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中學生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教育中的“盲點”

學問君 人氣:1.2W
對中學生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教育中的“盲點”
對中學生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教育中的“盲點” 一在對中學生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只重視對學生的語言文明教育,健康的文學作品和影、視內容汲取性教育,公益性和公德性行爲教育,愛國主義理想教育,以及一般的規範性行爲教育,其他方面似乎也道不出什麼來。中學生與小學生相比,特別是中學高年級學生,其知識範圍和對事物的認識遠遠要比小學生寬闊、深刻。我們對中學生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教育必須注意一定的全面性、完整性和視野的開闊性。聯繫對中學生精神文明建設教育過程中的具體實際,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盲點”:

1?缺乏對協作精神養成的教育。在對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只注重簡單的友愛教育,而缺乏一定層次的協作精神的養成教育。協作精神除了“友愛”之外,這其中還包括與校園文化、科技和風紀建設的協作;對生活空間中的法制、法規和道德規範建設的協作;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傳播精神文明建設內容、促進深入開展“希望工程”和“手拉手”等活動的協作。所以,我們要突出對他們的協作精神的養成教育,要把協作精神的養成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決不可以滿足於表象的、僅僅的參與性行爲,更不可以受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而去滋長和鼓勵過度追求高等文憑的個人奮鬥意識。

2?缺乏對批判能力培養的教育。我們在對學生施行精神文明建設的教育方式上往往呈封閉狀態,從而使學生產生了一系列的逆反性和獵奇性心理,一些精神文明之外的東西也難免濺到稚嫩的心靈之中。有關教者們對於一些是非問題往往只滿足於簡單的說教,缺乏對學生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缺乏對他們的批判能力的培養,對於一些污染人們精神的東西不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層的分析、辨別。如對有關的攝影、雕塑、文學、歌曲、信仰等褒貶不一,判斷不清,有時則使學生毫無意識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缺乏對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教育。一些獨生子女中學生一般都是在父母的呵護和控制之下逐漸成長起來的,進入學校後一部分學生受着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他們基本上又是在教師的束縛性調教下進行學習,所以學生除了集中於對有關課程的思維之外,而對所學知識的再造性思維能力則處於一種停滯狀態。針對有關的製作、發明、創造、設計、不同學科知識之間靈活的滲透性應用等顯得力不從心,有時迫於課程的壓力和時間的原因,往往興趣不濃、介入很少。

4?缺乏對社會進行正確全面透視的引導。中學生們對社會現象雖然具有一定的觀察透視能力,但是由於經歷、閱歷、知識和接觸角度等的限制,他們對社會的透視往往又比較膚淺,常常出現一些錯位現象。如商品質量問題、人際關係問題、就業形式問題、有關行風問題等,他們有時則被一些枝枝葉葉遮住了自己的視野,看不到精神文明的主流,辨別不出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教者針對學生如此認識總感到棘手、棘口,對其透視社會的方法不能夠雄辯地解釋和指導,而是畏畏縮縮,甚至持默認態度,從而使學生透視社會的有關現象越發感到模糊或迷茫,心中似乎總有千千結。


5?缺乏平凡的就業思想形成的教育。一個人的追求必須高尚,從事的職業必須服從於社會的需要,要善於、樂意做平凡的事,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出自己的才智,對於跨世紀的人才來說更需要如此。可是,我們的一些中學生們對此卻表現得比較淡保奮鬥,只爲自己所需要的一紙文憑而奮鬥;追求,只爲自己想從事安逸、舒適的職業所追求,有時甚至連父母的就業狀況,家庭事件等都不願意主動熱情地去關心、瞭解。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教育中,相當一部分教者對此注意得也比較少,只看到學生在認真地讀書,只看到學生優異的文化成績,同時只看到學生表象的守紀現象,其他並不在意,也並沒有真的去透視一下。所以,往往導致一些學生的成才思路比較狹窄,不良的成才動機也往往使一些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埋怨和“急躁”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