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內部的審計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7W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內部的審計的論文,歡迎檢視!

內部的審計的論文

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發展策略

1內部審計是上市公司控制系統的中心環節

我國上市公司投資的主體多元化,經營方式也多樣化,管理層次的多級化,但隨着國際經濟的發展,跨國界、跨地區、跨行業的企業日益增多,企業最高管理層不可能對經營管理狀況進行經常性的、直接性的檢查及監督。由於內部審計人員從事的是其他職能部門都難以替代的工作,即使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計委員以及管理層想做也是做不到的,因此想進行相關的有效的檢查監督及防範預測活動,管理層必須透過內部審計機構纔可以。

2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發展存在問題

在我國董事會大多部門不設立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機構是可以直接向總經理或者主管總經理、財務總監等報告工作的,所以,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對於管理層和同級的其他部門來說,其中的內部審計工作會很難進展,主要存在幾個問題:

2.1理論研究不完善企業對其認識不足

企業管理層往往對內部審計的理論研究不完善,也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希望在能獲取最大利潤的同時儘可能的逃稅。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則會有效的防止不合法行爲。我國內部審計機構的創立,多數企業的領導們對內部審計及其認識多少存在偏差,相對來說也比較混亂,很多企業對內部審計的理論研究及認識停留在比較原始的階段,他們錯誤的認爲內部審計就是對財務會計的一個監督。造成這樣的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市場經濟不夠發達,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重視不足。

2.2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由於歷史背景的特殊性,我國內部審計首先會站在國家的立場上,其次,纔會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因此國家的法律法規在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事實上是,我國關於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並不完善。

2.3內部審計機構設定不健全缺乏獨立性

內部審計應對董事會負責,這是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要求。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實踐證明,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定可以分爲四種類型:①財務總監或財務主管②總經理主管;③董事會下屬的審計委員會主管;④由監事會主管。不同的內部控制管理模式針對其特點也反映了不同的定位,同時針對的特定服務對象和功能作用也就不一樣。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機構從表面上看是對公司董事會負責,但其實質上是受經理機構及其它行政部門的約束和影響,從而造成獨立性相對較差,甚至還有的上市公司爲了簡化工作,使其財務部門負責人兼任內審部門的領導,造成其內部審計監督制度形同虛設,最終導致了上下隸屬關係的劃分不清和監督不力。

3改進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發展方略

3.1完善理論研究提高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

審計理論研究是要引導內部審計範圍超過國家財政資金和國有資金的範圍,並向國計民生及社會各階層的利益經濟延伸,應用理論首先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在掌握事物的內在的規律之後,再用於指導實踐。內部審計工作是否可以正確有效的進行,是離不開企業中主要領導層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程度的,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就是防止作弊,以及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活動,而企業所有者則是它的服務對象。所以,一定要採取各種的措施和手段,來提高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並轉變企業領導的思維能力和觀念,實現內部審計工作高效正確的進行。

3.2加快內部審計法律法規的建設

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及企業的內在需要,對內部審計的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爲了內部審計的工作有法可依,國家應該出臺一部內部審計的專用的法律法規,並且要制定相應的內部審計準則,來規範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和明確內部審計人員的職責,以及對違法違規現象的處理和整治。

3.3健全內部審計機構設定提高獨立性

健全內部審計機構,才能使企業的監督機制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加強。透過加大對企業管理人員專業培訓以及強化經營活動的監督力度,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只有不斷健全組織的內部審計機構的設定,同時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加大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的體系與制度建設,透過設立並完善地方性或區域性內部審計協會管理和監督體制,進而促進全新的關於企業內部審計行業中的管理體制建立,才能不斷髮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和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對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進行了行業中的自律管理,促進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工作得到加強。

4總結

通常情況下,企業的內部審計職能權限層次越高,也就決定了其獨立性也就越高。因此,要想科學有效地設定內部審計機構,發揮其之職能作用。首先,要保證內部審計機構地位和權限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其次,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審計經費也都應該由總經理或直接負責的副總經理直接簽字審覈後撥付,使得內部審計工作不受其他同等級別部門影響,進而能夠保證其客觀的、公正的獨立進行審計工作。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研究

一、影響審計項目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敏感性,是影響審計項目質量的主要因素

審計發現能否查深查透,與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敏感性密切相關,專業素質高、敏感性強的審計人員,查證能力一般都很強,他們善於從一些表面現象中發現問題,從簡單問題中查找、挖掘出深層次問題;相反,專業素質和職業敏感性不高的審計人員,往往會錯過發現問題的機會,不僅審計風險增大,審計項目質量也難以保證;此外,項目組長、主審人專業素質和職業敏感性也很關鍵,組長、主審專業素質和職業敏感性高,綜合分析能力和風險掌控能力強,就能從審計發現描述中找出關鍵點,指導審計人員查深、查透相關問題;就能對審計發現進行歸集和提煉,深入挖掘審計資訊,發現審計亮點,實現審計成果的價值最大化。

(二)項目組織是否科學、合理,是影響項目質量關鍵

一個項目能否按計劃和審計目標高質量完成,與項目的`組織是否得當密切相關。項目組織得好,事半功倍,項目組織不好,就難以完成預定目標。如審前準備是否充分、審計方案是否確實可行、審計資源配置是否與項目工作量相匹配,項目進度的控制是否嚴密,組織方式是否體現項目特點、資訊溝通是否充分、項目組織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控制等,都是影響項目質量的關鍵因素。

(三)項目質量控制標準的健全和完善,直接影響着項目的質量

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標準是計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是質量控制的前提。要提高和保證審計項目質量,就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審計質量標準,目前,對審計質量控制標準主要是依據《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但該準則沒有針對具體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標準。不少商業銀行根據《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制定了本單位、行業的內部審計準則,但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標準不夠健全和完善。對審計項目的審前、審中、審後每個階段的每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標準不夠清晰具體;審計項目中審計方案、審計方法、審計工作底稿、審計證據、審計報告、審計系統資訊錄入、審計人員的職責等有關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標準,也沒有具體和明確的指引、要求。

(四)非現場審計技術手段方法在項目中的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直接制約審計項目質量

隨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手段的不斷創新,透過開發和運用非現場審計系統,編制和執行審計模型,分析審計模型疑點等,大大提高了非現場審計技術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也使非現場審計技術手段成爲提高審計項目質量的重要保障,大凡審計項目中能發現案件線索或重大違規事項的,大部分是藉助非現場審計技術手段方法實現的。因此,審計人員能否熟練使用非現場審計手段和方法爲審計項目服務顯得尤其重要。但,筆者認爲,有幾個因素制約了非現場審計技術手段方法在審計項目中的廣泛應用:一是客觀上,審計人員的業務特長,決定了大部分審計人員不可能做到既能熟悉業務又能編制模型,由於大部分審計人員不會編模型,難以及時將審計思路轉化成有效的模型,這種狀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現場審計技術手段方法的廣泛應用。二是非現場審計技術手段方法在諮詢類審計項目中應用較少,如何在該領域使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三是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中編制的大部分審計模型屬於個人的成果,在投入項目使用前,未經集體研究和反覆測試,造成有的模型疑點量過多,分析工作量過大,且疑點命中率不高;四是一些業務量大的機構,因硬件問題,審計人員缺少環境,限制使用非現場審計系統的人數,審計人員使用的熟練程度和廣泛程度受到限制。

(五)審計項目考評機制不夠合理和完善,是影響審計項目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首先,大部分商業銀行對審計項目的考評機制中,不同程度存在沒有形成清晰明確的考評指標體系,考評依據和標準不夠清晰的情況,再加上定量考評指標比較難設定,對項目質量和項目人員的考評更多是定性考評爲主,難免帶有主觀判斷的色彩,且考評內容也未能覆蓋審計項目的全過程;其次,大部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考評機制中,尚未形成針對審計項目設定的規範統一的專項獎勵辦法,即使有也不夠完善;此外,項目考評機制缺乏進行責任追究的具體規定。

二、提高審計項目質量的對策

(一)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有針對性、有特色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查證能力和職業敏感性

舉辦形式多樣的各種培訓班,使審計人員有機會透過培訓提高專業素質。培訓可以採用多層次多方式,如可以對經常擔任主審的業務骨幹開展主審人培訓班、對一般審計人員開展審計技巧培訓班;對較熟悉非現場審計技術應用的人員,舉辦審計技術應用提升班,對非現場審計技術不熟悉的審計人員舉辦審計技術基礎應用班;還可以舉辦溝通技巧培訓班、新制度、新檔案培訓班、優秀審計方案、優秀審計報告點評交流會等,透過組織開展針對性強、特色化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二)科學合理調配資源,加強項目組織管理,實現審計項目全過程質量控制

筆者認爲,要提升審計項目質量,首先是合理調配審計資源。根據項目的類型、審計範圍、審計內容、樣本數量、工作的難易程度等區別配置人員和安排項目時間,不能簡單地按照項目的性質分爲專項、全面、離任等“一刀切”的安排人員和時間;其次是做好項目規劃。在審前準備、現場查證、審計報告等審計項目的三個階段做好規劃和組織管理,把好審計方案、審計取證、審計報告、審計效果、審計方法與工具合理有效運用五項關鍵內容的質量關。第三是加強項目督導。成立項目督導組,督導組應全過程參與審計項目,關注審計進度、審計方案的執行和審計目標的落實情況,及時傳導和交流資訊,指導審計組有效率開展現場查證,幫助審計組解決實際困難。第四是把好審計發現的複覈關。實行審計底稿三級審覈制度,即審計底稿由小組長、主審、審計組長三級審覈,審計組最後集體討論確定,確保審計底稿事實清楚、描述清晰、定性準確。第五是充分討論審計報告。審計報告一定要經過審計組成員、核心小組成員和報告審議小組的多次討論、反覆修改,確保審計報告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既定審計方案嚴格執行、審計職業規範嚴格遵守、方法工具合理有效運用、審計目標的有效實現”目標地實現。

(三)加強審計模型的研究和梳理,建立審計系統各層級的模型庫和疑點庫

實踐證明,重大審計發現中,主要是依靠非現場審計技術和審計模型疑點來發現的,因此,重視審計模型的研究,透過梳理以前審計項目的模型,找出命中率比較高的模型進行研究、論證、測試後,建立審計模型庫和疑點庫,對提高商業銀行審計項目質量很有必要。模型庫的建立可以採用各商業銀行總行--下屬審計機構的分級建庫方式,即總行模型庫、各審計機構模型庫,對命中率高、比較成熟的模型,由各審計機構推薦上報總行,總行組織人員研究、驗證、測試後,編入總行模型庫;各審計機構根據各項目組、審計人員的推薦,組織本機構人員,進行研究、論證後,編入本機構模型庫。每年組織人員對模型進行維護更新,既可以減少重複建模和研究成本,又可以提高非現場審計技術的應用效率。疑點庫可以直接由各審計機構建立,各審計機構組織人員,定期執行模型,進行初步分析後按業務單元或業務種類建立疑點庫,疑點庫的疑點供陸續開展的審計項目使用。

(四)制定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標準,全程控制審計項目質量

首先,明確審計項目的實施流程,可以用流程圖的方式清晰展現整個項目的流程以及相關的階段、環節;其次,明確每個階段、每個環節要做的工作,各階段、各環節要做的具體工作要求等;第三,制定審計項目執行質量控制標準的評價體系,以評價項目是否按規定的標準執行。可以採用由獨立於項目以外的項目督導組或其他評價小組對審計項目進行事中、事後評價。只有建立起科學、系統的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標準,才能客觀評價審計項目優劣,才能使審計人員逐步克服以往習慣和定式制約,從思想上接受並認可,變“要我執行”爲“我要執行”,從而全面提升審計項目質量。

(五)建立和完善項目考評機制,最大限度發揮考評的激勵約束作用

筆者認爲,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應建立標準明確、操作性強的審計項目考評機制,儘可能以量化指標考評爲主,減少主觀判斷。同時,在考評內容的設計上,力求使考評內容覆蓋項目的審前、審中、審後全過程。實現獎勵方式多樣化,如針對審計項目,設定一些不同的專項獎項,如優秀審計報告、優秀審計方案、十大審計發現、優秀主審、優秀審計人員、優秀項目組等,這些獎項,可以在不同年度按工作導向設定執行,同時,制定規範統一的專項獎勵辦法,將專項獎勵辦法制度化、標準化。在獎勵的同時,建立責任追究機制,明晰責任追究標準,獎罰兼施,才能激發審計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促使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不斷創新審計方法和審計技術,提高審計項目質量。

TAGS:審計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