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讓語文課“有滋有味”

學問君 人氣:7.84K
如何讓語文課“有滋有味”
        自從事高中語文教學以來,怎樣上好一堂課?怎樣讓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怎樣才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激情,一直是我思索和追求的問題。語文課堂是一個奇特的空間,實際物理空間不大,可是它卻能包容下知識的海洋。同學們求知的慾望在這裏生成,智慧的浪花在這裏激盪,真可以說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作爲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技能是善於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特定的時空中去爲學生們開啓通向無限的大門。同時,語文是教改的龍頭學科,尤其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因此語文教師更應當想方設法優化課堂教學,以獲取最佳效果。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備課要精心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這是我們每個老師的共識。一說起備課,有些老師往往與“寫教案”相混淆,其實二者不是一回事。備課是教師在授課之前對教材內容、結構、情感、道理等歸納梳理的過程,以及針對所教學生,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聯繫自己不斷積累的教學經驗,對教學方法的再思考、再確定與再昇華。備課不只是一個撰寫過程,更是一個思維過程。我所說的備課要“精”,就是指要深入解讀文字。教學過程要組織嚴密,從課文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每一步教學步驟應該細緻而具體,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環環相扣,逐步提高,使學生學有所得、一步一個腳印學得紮實。
        二、上課要用心
        首先,要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充分參與,興趣盎然,學得主動、學得快樂。使教學過程成爲師生之間“互講互聽”、“互啓互發”、“互相欣賞”的過程,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其次,激活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教與學和諧交流。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人文資源,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體地講,就是語文教學要堅持用課文中飽含的真善美,幫助學生提高人生境界,豐富美好心靈,塑造健全人格。爲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不斷融入人文精神,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的高尚人格……讓語文教學成爲鑄造學生靈魂的主要手段。
        再次,在教學思路設計上努力求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如果面對每一篇文章,教師都習慣於順着課文段落先後,從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就會埋沒某些文章的特色,還可能使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勢,難以生動活潑地發展。設計有新意的教學思路,需要教師以自己的發現,感悟爲契機,從課文中選取關鍵性的語句或問題作爲切入口,優化課堂組織過程。
        三、訓練要上心
        目前,在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語文課堂成了無硝煙的另類戰場。課堂上到處是“拉網式”的知識點專項練習或“查漏補缺式”的專題技巧訓練,教材中那些充滿詩意,閃耀着作者思想與人格光輝的文字也被大多數教師異化成了傳授閱讀技巧和答題技巧的例子。據統計,現行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中,文學類作品所佔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見,在開展生動活潑的拓展性語文教學,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課堂只是個小天地,語文課的工具性特點決定了這門學科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的,它體現的是“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綜合能力,是一種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這種能力的提高,單單靠語文課堂教學又是不夠的。在這種教學理念的促使下,我嘗試開展了“趣味成語接龍”、“課前說話訓練”、“演講朗讀比賽”、“讀書心得交流”等系列拓展性語文實踐活動,讓語文實踐活動走進課堂。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巧妙地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係,把經典的課文,有機地取捨與安排,教所應教的,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讓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