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設路徑

學問君 人氣:5.18K
淺論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設路徑
摘要:現代化內含政治、經濟、文化多個向度。政治文明是現代化的核心要素。政治文明的程度就是民主得以呈現的程度,就是秩序與自由的均衡。制度化是現代文明政治的重要特徵,政治文明就是要使政治制度更接近人民,創構有力的外在規範結構以建構政治權利。在規範與實證統一的理念之下,筆者認爲可以透過憲政主義的張揚、公共領域的培育、民主法制文化的培育、市場經濟的發展、執政黨的建設等路徑來建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關鍵詞:現代化/政治文明/民主/路徑

  以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爲界,中國進入了激盪的“改革時代”。透過歷時性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國二十多年的改革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經濟制度的變革過程,還是一個具有明確政治方向與目標的變革過程。這個方向就是政治文明的建構。這次全會因而也成爲了中國真正開始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圓點。
    一、現代化與政治文明
  “現代化”是一個動態歷史的概念,是普適的話語,它已成爲一種爲社會普遍接受的基本價值取向。文藝復興是一次偉大的思想革命,它是現代化開始的先兆,是現代化的思想準備階段。現代化的物質進程正式啓動於18世紀的第一次產業革命。現代化是現代性在物質的、制度的、觀念的三個層面上的累積和擴展。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是現代性的`兩面旗幟。現代化的判斷指標主要是: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世俗化、法治化、理性化。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層面。
  許多人在物質層面上求變的慾望很強,但在制度、觀念層面上卻是“保守主義”的,甚至持有“科技烏托邦”的傾向,這就必將導致“瘸腿的現代化”。我國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之上的,現在仍然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期,仍然處在現代化進程當中,不僅需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大豐富社會主義的物質財富,尤其要重視現代性在制度、觀念層面上的積累和擴展。也就是說我國的現代化,在經濟上要分三步走,在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在文化上建立科學、民主、大衆的先進文化;在政治上要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建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二、政治文明建設的內核: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構建
  民主具有規範和經驗兩個層面的意蘊。從規範層面來界定,其實質內容就是自由、平等、最高的善;從經驗層面來界定,民主則是一種程序、一種機制。在這種安排下,採用競爭性選舉投票來決定人民“代表”、“代表之代表”,再由這些接近“公意”的代表來代表選民決策。
  當代西方學者對民主制度極爲推崇。弗朗西斯·福山甚至認爲,自由民主制度也許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並因此構成“歷史的終結”。[1]筆者對所謂“歷史的終結”抱有謹慎的疑慮,畢竟民主作爲一種政治制度,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多數的暴政”就是民主永遠的痛。[2]薩託利則認爲:多數原則是零和原則。這也許就是哈耶克與布坎南等自由保守主義者對民主持保留態度的原因吧。但是作爲避免人性之惡的藝術,它能夠使多數人免於受壓迫的命運,至少在目前我們還“找不出比自由民主理念更好的意識形態。”[3]
  社會主義民主作爲一種民主形態,它既具有民主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色。馬克思主義者更傾向於從經驗的層面來考察民主,實現了民主分析的經驗轉向,從理想走向了現實。在馬克思主義那裏,民主既是規範的,也是經驗的。它是一種議事決策機制,是一種政治制度。民主的實現機制主要表現爲三個原則:多數原則、程序原則和少數原則。強調民主的執行,必須有法定的、可以遵循的程序和規則。這種程序和規則,一旦確定,就不能隨意改變。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前提下,允許少數人保留自己的意見,不化約少數派的權利。
  傳統政治的主體是國家,現代政治的主體是人民。馬克思主義認爲人類必然會由政治民主邁向社會民主,作爲國家形態的民主必然消亡,自由是人類的本質,未來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在未來社會裏人權達到了最大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最終奮鬥目標。達致這一目標的通路就是驅動民主政治制度建設、配套規範程序建設、政治文明的觀念建設以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創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