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漢被動結構比較分析

學問君 人氣:1.22W
英漢被動結構比較分析

【摘 要】本文透過對英漢兩種語言被動結構的幾個典型方面的比較論述來分析和比較英漢被動結構。
  【關鍵詞】被動結構 英漢被動結構對比
  
  被動結構是語言表達的一種十分常見的結構,不論是在英語表達中還是在漢語表達中,被動結構都佔有其一席之地。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英語和漢語的被動結構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比較。
  
  一、應用的廣泛程度比較
  
  在英語中被動結構用的要比在漢語中廣泛,尤其是在科技英語中,被動結構的使用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同一個語境,同樣的含義,英語往往用被動語態表達,漢語卻習慣於用主動語態,主要原因是英文考慮的重點是事情,即受動者,而漢語考慮的重點則是人,即施動者。雖然漢語中有“被”字可用來表示被動,但是在更多情況下我們並不執着於主語與謂語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因而一般使用主動形式。比如,我們時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我們從來不說“人不可被貌相,海水不可被斗量”,因爲我們知道動作的執行者是人。而英文要說:As a person cannot be judged by his appearance , so can the sea not be measured with a bushel.
  英語中結構被動句用得廣泛,漢語中結構被動句用得少. 英語中結構被動句用得廣泛主要是因爲不必說出主動者、不願說出主動者、無從說出主動者或便於連貫上下文等原因。漢語中結構被動句用得少, 是由於漢語往往將賓語提前作爲說話的主題, 而在動詞上暗示被動語氣, 即用詞彙的手段表示被動, 從而呈現爲意義被動句。另外, 漢語使用結構被動句時,大多數情況下要求施動者同時出現, 否則用主動句結構。
  
  二、時態比較
  
  英語被動語態有時態的變化, 是時態清晰句, 它的時態主要體現在助動詞to be 的不同變化形式中。漢語是時態模糊句, 即漢語在“被”字句中, 沒有特定的時態變化形式, 它的時態關係主要靠時間副詞或上下文來體現。例如:
  我沒有被邀請, 但我還是來了。
  I wasn’t invited, but I’ve come anyway.
  英語時態很清楚“我”是過去(wasn’t) 沒被邀請的, 但“現在”我已經來了。漢語句的時態就不如英語句那樣清楚了, 只能根據句義: 既然已經來了,“沒被邀請”肯定發生在過去。
  
  三、語義含義比較

TAGS:英漢 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