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學問君 人氣:1.82W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專業能力,從而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掌握程序設計的思想與基本方法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是他們進行後續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有助於建立專業學習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根據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國關於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檔案精神,結合現代大學生髮展特色,由《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改革闡述了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並提出具體實施措施,作爲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項目一體化建設形成指南。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教學方法;課程改革

一、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由於目前客觀以及主觀的各種因素造成應用型院校專業課程教學方法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包括課程內容滯後、教學過程缺乏學生的主觀能動並且欠缺校企之間的實際合作與溝通,學校內部教學與企業實際需求差距較大,造成了教學與實踐脫軌的嚴重後果。根據課題小組大量調研瞭解課程教學方法是高校專業改革的必經之路。在此環境下課題組在實際工作中以《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的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機制爲例探討創新應有型本科課程教學方法。

二、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理論基礎

課程教學方法設計應該是專業整合現有的資源實施的過程,透過複雜的企業環境提出的各種項目進行總結與歸納,從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知識與個人、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與企業之間的關係。課程教學方法開發的過程透過課程標準、課程環境以及課程大綱的定位實現學生的最佳教學與企業的實踐經驗。

三、我校《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方法設計實證分析

我校工業工程專業將培養長三角地區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工業工程作爲根本任務,《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是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教學方法設計步驟涉及:

(一)畢業生、企業調研

對江蘇省174位畢業生和企業進行調研,對物流與供應鏈崗位和人才調研,研究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和要求,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

(二)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

邀請企業一線的專家指導學校專業課程的建設包括課程大綱、計劃、教學內容的.指導;邀請學校教學教師走入企業進行一線崗位的實習。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指導學校的教學;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學習企業經驗,充分實現了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目標。

(三)簽訂課程開發協議

與企業簽訂《供應鏈與物流管理》課程開發協議,召開教師與企業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分析會,實現課程教學方法的開發。

四、目前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設計已取得成績

推進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課程改革機制設計的開展是學院當前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工作重點,也是工作的難點。我校工業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設計已經達到以下目的:(一)學生的崗位適應性提升(二)校企合作的深度提升(三)教師的職業技能提升然而在課題研究實施中發現創新課程教學方法設計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

(一)學生實操能力弱在課程教學方法設計開發的過程中,企業專家對每個崗位的技術含量、工作任務的數量和內容進行判斷,然而企業專家並未從事過教學工作,造成企業專家在進行課程教學改革中方法缺乏一定的理論性。

(二)教師與企業參與課程開發程度不高課程改革的任務繁瑣,需要參與教師進入企業鍛鍊,很多教師也沒有時間甚至不願意進入企業實習,這些因素造成教師整體不願意參與課程開發。

(三)企業參與意識不強學校與企業在合作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利益取向不同,目標不同。一般企業參與課程開發的目的一般具有特殊的目的,或者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沒有實際的參與校企合作課程開發。

五、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教學方法設計的建議

目前的很多實踐教學簡單只是侷限於專家講座,在這些問題下面顯現的是課程教學開發的薄弱環節,包括學生走出校門後依然很難適應工作崗位,沒有實現真正的課程改革。透過課題研究建議從教師、學生、企業三個層面進行,包括:

(一)教師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並且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安排職業技能訓練或者邀請企業專家擔任“教師”。企業可以請學校的教師進入企業做理論指導,學校也可以邀請企業的優秀技術專家到教學中來進行兼職。

(二)學生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企業認爲高職高專的學生動手能力要強於本科學生,這一因素造成了本科就業率不理想的後果。

(三)企業提高企業的教學參與程度。學校應該與企業合作,將學生帶入企業進行實習,或者將企業的實際場景搬到教學活動中,總之學校透過企業提供的合作場地、實訓車間等的方式滿足企業的需求且建立較好的合作關係以實現課程機制開發改革。

參考文獻:

[1]歐陽河等.職業教育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劉春生,徐長髮.職業教育學(VocationalEducation)[M].北京:教育科學出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