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28W

新 會計 準則在合併報表、資產減值、存貨發出計價等方面的規定更加嚴格、細緻,將有力地規範會計工作秩序和會計行爲,提高會計資訊質量,以下是“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問題研究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問題研究論文

一、壓縮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

(一)存貨計價 方法 的變革

原會計準則規定,存貨的計價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方法可供選擇。所謂先進先出法就是對發出的存貨,按照最先購進的存貨成本進行結轉;所謂後進先出法就是對發出的存貨,按照最後購進的存貨成本進行結轉。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選擇會對當期利潤產生明顯的 影響 。當存貨的價格上漲時,採用後進先出法,將使得當期的成本費用上升,當期利潤減少;而採用先進先出法, 企業 當期的成本費用下降,利潤增加。當存貨的價格下降時,則作用相反,即採用後進先出法會導致成本減少,利潤增加;採用先進先出法則導致成本增加,利潤減少。以往企業透過變更對存貨的計價方法就可以達到調節當期利潤水平的目的。

由於後進先出法不能真實地反映存貨的流轉,新《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與國際準則保持一致,取消了後進先出的存貨計價方法。這項準則變動將使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無法利用“先進先出法”與“後進先出法”的變更來調節當期利潤水平,徹底堵死變更存貨計價方法這一調節利潤的途徑。新準則實施後,所有企業的當期存貨成本反映的是實際的 歷史 成本,消除了人爲調節因素,使存貨成本的計價更加可靠,有利於控制上市公司利用變更存貨發出計價方法實施盈餘管理的行爲。

(二)取消資產減值損失轉回

根據原會計準則的規定,已經計提減值準備的資產,如果資產價值恢復,則資產減值損失可以轉回。而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無疑會導致當期利潤增加,因此,利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進行盈餘管理成爲我國一些上市公司經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即在盈利較大的年度,大幅度地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當年費用,減少當年利潤,待來年度盈利下降時,再運用轉回手段增加利潤。例如,科龍電器在2002年度轉回壞賬準備0.5億元,轉回存貨跌價準備2.12億元,該公司實現了由2001年虧損 15億元到2002年盈利1億元的神話,而轉回的資產減值準備是該公司扭虧的主要利潤來源。近幾年,許多虧損和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都利用減值準備的轉回來操縱利潤,逃避虧損。

針對以上情況,新頒佈的《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對減值準備的轉回做了嚴格的規定。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跌價準備、在建工程跌價準備和無形資產跌價準備在計提後不能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此外,新會計準則還指出,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是否存在資產減值情況,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報表資訊的披露中,應當包括報告期內資產減值損失的金額,方便投資者及時把握上市公司的資產狀況,消除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的資訊不對稱。

新會計準則的上述有關規定雖然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存在實質性差異,但這符合我國上市公司的現狀,對上市公司利用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操縱利潤設定了很大障礙,從而大大提高了會計資訊的可靠性。新的《資產減值》準則實施後,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進行盈餘管理的空間大大縮小。

二、抑制關聯方操縱

(一)加大對關聯交易的披露

企業在利潤操縱中往往傾向於利用缺乏公允性的關聯交易,將利潤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從而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新《企業會計準則第36號——關聯方披露》強調了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即判斷是否爲關聯方關係,財務報表披露關注的是實質而不僅是 法律 形式,財務報表披露應根據一方對另一方實質上的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關係,或根據兩方或多方實質上同受另一方控制關係確認關聯方。

新準則增加了在合併財務報表中披露企業集團成員之間的交易。企業在財務報表期,不僅在個別財務報表附註中應披露有關的關聯方關係及關聯交易事項,還應在合併報表中分別按關聯方類別披露集團內部的關聯方關係及交易金額。屬多層投資控制關係的,關聯關係及交易應披露到底級企業。

新準則取消了關聯方交易金額或比例的披露選擇,要求企業必須披露交易金額,重大交易須同時披露交易金額和交易額佔該類總交易額的比例;對未結算項目要求披露詳細資訊及金額;強調只有在提供充分證據的情況下,企業才能披露關聯方交易採用了與公平交易相同的條款。

新準則一方面加大了關聯交易披露的範圍和 內容 ;另一方面將以往較爲概括的要求明確化和具體化,增強了關聯交易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透過關聯方交易進行盈餘管理的不當行爲。

(二)變革企業合併的會計處理方法

目前 ,我國的企業合併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合併對價形式上是按雙方確認的公允價值確認,而實質上並非是雙方都認可的價值。儘管公允價值要經過中介機構評估確認,但是人爲操縱因素過多地干擾了公允價值的實現。結果,相當一部分虧損上市公司透過合併重組“扭虧爲盈”的事例屢見不鮮。

新《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會計處理做了新的規定,要求以賬面價值作爲會計處理的基礎,放棄使用公允價值,以避免利潤操縱。即對於被合併方的資產、負債按照原賬面價值確認,不按公允價值進行調整,不形成商譽,合併對價與合併中取得的淨資產份額的差額調整權益項目。新會計準則關於企業合併對價以資產賬面價值爲基礎的規定,充分考慮了我國財務資訊質量的現狀和資本市場 發展 的程度,有利於規範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爲,提高其利潤的可信度。

(三)擴大合併財務報表範圍

根據新《 企業 會計 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的規定,擴大合併財務報表範圍更注重實質性控制。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而不以股權比例作爲衡量標準。此外,新準則中規定,合併財務報表的種類不僅包括舊準則中規定的合併資產負債表、合併利潤表和合並利潤分配表,而且還包括合併現金流量表、合併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表和附註三個部分。其中對合並現金流量表編制的規範及時、有效地填補了現行實務當中的 理論 空白。

這一規則的變革遵循了實質性會計原則,力圖使合併報表真實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構成的企業集團的經營成果和財務資訊,使得一些上市公司透過分離若干子公司,縮小持股比例,將經營狀況不好的'業務從合併範圍中剔除,或增加盈利公司的投資比例,把高盈利投資公司併入合併報表範圍,從而提高利潤、粉飾企業集團整體業績進行盈餘管理的行爲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新《合併財務報表》準則還規定:“本期不再納入合併範圍的原子公司,說明原子公司的名稱、註冊地、業務性質、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決權比例,本期不再成爲子公司的原因,其在處置日和上一會計期間資產負債表日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金額以及本期期初至處置日的收入、費用和利潤的金額”。這些規定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上市公司透過整體出售或者減持股份的方式,將原來列在合併報表範圍的子公司排除在當年合併報表範圍外的盈餘管理行爲。

三、提升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質量

從理論角度看,新會計準則體系將極大地提升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質量,因爲新準則體系不是簡單地從技術角度對原有的財務報告模式進行的修訂,而是從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視角展開的系統 研究 。這主要表現在新準則是在重新定義會計目標的基礎上界定了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內涵,明確規定了有關會計要素的確認條件,突出強調了資產負債表項目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同時,既堅持 歷史 成本原則又較全面地引入了公允價值。這樣的制度安排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充分揭示財務風險、正確衡量經營業績。

新會計準則體系對資訊披露要求的加強體現在各個具體準則中,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35號——分部報告》要求企業應當區分主要報告形式和次要報告形式披露分部資訊,即要求企業根據業務的性質,將其中的一種分部方式作爲主要報告形式,另一種分部方式作爲次要報告形式。對於主要報告形式,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費用、分部利潤(虧損)、分部資產總額和分部負債總額等。新《分部報告》準則還要求分部間轉移交易應當以實際交易價格爲基礎計量。轉移價格的確定基礎及其變更情況,應當予以披露。

總之,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的資訊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於約束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爲,有利於投資者作出更準確的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

【主要 參考 文獻 】

[1] 餘珂.股市基礎性工作取得成效. 經濟 日報,2007-1-6.

[2] 許波.中外企業盈餘管理研究述評.當代財經,2004,(7).

[3] 張楠楠,葉玉華.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資本市場動因.會計之友,2007,(1s).

[4] 傅太平. 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 問題 探析.開發研究,2005,(2).

[5] 鍾勁鬆. 談談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動機.經濟論壇,2004,(4).

[6] 邰永新.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與會計資訊質量.會計之友,2006,(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