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財政直接支付資金有關會計覈算問題

學問君 人氣:2.51W

導語:財政性資金支付實行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種方式。我市經單位試點、擴大範圍試行,於2014年在行政事業單位全面推行財政直接支付。

財政直接支付資金有關會計覈算問題

財政直接支付是以財政爲支付主體的國庫集中支付方式之一。國庫集中支付是以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爲基礎,以健全的財政支付資訊系統和銀行間實時清算系統爲依託,由預算單位提出申請,經規定機構(國庫集中支付執行機構或預算單位)審覈,將財政資金透過單一帳戶體系支付給收款人的制度

國庫單一帳戶體系包括財政部門在同級人民銀行設立的國庫單一帳戶和財政部門在代理銀行設立的財政零餘額帳戶、非稅收入財政專戶和特設專戶。財政性資金支付實行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種方式。我市經單位試點、擴大範圍試行,於2014年在行政事業單位全面推行財政直接支付。但在近年來的財政監督檢查中發現,財政直接支付資金在會計主體覈算中有較大缺陷,預算單位的合法資產財政應返還額度覈算不完整,收支覈算無實質內容,本文針對檢查中出現的幾個問題解析,提出建議,拋磚引玉。

一、關於“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直接支付”科目覈算起點

問題:“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直接支付”科目覈算起點不明確,缺乏日常覈算,違背連續性原則。財政直接支付下財政應返還額度的主要賬務處理只在年末確認1次,即年末時單位根據本年度財政直接支付預算指標數與財政直接支付實際支出數的差額(未付未用額度),借記“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直接支付”科目,貸記“財政撥款收入”科目。

而單位年度中申請辦理的日常使用額度及其財政直接支付(已付已用額度)不進行確認與覈算,而是直接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財政撥款收入”科目。可見,財政直接支付資金雖被預算單位使用但不進行資產確認;會計主體的合法資產權益因忽視未得到如實反映;財政應返還額度的核算過程不夠完整,日常發生額未給予連續覈算,年末餘額的形成缺乏明白無誤的序時產生過程。建議:明確覈算起點,完整反映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直接支付日常業務。

財政應返還額度是預算單位合法的應收款項資產權利。《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第20條規定:應收及預付款項是指事業單位在開展業務活動中形成的各項債權,包括財政應返還額度、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應收款項和預付賬款;《行政單位財務規則》規定:資產是指行政單位佔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流動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零餘額帳戶用款額度、應收及暫付款項、存貨等;《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徵求意見稿)指出:所稱佔有,是指行政單位對經濟資源擁有法律上的佔有權。

在財政直接支付方式下,雖然簡略了對預算單位的資金撥款環節,撥款資金未經預算單位帳戶而是由國庫帳戶直接支付於資金用途的服務單位(商戶),但財政直接支付資金的所有權、使用權、覈算管理權實質並沒有改變,仍是歸屬於預算單位的合法資產。

財政直接支付方式僅是資金支付主體的改變,相對於預算單位主體而言,其本質僅作代理支付,但預算單位資產權屬是不可以取代的。因此作爲會計覈算主體的預算單位,財政應返還額度的相關收付業務亦不可以忽視和簡省。財政應返還額度是預算單位依據批准的預算指標所取得的財政資金額度,預算單位應當在提出申請辦理支付額度審覈批准時,確認取得該項資產的核算起點,比照庫存現金、銀行存款、零餘額帳戶用款額度等流動資產日常收付業務的一慣性原則,連續覈算如實反映,至年末序時形成借方餘額。

二、關於同收同支的收支覈算

問題:同收同支的收支覈算無資產基礎,違背客觀性原則。財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財政撥款收入的主要賬務處理是:單位根據財政國庫支付執行機構委託代理銀行轉來的'《財政直接支付入賬通知書》及原始憑證,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財政撥款收入”科目。所產生的核算問題是:會計主體發生收入卻沒有取得合法資產,沒有取得資產卻發生資產耗費支出;收支科目同收同支對應空轉,收支業務缺乏本單位資產收付業務基礎;收支覈算空洞無物,只是流於形式的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不具有客觀性。建議:先收後支,收支覈算應當以財政應返還額度爲基礎。

由於財政•財會縱橫直接支付結算這一前提條件,資金結算方式由單位主體直接支付變更爲財政主體直接支付結算,撥款方式改變爲以單位支出金額確定財政支付額度。單位依據支出發票及協議、檔案等資料,填寫預算單位用款申請,辦理財政直接支付時,使單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時間主觀地集中於同一時點,單位財政應返還額度資產的收付與財政直接支付業務重合在一起,但對於會計主體預算單位而言,其資產收付業務及先收後支的順序依然客觀存在,是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不能夠簡略,必須據實覈算。

行政單位《財務規則》規定:收入是指行政單位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財政撥款收入是指行政單位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預算資金,行政單位取得各項收入應當符合國家規定,按照財務管理要求分項如實覈算;支出是指行政單位爲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和完成工作任務所發生的資金耗費和損失,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因此,單位可依據財政部門批准的用款計劃和申請指標等憑證進行收入覈算時,借記“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貸記“財政撥款收入”科目;再次依據相關支出憑證進行支出覈算時,借記“基本支出”或其它科目,貸記“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年末時將形成的財政應返還額度序時結餘與本年度財政直接支付預算指標數與財政直接支付實際支出數差額覈對相符。

三、關於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覈算基礎

問題:“兩制”運用存在矛盾。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是會計要素確認計量的兩種基礎。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徵求意見稿)第九條規定:行政單位對資產、負債、淨資產的會計覈算一般採用權責發生制,對收入、支出的會計覈算一般採用收付實現制。

在單位會計實務中,資產要素的確認通常與收入或支出要素的確認直接對應,按照權責發生制確認資產實現時,相對應的收入或支出也必然會遵循權責發生制同時確認,收入或支出不可能按照收付實現制單獨分離確認;反之,收入或支出按照收付實現制確認。那麼,與之相對應的資產確認必然遵循收付實現制同時確認,資產也不可能單獨分離與權責發生制進行聯繫。因此,“兩制”運用的適用條件不夠具體明確。

建議:財政直接支付條件適用權責發生制原則。權責發生制通稱現金應計制原則。是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確認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即以現金收取的權利或現金支付的責任實質發生爲標誌來確認本期收入和費用及債權和債務。凡是本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已經收付,都應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凡是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都不應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收付實現制又稱現金制或實收實付制原則,是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爲標準,來確認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按照收付實現制,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間與現金收支行爲的發生直接聯繫。財政直接支付條件下,財政撥款由於沒有經過單位銀行帳戶,所以不具備收付實現制的適用條件;但財政撥款資金—財政直接支付資金—財政應返還額度是預算單位依法取得的應收款項流動資產權利,因此適用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