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探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8W

摘要:課程改革爲高中地理教學開闢了新航道,三維教學目標爲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明確了重點。課堂教學是課改的主陣地。在新課改的模式下教師應積極的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譬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模式、先學後教模式、對分課堂模式等。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探析論文

關鍵詞:課程改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從教材、教法、教學目標、考試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徹底的革新,可以說是課程改革歷史上最爲徹底的一次。毋容置疑,課改所倡導的各種理念、模式、價值導向等都需要一線教師的大力配合和努力踐行。課堂是課改改革的主陣地,由於課程改革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方面都對課堂教學改革做了明確的要求,作爲科任教師必須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課堂教學模式做出科學合理的革新,方能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才能提升課堂授課效果。經過一線教師的努力嘗試和反覆實踐,證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模式、先學後教模式、對分課堂等教學模式是適應新課改發展要求的。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在平時授課過程中,讓廣大教師最爲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學生不認真聽課,睡覺的現象較爲普遍。如何調動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積極性,是必須面對的嶄新課題。教師的積極性莫過於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教師的勞動報酬,對於這樣的要求可以透過評先選優、提高課時費、各項津貼來解決;二是完善教師的考覈評價制度,讓每位教師都能感受到自我價值,讓每位教師都能夠勞有所得,勞有所依。學生的積極性也莫過於兩個方面:一是要讓學生喜歡代課教師,只有學生喜歡自己的代課教師,纔會主動的與教師交流,纔會關注教師的一言一行,否則談什麼都是空話。二是要讓學生喜歡授課的模式。當下學生的心理、情緒、智力等方面已於以前80年代,90年代的學生有較大差異。他們更加主動自我能力和價值的展示,不願意只做被動的接收者,他們勇於創新,敢於質疑,不畏險阻,在課堂上願意透過互通、交流、展示等環節證明自己的能力,彰顯自己的才華。而傳統的課堂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滿堂灌”、“堂堂灌”幾乎成爲普世的授課模式。在這種模式導引下,學生只能被動的接收知識,而不能與教師平等的對話和交流,長此以往,學生對課堂產生了倦怠情緒,他們厭惡上課,厭惡老師,甚至厭惡學校生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只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其基本的授課流程是,首先,讓學生透過自主閱讀、查找、歸納總結,將所要學習的基本的概念、原理、框架等知識自我消化,自我解讀。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於學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識進行逐一的或以小組的形式加以展示,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昇華了思維,提高了能力。如果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出現了紕漏或偏差透過教師的及時引導,及時的矯正了學生對於知識認知的誤區,會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對於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教師可以透過生活中的情景或事例予以呈現,讓學生透過視頻、圖片、文字、情景再現等方式和途徑,讓學生透過小組探究的方式發現、推理、質疑等途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當學生完成小組合作探究之後,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的形式一一加以展示。展示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呈現的過程,而且也是知識再造的過程。透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透過有限的時間解決重難點知識,從而達到課堂效果最優的教學目標。

二、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

各地普通高中在辦學模式、管理體制、考覈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受辦學歷史和辦學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各地普通高中在生源方面差距很大。對於生源較差的學校而言,如何保證學生課前、課中、課後進行連貫性學習,成爲學校和教師最頭疼的問題。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透過教師精心編制學案,引導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後認真完成學案的授課方式,使課前、課中、課後完美的串聯了起來。學案最大的優越性就在於能夠廣泛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學案的完成情況,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有助於教師靈活的挑戰教學策略。當然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和不足,譬如:學案編制的質量問題、教學進度問題、考覈評價問題、學生對待學案的態度問題、靈活運用學案教學的問題。不可否認學案導學的模式在執行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但是筆者認爲,任何全新的教學模式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於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所出現的問題應該理性的客觀公正的去看待,而不應該遇到問題就萎縮不前。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案導學能夠很好的解決課堂學生主動性差,容易睡覺的問題,透過學案導學能夠讓學生在課前帶着問題去學,教師帶着問題去教,將課堂變成了提問——質疑——解答的過程。實踐證明學案導學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的積極性,也有助於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應該毫不質疑的大力推行。

三、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

鑑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課堂表現差的現象,廣大一線教師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提出了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具體的操作策略可以概括爲:先知、先學、先練、後教、後幫、後評。對於學生而言要做到先知、先學、先練,對於教師而言要做到後教、後幫、後評。所謂先知、先學、先練是指:在上課前,學校和老師要求每位學生要對所要學習的框題、知識點自己頭腦要清楚,對於所要學習的知識,學生要透過工具書自己查找、搜尋相關的資訊將其在課前予以消化,每個框題所涉及的習題,學生要在課前予以自行完成。所謂後教、後幫、後評是指:在學生將基本的知識、習題透過自學的方式完成後,教師再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點撥和教授,既可以透過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也可以透過一對於的形式來完成。對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要盡力的去幫助,也可以透過學習小組以羣學和對學的方式予以解決。無論在教的過程中還是在幫的過程中都要對學生的積極表現予以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看出,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充分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和教師的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角色分明,分工明確。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了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的本領,客觀上提高了學生自主查找知識、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

四、對分課堂模式

課堂教學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關鍵。實現課堂由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究學習的轉變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使命。2014年10月10日,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系的張學新教授融合了講授式課堂與討論式課堂的優點,提出了名爲“對分課堂”的新思路。“對分課堂”從理論的提出到實際的推廣應用,切實的解決了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難題。現如今,講授——內化吸收——討論的授課模式,已經成爲廣大中小學乃至大學最受歡迎的授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