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歷史小論文武則天

學問君 人氣:5.66K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爲論文。下面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歷史小論文武則天,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歷史小論文武則天

歷史小論文武則天 篇1

武則天,一個迷信文字的女皇帝石碑上竟沒有刻一個字。其說法有幾種:一、武則天立無字碑以誇耀自己,表示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二、武則天有自知之明,立無字碑,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還有人認爲李顯恨透了武則天,把她本寫好的碑文藏起來,留下一塊無字碑等,衆說紛紜。究竟武則天是怎樣的人?做了什麼事?爲何世人對她的看法如此不同?

武則天的父親是個富商,但很早就去世了,武則天便過着艱苦的生活,直到被選入宮。剛開始太宗很寵她,但後來他聽信大臣袁天綱的預言——唐三代而滅,武氏之女王昌。於是冷落了她。太宗死後,武則天入住感業寺。但由於她跟剛即位的高宗藕斷絲連,所以不久後許皇后便召武則天入宮,希望她與自己共同對抗蕭淑妃。結果武則天在短短几年內便解決了這兩個人,當上了皇后。後來高宗患上風疾,便讓武后處理部分政務,隨着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后處理朝政的機會越來越多。然而她並不知足,爲了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她參加泰山封禪、扶植外戚。高宗死後,武后相繼廢了兩個兒子,立第三子李顯爲皇帝。一切準備就緒後,武則天廢了李顯,坐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爲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直到張柬之等大臣聯合右羽林大將軍發動政變,她才“退休”。同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對於武則天,世人評價褒貶不一,以下是我對武則天的一點粗淺看法。

首先,作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以知人善任著稱,號稱“君子滿朝”。

武則天稱帝后,掌握了最高權利,大事自行裁定,日常政務則交給宰相們處理,正是因爲這樣,武則天更加重視對宰相重臣的使用及選拔,她改革科舉、提高進士的地位、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制度、認用過去犯過罪的官吏、在罪犯的家屬親朋中選用人才、破除了門第,年齡,學歷等限制,力排衆議,把實際才能和政績表現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野無遺賢”。她的做法讓大批出生寒門的子弟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女帝論功行賞,重用那些幫助她登上王位的人,傅遊藝就是其中一位,他在一年之內,連升四次,一躍成爲三品宰相;當然,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傅遊藝飛黃騰達的時候,宗楚客(女帝的親戚)就因爲接受賄賂,而被人檢舉。女帝沒有絲毫包庇心理,二話不說便把宗楚客流放到嶺南;李昭德。他爲人剛直,很有才幹,胸懷寬廣,不拘小節,女帝對他十分信任。但李昭德政績斐然,爲那些平庸之輩所記恨。武承嗣就曾對女帝進讒言,企圖謀害李昭德。但女帝卻冷冷地拒絕道:“朕就是因爲任用了李昭德,才能夠高枕無憂,這是你不知道的。”說得武承嗣悻悻而歸;婁師德。他很有才能,每到一地,每任一職,都有突出的政績。女帝曾下詔表彰他。他還推薦狄仁傑爲宰相,狄仁傑當了宰相後卻不知恩人是誰,他和李昭德都曾取笑過婁師德,說他是“鄉巴佬”,而婁師德卻很有氣度,總是一笑置之,說:“我當然是鄉巴佬,我不是鄉巴佬誰是呢?”。

從這裏可以看出,女帝對有才能、有功績、忠於國家的人,特別賞識,並且善於用這些人來治理國家。

不僅如此,對於自己怠慢賢臣的過失,女帝也會想辦法彌補。

王及善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王及善,其父在隨太宗作戰時身亡,他十四歲繼承父位,不久便晉升。在女帝誅殺吏來俊臣一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因他曾屢次上奏說張昌宗兄弟(女帝的男寵)仗着女帝的寵愛橫行霸道,目中無人。於是女帝便冷落了王及善。就連他生病了,女帝也不聞不問。但在他死後,女帝卻下令廢朝三天,追贈他爲益州大都督,賜號貞,並准許他陪葬乾陵。這種大禮,無一不體現出女帝的悔恨之心。

當然,光有文臣是不夠的,女帝當然知道這一點,她在重視文臣的同時,也特別注意能夠用兵打戰、平定外患的武將。唐休璟善於用兵,戰功累累,甚少打敗仗,女帝便提拔他爲夏官(兵部)尚書,並譏諷宰相等人,說他們十個也抵不上唐休璟一個。

更可貴的是,女帝對於推薦人才之人,也給予鼓勵。有次御史張循憲,在視察途中,發現了很有才華的張嘉貞,便推薦給了女帝。女帝召見張嘉貞,馬上進行測試。結果令女帝非常滿意,便把有薦賢之功的張循憲提升爲郎中,官至五品之上。

綜上觀之,女帝武則天是善於用人的,就連玄宗開元年間的幾位重臣,如姚崇、宋景等都是武則天時期被選拔出來的。因此,宋太祖趙匡胤對武則天的評論:“則天,一女主耳,雖刑罰枉濫,而終不殺狄仁傑,所以能享國者,良由此也。”不無道理。

女帝的功績不止這些,她執政的半個世紀中:國庫充足、政局穩定、物價低廉、人口增加、農業和手工業有所發展、削弱士族官僚集團、“雖有邊疆戰爭,但無農民起義”、“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有“貞觀遺風”的美譽,爲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

總之,武則天爲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唐朝的雍容華貴離不開她的辛勤耕耘。其謀略、眼光、風度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雖然她曾做出任用酷吏、獎勵告密、大興土木修建寺院等負面行爲,但我認爲武則天的功績遠遠大於她的過錯,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奇葩!

歷史小論文武則天 篇2

摘要:

本文力求在史實的基礎上淺談武則天的用人藝術,用客觀資料評價武則天對待臣子的態度,同時稍論筆者對武則天的看法。

關鍵詞:

用人納諫求賢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將近半個世紀。對武則天的看法,歷來褒貶不一,但她無疑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一、注重吏治

吏治對社會狀況至關重要,武則天知道,對官吏光用法律的形式來約束是不行的,要使他們“稱職”必須加強教育,使其懂得爲臣之道。爲此,她親自撰寫《臣軌》一書,從十個方面對臣下提出要求:同體、至忠、守道、公正、匡諫、誠信、慎密、廉潔、良將,利人。

顯然,其中心思想是要求臣子成爲德才兼備,忠君愛國的人物。由於此書採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要求嚴而不苛,因而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使武周時期官員較爲廉潔奉公。

二、親理朝政

改唐爲周時,武則天67歲。已近古稀之年的她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史載,“太后春秋雖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覺其衰。”①“臨御天下,憂勞兆庶。宵衣佇旦,望調東戶之風;旰食忘眠,希緝南薰之化。”②爲了使各項政令有益於民,武則天十分注意瞭解民情。早在參與朝政之前,她就認識到上下矇蔽的壞處。稱帝后除繼續利用銅匭等手段外,還常常派遣使節至民間調查,有時會親自過問民間之事。聖曆元年(698),武則天曾問羣臣:“比在外有何好事?”③久視元年(700),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陸元方因說:“人間細事,不足以煩聖聽”,而被武則天免去了宰相職務。

根據瞭解到的實際情況,充分聽取大臣意見後,再採用相應的政策,是武則天的一貫做法。爲了及時處理各種問題,武則天除每日早朝以外,還特令宰相輪流宿值。她深知掌握實權的重要,因而總是緊握權柄,防止大權旁落。

三、賢才控中樞

(一)求賢

武則天特別注意人才的擢拔。早在即位前,她就多次頒發《求賢制》,大力蒐羅人才。登基後,在這方面做得更加突出。

1.進一步發展科舉制,注重透過常舉和制舉選拔人才。

科舉制是繼九品中正制後的一種新的選官制度,起於隋而興於唐。它包括制舉和常舉兩種形式。與九品中正制相比,科舉制在當時無疑是一種比較進步的選官制度。據粗略統計,唐高祖武德年間由科舉入仕者僅32人,每年平均不到3人;所用宰相12人,出身科舉者只有1人。太宗在位23年,由科舉入仕者224人,每年平均不過10人;所用宰相29人,出身科舉者不過3人。除此之外,考試製度不夠健全,“不貢舉”的情況時有發生。制舉偶爾舉行,常舉也只有秀才、進士、明經。

高宗時,由於高宗和武則天的重視,科舉制有了較大發展。在唐高宗在位的34年中,透過科舉入仕者約630人;所用宰相47人,出身科舉者11人。而且,科目也有所變化,“秀才”被取消,“進士”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是,制度仍不夠完善,有時“不貢舉”,有時科目少。這對於網羅人才是不利的。

針對這種情況,武則天在臨朝稱制後,採取有力措施,對科舉制進行了一番改革:

(1)使“常舉”制度化,堅持每年開科取士。

(2)擴大制舉。主要表現在:

①縮短制舉間隔。以前數年一次,自此基本每年一次。

②擴大錄取人數。以前每次只有1至2人,自此人數增多。

③增加制舉科目。以前每次不過1至2科,自此增至7到8科。

(3)調整取士科目。重點發展進士科,降低明經科的地位。如分神都、京師兩處舉進士;增加明法科及第人數,垂拱四年至30人。⑤

(4)武則天令貢舉人停習《道德經》,學習所撰《臣軌》一書,更新了考試內容。

(5)創立殿試。

這些改革無疑具有進步意義,這從發展進士科和擴大制舉兩項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進士科與明經科不同,不以背經爲要,而以寫策爲主,因而易於招攬關心時政、富有遠見的人才。制科亦爲蒐羅才俊的重要途徑之一,“宏材偉論非常人亦時出於其間,不爲無得也”。⑥

透過這些改革,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張文成曾說過:“乾封以前,選人每年不過數千;垂拱以後,每歲常至五萬”。⑦後來大名鼎鼎的張柬之、張說、裴耀卿等人,就是此時及第的。

2.要求臣下自薦並推薦人才。

對官員大力提倡自薦,此外,確有才能,願意進仕者平時可以投匭自薦。鑑於許多名士不願意自薦的情況,武則天特別強調推薦,把薦舉人才作爲官僚的一項任務。有時還特別要求某些大臣薦舉有關人才。如聖曆元年,令宰相各舉尚書郎一人。

當然,武則天是要薦真賢的。範履冰因推舉犯逆者而被殺。狄仁傑薦其子光嗣爲地官員外郎,很稱職,贏得了武則天的誇獎。⑧

由於透過各種渠道、命令、鼓勵薦舉人才,又不限門第高低、富貴貧賤,也不限種族、離京遠近等,因而,選司空前忙碌。她敢於衝破以往狹窄的選官範圍,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因而謀臣猛將和文苑俊傑涌現,這不僅是治理大周所需要的,而且也爲後來開元盛世的出現準備了一個重要條件。

(二)賞善罰惡

武則天堅持對衆多的官員進行篩選,對於從各地搜求來的人才,武則天皆予厚待,“量才授職”。⑨

天授二年(691)創立的試官制度,即讓搜求來的人才擔任一定職務而鍛鍊他們的`政治才幹,則又是一大膽創舉。武則天在他們赴任時,往往賜袍訓誡。史載,她的堂姐的兒子宗秦客兄弟居官貪濁,“奸髒事發”,武則天毫不留情,將他們“配流嶺外”。⑩對於智能之士,武則天往往破格提拔。如殷仲容精通書法,知名當時,武則天愛其才,官至申州刺史。k

後來促成“開元盛世”的許多著名大臣,都經受過武則天的賞識和提拔。姚崇、宋璟、張說就是如此。

武則天選拔人才時沒有成見,主要看其是否稱職:

1.即使是敵人的後代,只要有真才實學,又能改變政治態度的,她都儘量擢爲己用。

上官婉兒,是李唐五言詩“上官體”的鼻祖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至宰相。高宗李治後期因不滿武則天執政,便祕令上官儀代他起草廢后詔書。上官婉兒14歲那年,太子李賢與大臣裴炎、駱賓王等策劃倒武政變,上官婉兒爲了報仇也積極參與。但事情敗露,太子被廢,裴炎被斬,駱賓王死裏逃生。上官婉兒以爲自己也將被處死,但結果卻完全相反:竟被武則天破例收爲機要祕書。原因何在?主要是上官婉兒有才,而武則天又尤爲愛才。

上官婉兒14歲時曾作了一首名爲《彩書怨》的詩,被武則天無意中發現。武則天不相信這麼好的詩竟會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內剪綵花爲題,讓她即興作出一首五律來,同時要用和《彩書怨》同樣的韻。婉兒就很快寫出:“密葉因栽吐,新花逐剪舒。婉兒從武則天的言行舉止中,瞭解了她的治國天才、博大胸懷和用人藝術,對她徹底消除了積怨和誤解,代之以敬服、尊重和愛戴,並以其聰明才智,替她分憂解難,成了她最得力的心腹人物。武則天此舉,表現了一種容人的大度,也反映了一種待人的風格。人是社會中最複雜、最具智慧的生靈,用人一定從心開始,贏得人心必贏得人才,這是以寬容而待人的謀略,也是用人的高超藝術。

契丹將領李楷固善用飛索,馬上功夫超羣,曾擒官軍將領麻仁節、張玄遇等人。被俘後,武則天“惜其纔不殺,用以爲將”。

2.尊重並注重保護諫臣。

如狄仁傑在汝南任職時,有人上表說狄仁傑的壞話,武則天不爲所惑,更以狄仁傑爲相。

(三)虛心納諫

在《臣軌》一書中,武則天就提出,臣子應“外揚君之善,內匡君之惡”。

改朝換代之初,武則天爲穩固政權,繼續重用酷吏,獨斷專行,似乎不能納諫,但這是由當時的環境決定的。政權穩固後,武則天一方面打擊酷吏,把他們一一殺掉;另一方面,健全諫官制度,越到後來越爲突出。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有作爲的皇帝,統治前期頗能納諫,但到晚年卻往往剛愎自用,如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m由此可見武則天的用人原則,她並不是有些人指責的喜歡溜鬚拍馬臣子的皇帝。

四、相權能者掌

許多人說武則天時期是酷吏、外戚、男寵的天下,說武則天最重用的就是這些人。皇帝最重用臣子的表現應該是讓其掌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權,現在就來看看這些酷吏、外戚、男寵的掌權情況。

(一)酷吏

從大量材料來看,酷吏並沒有掌握朝廷要職。武則天時期最有名的酷吏是索元禮、周興和來俊臣。索元禮官止遊擊將軍(從五品上);周興止尚書左丞(正四品上);來俊臣止殿中丞(從五品上),司僕少卿(從四品上)。酷吏中當上宰相的只有兩人。一個是傅遊藝,一個是吉頊。前者爲相一年,後入獄自殺。後者爲相不足一年,並且史家對於他是否應列爲酷吏爭論激烈,因爲《新唐書》並沒有把他列入《酷吏傳》。

酷吏只不過是武則天打擊政敵,建立和鞏固武周政權的工具。事實上,酷吏也大都是按照武則天的旨意辦事的。

但是,酷吏畢竟是殘暴的,濫用刑法的官吏。當政局穩定,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趨於緩和後,武則天毫不猶豫,先後殺掉索元禮、周興等人,爲了消除酷吏造成的恐怖氣氛,甚至下令禁止天下屠殺。所以,誇大酷吏的影響,說武周是酷吏的天下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這也反映出武則天應時用人的特點。

(二)外戚

武周時期的外戚,很少擔任軍國重任,至宰相者也只有武承嗣,武攸寧,武三思三人。《新唐書》和《舊唐書》中也多次記載了一些大臣在武則天面前批評外戚的過失,甚至作詩嘲弄的事,這從側面反映出外戚並未專權,否則怎麼會有這種事發生。

(三)男寵

武則天的男寵,前有薛懷義,沈南謬,後有張易之、張昌宗。這些人確實受到了武則天的寵愛,也正因爲如此,武則天落了個“之君”的醜名。需要注意的是,薛懷義受寵時,武則天已有60餘歲;二張入宮之時,武則天已年逾古稀。

筆者總結了一下武則天寵幸面首的主要原因:

1.這些人除了相貌英俊外,本身具有一定的才能,如薛懷義精明能幹,沈南謬通曉醫術,二張善歌舞音律。

2.保護自己,監視大臣,牽制外戚。

武則天對男寵比較信任,男寵對武則天也確實比較忠心,充當她的護衛並照顧她的生活。

雖然武則天對男寵比較信任,但並不讓他們掌握朝廷大權。量才而用是武則天的用人風格。懷義訴於太后,太后曰:‘阿師當於北門出入,南牙宰相所往來,勿犯也’”n這件事說明,武則天是不許男寵染指相權的。

武則天對男寵的態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薛懷義被殺就是很好的證明。所以,說武周是男寵的天下也是站不住的。

五、結語

武則天勵精圖治,躬親庶政,透過各種方式選拔有用之才,健全中樞機構,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因而,武周時期在政治上是很有起色的。雖然和地方曾出現過個別貪殘之徒,但天下之大,這樣得事情即使在貞觀時期亦難避免。

筆者認爲,評價歷史人物,要全面考察他的一生,他一生的活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比他的前輩人和同時代的人對於祖國的富強和統一,對於民族的興旺和發達,對於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對於科技文化的革新和繁榮,是否做出貢獻,做出了多大貢獻。如果這樣的標準可以成立的話,根據史料記載,毫無疑問,武則天是一位應該肯定的歷史人物。

歷史小論文武則天 篇3

武則天,作爲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的女帝,背後有許多流言蜚語,有人說,武則天心狠手辣,心機頗深,爲了獨攬大權,不擇手段;也有人說,她才識過人,政治能力卓越,創造了有一個繁盛的年代。

武則天在唐太宗時期,作了12年的才人。唐太宗死後,雖按當時習俗入寺爲尼,卻與新帝唐高宗藕斷絲連,後又被皇后召回宮,想要利用她“以毒攻毒”,以此重得專寵。不料世事難料啊,武則天卻與高宗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反抗元老大臣,武則天還爲高宗生了一個兒子。如果王皇后當初知道是如此結果,不知還會不會召武則天入宮呢?很有可能,會。畢竟當時二人的地位權利懸殊極大,以王皇后的身份,動一根手指就能碾死武則天,當然不會擔心她對自己的地位有所威脅。反之,武則天可能就算皇后不這樣做,也會想辦法回去的:只要皇上老爺子一句話,誰敢反抗?唯一的遺憾,就是歷史時隔太久,不知武則天對高宗,是否是真心實意——那樣一個善於用計的女人。

武則天最終還是作了皇后,本應該皆大歡喜,收斂收斂野心,舒舒服服地過過閒日子了吧:那些有威脅的人都剷除了。不,在武則天的心裏,這還遠遠不夠。她乘高宗體弱多病,對自己又信任有加,開始漸漸掌控大權,最後更是代王權,行王事。

雖然歷史證明,武則天爲了走向更高的地位而不擇手段,甚至殺了自己的長女再嫁禍與王皇后,以便登上高位。但歷史也證明,武則天是一個好皇帝。她早在皇后時,就上書皇帝,提出了著名的“建言十二事”,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這天,她與高宗一塊封禪泰山,充當亞獻。而且還給百官賜爵加階。使百官對她感恩戴德。雖然武則天爲了頑固爭權,使用酷刑,但是武則天還是任用了很多賢臣來治理天下的:武則天作爲一個政治家在歷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稱,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傑等著名的賢臣均在其列,後來的“開元賢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則天時期提拔起來的。武則天善於用人還體現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創新,她改革科舉,提高進士科的地位;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制度,讓大批出身低微的子弟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資治通鑑》評價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爲之用。”在其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加;而到了武則天退位時的神龍年代,戶口更是增長到380萬。武則天爲了稱帝尊崇佛教,大肆修建廟宇,增加了人民的負擔,但儘管如此,她還是應該受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