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文學專題畢業論文

學問君 人氣:8.03K

文學是人類文化的表現形式,而相關專題的畢業論文應該要怎麼寫呢?下面文學專題畢業論文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

文學專題畢業論文

摘要:

作爲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爲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透過分析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一步探討如何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主要從明確專業定位、突出專業特色、合理設定課程、優化教學模式、強化實踐環節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

近年來,獨立學院已成爲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滿足學生受教育需求、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獨立學院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獨立學院發展時間較短,在師資建設、專業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作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爲主的獨立學院,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不能完全借鑑其他高校的經驗,應該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漢語言文學作爲傳統專業,如何適應獨立學院的發展,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更值得探討。

一、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現狀

當今處於多元化時代,專業發展日新月異,新興專業、交叉專業增多,傳統專業面臨挑戰。當下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使傳統的理論型人才在走向社會時難免出現無法適應社會的狀況,尤其是像漢語言文學這樣的傳統人文學科更是面臨日益萎縮的窘況與困境。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部分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內容偏於理論和綜合,缺乏鮮明的特色與可操作性,缺乏應用性,人才的培養偏重於理論性知識和學科的深入研究,忽視人才培養與現實社會需要的深度結合,導致當下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有所缺失。

二、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缺失的原因

(一)專業的定位不準確

漢語言文學學科的就業前景越來越嚴峻,專業空間的彈性尺度越來越小,專業價值越來越被邊緣化和弱化。尤其是獨立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專業定位不準確,發展方向更是面臨嚴峻的挑戰。目前國內院校雖然意識到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重要性,但仍處於探索階段。

(二)對應用型人才的認識不足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具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應用性,即培養的人才要有較強的適應社會能力,較強的應用性,適合於行業的需要,讓行業“用得上”。二是行業性,即能夠儘可能發現學科的適用行業,有效拓寬行業應用範圍。而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未能準確理解其應用性和行業性。鑑於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漢語言文學專業新的定位和人才培養定位。

(三)專業方向性不強

隨着高等教育的大衆化,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已失去其原有的專業優勢和文化地位,學生的就業狀況十分窘迫,大多成爲公司企業的文職人員,未來發展空間有限。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改變,但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未能及時調整,沒有顧及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仍限於傳統的專業教學,過於強調專業教育,忽視專業方向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結合。

(四)教學中缺乏實踐

1.課程設定不合理。

課程設定的專業色彩過於濃厚。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其他應用性強的學科不同,它有自身的特殊性,除了少數要繼續深造或在該方面有所發展的學生之外,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在相關的行業領域就業。所以,那些所謂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很少會直接涉及,大多隻是作爲文化背景存在。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專業色彩過於濃厚,缺乏實踐性,不利於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設計不能爲培養目標服務。課程內容是教學計劃的具體落實,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具體步驟,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應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由於過於追求強調應用性或專業性,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存在龐雜、重複等問題,課程的設定落後於本專業的發展,不能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

2.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教師對教學實踐的不重視,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能有效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某些教師畢業後由一個校園進入另一個校園,缺乏社會工作經驗,“雙師型”教師較少。

3.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漢語言文學專業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不能改變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爲主的模式,缺乏對實踐教學的認識。

三、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措施

在市場經濟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的大趨勢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轉變觀念、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問題被迫切地提上議事日程。

(一)明確專業定位

由於當前社會各個部門與各個行業之間有越來越多的融合滲透,單純的語言文字工作者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就業時亦存在起點低、工資低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重視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爲明確專業定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行業性。

首先明確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在獨立院校的性質,形成依託學校資源、具有行業特色的專業。若屬於面向傳媒行業的專業類學校,可依託獨特的行業優勢,定位於爲傳媒行業培養專門的文祕人才。

2.區域性。

獨立學院一般爲立足地方、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結合當地實際需求,根據經濟、文化等發展需要,進行專業定位,故定位於爲全省培養應用型人才,符合區域發展的需求。

3.實踐性。

獨立學院旨在培養應用型、創新型、複合型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應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出“專業基礎厚、動手能力強、發展後勁足”的學生。另外,在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背景下,可開設創業類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二)突出專業特色

現代社會對人才需求發生變化,不是之前的單一型人才,而是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尤其是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需求,要求不僅熟練運用漢語與外語,而且充分了解現代資訊技術,熟練運用現代媒體;不僅要筆頭能力強,還要扛攝像機,懂得編輯與製作,運用網絡等多種傳媒途徑進行文化宣傳。因此,我們應根據獨立學院的實際及不同的行業領域對人才的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向,突出專業特色,從而形成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適合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首先,應根據實際確定專業方向。根據學院的總體規劃及市場需求,爲了體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可以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方向大致分爲師範類、文祕、文化產業管理三個方向。其次,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設定不同的課程模組。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要求主修專業基礎課,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能力,夯實專業基礎;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求主修專業方向限選課,以培養其主修方向能力及應用能力,鼓勵學生跨專業兼修,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適應今後的分展。最後,堅持人才的培養要適應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需要,在塑造和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緊密結合現代社會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新要求,在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開放型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以多元化考覈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考查學生的能力,將學生的諸多創新潛能挖掘出來,凸顯“重基礎、強實踐、促創新”的專業培養特色。

(三)合理設定課程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定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爲準繩,所設課程既體現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徵,又適當打破固有專業結構的完整系統,突破傳統專業課程體系的束縛,科學構建出既適合獨立學院專業定位又體現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一般來說,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可由以下幾大模組組成:

1.公共基礎課程模組———奠定素質教育的基石。

公共基礎課是高等院校各專業學生共同必修的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體育與健康類課程、外語和計算機基礎課程。

2.專業基礎課程模組———夯實專業理論基礎。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程。這類課程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又能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發展後勁,主要包括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文化史、基礎寫作等專業基礎課程。設定專業基礎課程時應做到課程的.精簡、優化與整合,突出重點,避免交叉,強化實踐。透過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學生把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本知識結構,形成漢語言文學專業領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地在該領域中把握、探究新知識。

3.專業核心課程模組———凸顯專業方向。

漢語言文學專業根據其主要方向,若以文祕爲主要方向,則依據實際工作所需的理論、知識、能力與技能,設定相應核心課程,即與祕書職業素養、技能密切相關課程,如祕書學概論、檔案管理、公文寫作與處理、辦公自動化、社交禮儀等。此類課程實踐性較強,突出文祕人才應用型、實踐型的特點。

4.專業拓展課程模組———突出專業特色。

根據現代行業化的發展趨勢,依託學校的整體優勢,增設傳媒、法律、商業類拓展課程,旨在增強學生的傳媒素養、策劃能力、法律意識,更好地適應社會現實的發展需求。

5.實踐與創新課程模組———培養應用人才。

除了四大課程模組之外,爲了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漢語言文學專業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實踐與創新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分爲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課內實踐包括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中的實踐部分;課外實踐包括集中實習實踐和社會實踐。其中集中實習實踐包括項目專題實踐和定點合作實踐;社會實踐包括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以上五大模組,促使學生形成本專業的應用能力。各類課程的系統設定與強化,是實現培養本專業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基本保證,是保證學生在校四年能夠獲得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應用能力,成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有利條件。

(四)優化教學模式

任何教學模式都是爲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爲培養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改變當今教學模式下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關係。

1.借鑑慕課教學模式,合理利用網絡資源。

慕課(MOOC)是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是融發佈資源、學習管理系統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於一體的課程開發模式。簡單地說,慕課是爲了加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佈的、散佈於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課程範圍廣,而且絕大多數免費。儘管慕課課程通常對學習者並沒有特別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課會以每週研討話題的形式,通常包括講授、研討問題及閱讀建議等。在“慕課”中,視頻課程被切割成十分鐘甚至更小的“微課程”,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就像遊戲裏的通關設定,只有答對才能繼續聽課。慕課的發展模式觸動了傳統的高等教育,許多大學開始加入慕課大軍。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中可借鑑慕課教學,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教師可以將在線視頻等相關內容作爲教學的線上環節,要求學生在課外先“聽課”,課內則側重深入的分享、探討和問題解決。

2.借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內的時間,學生更專注於主動的學習,共同研究討論課程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佔用課堂的時間講授資訊,而是由學生在課後完成自主學習。課後的自主學習,可以看視頻講座(慕課)、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可以在網絡上與別的學生討論,在任何時候查閱需要的材料。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採用講授法和協作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是讓學生透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可借鑑翻轉課堂的模式,大量節省課堂講授資訊的時間,基本知識由學生自主完成,課堂更多地用於討論問題、實踐操作,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五)強化實踐環節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環節的強化主要從課程實踐、課外實踐和教師自身實踐三方面展開。

1.課程實踐。

在教學環節中設定一定學時,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實踐。實踐的表現與成果計入該門課程的總體評分。課內練習與課外定點實習相結合,增加學生的“實戰”體驗,提高學生的應用水平。文學課程可以把課外活動作爲課程實踐的一部分,以創辦文學報紙、文學刊物和組織演講比賽等形式,讓學生把課堂所學內容應用於實際;文化課程可組織學生走進歷史文化名城,考察文化古蹟,製作電子文化期刊,以提高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

2.課外實踐。

創建實習基地,實現校企合作。加強學校與校外企事業單位的聯繫與合作,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體驗並實踐,爲以後就業打下基礎。校企合作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校企雙方因共同利益而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贏的一種機制。這不僅有利於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而且有利於增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獨立學院與企業合作,不僅爲企業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而且爲學生創造了選擇機會。漢語言文學專業,可以透過共同培養的方式深化就業合作,學生畢業後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形成一種產學模式。

3.培養“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指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複合型教師。與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相適應,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積極引進“雙師型”教師和培養“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一方面有針對性地聘請具有豐富的行業實踐經歷同時具有教學能力的專家加入教學團隊,擔任相關專業課程教師,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走出校園參與實踐,豐富行業實踐經驗,提高課程教學的實踐性。總之,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這不僅關係到該學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而且關係到獨立院校的進一步發展。只有明確專業定位,突出專業方向,合理設定課程,優化教學模式,強化實踐環節,才能真正爲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才能讓獨立學院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