過長,所以資金迴流較慢。資金迴流的速度,一旦趕不上資金籌集過程中形成的資金缺口,企業就會出現資金風險,導致企業的經營受到影響[1]。

1.2技術轉化項目投資風險

當前市場背景下,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行業內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品又具有時效性強、技術導向嚴重等特點,相對於其他行業,面臨着更大的投資風險。隨着社會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品的時效性也越來越短。例如手機、電腦、數字產品等,其更新換代已經越來越快。同時這還意味着企業的技術水平要不斷提升,以應對市場的不斷髮展。高新技術產業與其他產業不同,市場競爭壓力大,產品更新換代快,這些特徵都會使企業是在來不及收回資金的狀態下面臨着巨大壓力。如果企業不能做好項目資金的分配和合理調配工作,企業就可能面臨着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從而進一步引發財務危機。

1.3企業資金收益分配風險

很多企業爲了拓展自身發展規模,都會留存一部分留存收益,以滿足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但高新技術企業收益分配過程中,企業在生產投入和企業收益分配之間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高新技術產業本身起步就晚,發展規模也比較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往往用留存收益作爲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本金。然而,留存收益的金額往往不好確定,過多的留存收益會損公司員工的利益,會導致企業人才的流失,影響企業技術的更新,形成財務上以及經營上的風險。

2高新技術產業內部控制面臨的問題

2.1企業無形資產管理風險高、難度大

將項目成果投入市場並獲取一定的利潤是企業獲得經濟效益的根本。對於高新技術企業來講,技術成就,專利技術等取得尤爲重要。在研發產品時形成的知識、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屬於無形資產。在會計上,對於無形資產的核算本身比較艱難晦澀。在高新技術企業中,需求最大的是技術性人次啊,以基礎知識未只要衡量,以技能爲主要的考覈方式,可見,知識和技術在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性。所以,高新技術產業對財務的要求就相對較低。由此就導致了目前高新技術企業在財務管理方法陳舊,缺乏對無形資產的科學認識和管理辦法[2]。

2.2科技轉化項目逐漸增多,企業控制力不足

目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科研成就也碩果累累。然而在高新技術開展項目研發的過程中,資金投入量大,資金回攏戰線長。同時由於高新技術產業本身資金控制上能力不足,再加上其對市場的分析不夠透徹,就導致了其預算體系的混亂,同時也註定了其內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給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2.3企業制度及組織體系不完善,風險控制能力偏低

從目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現狀來看,科研部門員工已然成爲公司的主體,財務部門相對簡化。因此,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高新技術產業很難做到財務與科研部門間的相互制約,甚至不相容職位難以完全分離。同時,從制度體系方面上來看,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一般比照大型企業管理模式而來,但是不同行業不同特徵,就導致同高新技術企業資金和風險管理特點不能與本身的管理模式結合起。制度適用能力差,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和應對水平不高,這就使資金存在一定風險性。

2.4企業財務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及能力不高

上文提及高新技術產業財務人員配備結構不合理,同時,其財務管理工作也會存在一定的漏洞。對風險控制能力獨立性較低,資金把控力度不夠,都是當前高新技術產業面臨的財務問題。

2.5財務風險評估缺少及時性

高新技術產業作爲一種高風險的產業,本應及時進行風險評估。現在越來愈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風險評估的`重要性。透過風險評估,可以及時預測項目是否可行,即使預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便及時提供對策。然而許多企業在進行風險評估時,都缺乏及時性,導致企業在應對風險時十分被動,風險評估的有效性完全無法體現,會因此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損失。

3針對高新技術產業面對的問題提出對策

3.1以內部控制爲基礎,加強企業項目中風險識別、評估、應對能力

高新技術產業不應照搬大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模式,應結合其自身狀況,明確企業自身的財務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程度,從而合理規劃企業的戰略經營決策。同時,企業財務部應對風險事項進行科學識別和應對,風險分析和防控管理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根據風險種類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方式應對。可以將風險進行轉移,也可以放棄風險極大的項目,也可以採取一定的手段降低風險。這樣就降低未來風險即將給企業帶來的影響,讓企業長期平穩發展。

3.2強化內部審計在企業資產中的內部監督作用

爲了相互監督和制約,任何企業都應該強化內審的作用,高新技術產業也不例外。首先,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一定要保證,高新技術產業應該在其內控體系中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條件不足者,可以外包。其次,各個企業都有內部審計方法,高新技術產業由於技術較強,可以將數據資訊進行分類歸集,以簡化內審步驟。這就要求企業應採用資訊化和科學化的內部審計辦法,對收支數據進行追蹤,從而確保審計結果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監督作用[3]。

3.3結合高新技術企業特徵,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及組織結構

高新技術產業對比於其他行業競爭優勢大,但又在同行業面臨着巨大的競爭壓力,要想在財務管理上出奇制勝,就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建立符合自己特色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首先,企業應制定自身的財務總目標。在財務總目標下細化各個分目標。在制定制度上不能統概而論,要就具體實施細節進行確定和實施。其次,增設財務風險控制和管理崗位,在崗位設立時還應該有一定的監督體系,嚴格遵循崗位分離與制約原則,開展財務風險防控和管理活動,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益。

結束語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目前正處於白熱化階段。但是風險與收益同在。其企業管理者一定要制定風險識別策略,以求及時規避風險,提升管理效力。同時還高新技術產業可以依據其特有的技術優勢,進行風險量化和數據追蹤。最後,在建立健全高新技術的內控體系也是重中之重,在此階段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特色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最後,注重內部審計的作用,職責明確到個人,才能使高新技術產業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1]齊明.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及其內部管理[J].財會學習,2017(24):1-3.

[2]高新技術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風險和財務策略[J].納稅,2018(22).

[3]李玉姿.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及其內部管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9):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