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習中藥學的特點與體會淺談

學問君 人氣:2.07W
  中藥學是一門爲基礎和臨牀各科教學奠定之理論依據的專業基礎學科 ,其內容大部分屬於繼承理論 ,缺乏發揚內容 ,而且過於條文化 ,枯燥乏味 ,這是現在教材的一大弱點。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中藥學》是學習中醫理論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透過《中藥學》的學習,不但能夠將各種中醫藥物形狀及性能掌握,對日常生活中各種常見疾病的治療可起到一定幫助作用,同時能夠爲今後進一步中醫學知識奠定基礎。本文筆者對在學習《中藥學》方面相關認識及體會進行分析。

學習中藥學的特點與體會淺談

關鍵詞:《中藥學》;學習認識;學習體會

《中藥學》我國傳統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門,同時也是中醫學中的精華內容,在各種疾病的.治療中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一直以來對《中藥學》都比較感興趣,因而對《中藥學》也進行一定研究學習,在對《中藥學》學習過程中,筆者得到一定學習認識及體會,透過整體之後得到本文內容,進一步進行思考,希望能夠對其它《中藥學》初學者也能夠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一、《中藥學》特點分析

1.1首先,中藥學相關書籍比較多。在古代,中藥學相關書籍被稱爲本草,截止到目前,在社會上廣泛的中醫藥相關數據有四百種以上,因此中藥學學習方面選擇適當課本屬於關鍵內容。就當前中藥學相關著作而言,在社會上影響比較廣泛的主要包括《新修本草》、《神農本草經》以及《證類本草》與《本草綱目》等。然而這些書籍年代都比較久遠,其文字多是文言文,作爲初學者要想理解十分困難。在筆者看來,對於初學者而言,可選擇當前一些高等醫學院所編著的《中藥學》課本,其內容比較通俗易懂,並且具有較強實用性。以該書目的較好學習爲基礎,可適當參考一些古典中藥學書籍進行學習。

1.2其次,中藥學內容比較繁雜。我國幅員遼闊,地形比較複雜,並且氣候變化比較大,因而所所出現的中藥品種也就比較多,就當前情況來看,中藥數據中所記載中藥種類已經超出8000種。在《中藥學》這本書中所收錄中藥也達到400多種,其中有150多種藥物被作爲重點藥物,然而就當前臨牀實際情況而言,比較常用的藥物大約也就100種。中藥不但在種類上比較多,並且對於每種藥物而言,其需要掌握項目也比較多,比如性味、功能、歸經以及主治、用量與用法等相關內容。作爲高三學生,課業比較繁重,並且又是初學者,要想在較短時期內將向觀衆知識均掌握,相對而言比較困難。第三,同類藥物之間容易出現混淆,記憶比較困難。在種類繁多的各種中藥中,對於很多藥物而言,其歸經、性味以及功效大致相同,比如對於清熱解毒藥物而言,大多數均性寒涼,均可起到清熱解毒作用,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混淆情況,在記憶方面也就比較困難。然而,透過學習又能夠發展也有一定規律存在[1-2]。

二、學好《中藥學》體會分析

2.1在理解基礎上進行學習:理解所指的就是對中藥學中相關名字進行理解,其所指的主要內容就是中藥功效,比如解表藥物中的發散風寒藥物,麻黃可發汗解表,防風具有發表散寒作用,而羌活可起到散寒祛風目的,這些藥物均性溫、味辛,可用於治療風寒表證,然而這些藥物中麻黃的發汗作用相對而言比較強,而防風的發汗作用相對而言比較弱,但是其具有較強祛風或者散風作用,羌活與麻黃相比發汗作用比較弱,然而讓其散寒及祛溼作用比較強。因此,雖然均具備發散風寒解表作用,然而在表述方面卻存在差異。另外,比如對於“健脾、補脾、補脾氣”這些名詞而言,其中健脾所指的是能夠對脾運化起到促進作用,利用燥溼、補脾及理氣等具體治療方法,從而達到脾健運效果。在將健脾含義真正理解之後,便能夠將茯苓、蒼朮、白朮以及薏苡仁與陳皮等藥物所具備健脾功效以及主治病症很容易分清。其中蒼朮可健脾燥溼,但不具備補脾作用,卻能夠透過燥溼促進脾健運效果,主要對脾虛失運以及溼阻中焦症進行治療;茯苓及薏苡仁均具備健脾效果,兩者與蒼朮之間不同之處爲其能夠補脾以及利水滲溼,所以在治療脾虛溼盛類疾病方面效果較好。

2.2加強記憶:在中藥學學習過程中,除總論中具有較多需理解內容之外,每個章節中所涉及藥物相對而言都是比較獨立的,各自具備自身特點,因此存在很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應當注意加強記憶,每天都要進行背誦,在不斷積累基礎上達到較理想效果。通常情況下,在記憶中藥方面首先應當對其功效熟練記憶,從而依據功效特點記住相關主治病症。但在記憶過程中,應當注意有些藥物還兼具一些其它功效,往往在介紹藥物功效的相關內容中未介紹這一方面內容,而是將其寫於藥物應用內容中,對於一些重點藥物而言,也應當記住其兼具功效。比如,半夏能夠燥溼化痰,可對痰多咳喘進行較好治療,同時能夠降逆止嘔治療胃逆嘔吐,並且半夏還具備和胃安眠功效,可對胃不和寐不安等臨牀症狀進行治療。在記憶藥物用量及用法方面,主要是對一些藥物的特殊用法及用量進行記憶,在記憶藥物使用方面,可將各類藥物總體注意特點與個別藥物使用注意特點相結合進行記憶。在記憶過程中,除選擇死記硬背方法外,還應當注意對這種記憶方法進行綜合利用。

2.3注意歸納總結比較:在每個章節內容學習完成之後,應當注意反覆進行思考,應注意系統性歸納總結應用及功效比較相似的藥物,從而有利於不斷積累知識,並且能夠使知識條理更加清晰。比如,在學習補虛藥物這一章節內容學習過程中,這部分內容相對而言比較多,其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內容補陽藥、補氣藥以及補血藥與補陰藥,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可先總結每部分相關內容,然後綜合這一章節內容實行歸納小結。比如在補氣藥物中,補腎氣藥物主要包括西洋參、人蔘以及山藥;在補脾氣藥物中主要包括白扁豆、白朮以及大棗與蜂蜜;在補陽氣藥物中主要包括益智仁、補骨脂以及菟絲子等。之後再深入到整個章節內容中,陰陽雙補藥物主要包括紫河車、鹿茸、巴戟天、肉蓯蓉以及蛤蚧與菟絲子等。透過這些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可將相關知識系統掌握,建立知識結構框架體系,以便於正好學習知識[3-4]。

2.4學會前後知識聯繫:對於中藥學知識而言,其具有系統性特點,不同知識點之前並非爲零碎、獨立存在的。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應當積極使前後知識之前實現聯繫,達到融會貫通效果,這樣才能夠使系統知識網絡得以形成,才能夠對整體上對知識全面掌握,才能夠對藥物功效及藥物之間相關關係加強理解,才能夠更加深入地進行學習。比如黃芪、紫蘇、杜仲以及桑寄生與白朮等均具有安胎作用,而紫蘇主要作用爲行氣安胎,黃芪作用爲清熱安胎,白朮主要作用爲補氣安胎,杜仲及桑寄生主要作用爲補肝腎安胎,對於這些不同藥物而言,其作用機理存在一定差異。另外,有些初學者很容易將總論及各論之間聯繫忽略,這是一種錯誤觀念。因爲總論及各論之間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總論中相關內容應當聯繫各論中部分相關具體藥物,從而對基本;理論以及相關知識加深理解,而各論部分內容又以總論爲綱目,對每個章節中每種藥物的學習具有一定指導作用。比如,可以四氣五味理論對黃連及厚補主治、功效及使用中注意事項進行理解,依據升降浮沉理論對柴胡、升麻以及牛膝等藥物藥性及功效特點進行理解,根據歸經理論對白芷、柴胡及山藥應用及功效相關理論進行理解。除上述這些學習方法之外,在《中藥學》學習過程中還應當注意多進行練習,在每章節之後均有相關練習題,在學習完之後均應當對本章節相關內容進行練習,從而對相關知識內容加強鞏固及記憶,從而對這些內容進行更好理解,更好對相關知識內容進行理解,更好掌握不同中藥相關藥物功效及性能[4-5]。

結語

在《中藥學》學習過程中,爲能夠得到更好的效果,將相關知識更好掌握,應當在瞭解該學科特點基礎上,積極探索有效學習方法,從而對其進行更好學習,作爲初學人員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在理解基礎上進行學習,加強記憶,注意歸納總結比較,學會前後知識聯繫,從而使《中藥學》學習能夠得到比較理想的效果。筆者也將會繼續進行探索研究,從而找出更好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李鵬.淺談《中藥學》學習中的記憶方法[J].海峽藥學,2006(4).

[2]王玉鳳.《中藥學》的學習與記憶方法[J].北京中醫藥,2008(10).

[3]杜瀛琨.《中藥學》學習方法初探[J].雲南中醫學院學報,2003(2).

[4]李東明,閆川慧,張俊龍,宋秉智.中藥學課程學習方法探討[J].甘肅中醫,2009(12).

[5]馮瑩,王光耀,王興華.學習《中藥學》的認識和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