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遼寧省多熟種植模式及其發展對策

學問君 人氣:1.52W
淺論遼寧省多熟種植模式及其發展對策
摘要: 介紹了遼寧省主要多熟種植模式,指出了這些種植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發展對策。

關鍵詞: 多熟種植模式;存在問題;發展對策;遼寧省

  
  遼寧省位於東北地區南部,全年≥10℃活動積溫2 700~3 700℃,無霜期125~210d,年降水量350~1 200mm,是典型的一季作物有餘、兩季不足區。近些年來,由於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縮減,人均耕地從1949年的2 300m2下降到目前的1 000m2,土地的承載力嚴重低於人口需求。充分利用農業氣象資源,發展多熟種植,提高複種指數,合理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對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確保糧食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主要多熟種植模式
  
  在長期實踐中,遼寧省逐漸形成了多種間、套、複種模式。主要有糧糧間套複種、糧菜複種、糧經飼複種、菜菜複種、兩鮮複種、林草間作等,這些多熟種植模式有的側重於高產高效,有的側重於用地養地結合,有的側重於糧經飼平衡發展,各有特色。
  1.1玉米套種馬鈴薯
  玉米、馬鈴薯種植形式爲100cm∶100cm。馬鈴薯於4月上旬栽植,2行玉米播在馬鈴薯畦間的100cm上,於5月上旬播種,株距18cm,與馬鈴薯穴錯開,密度5.5萬株/hm2。馬鈴薯產量15~20t/hm2,玉米產量約12t/hm2。
  1.2玉米間套種小麥或紫花苜蓿
  玉米和小麥的畦帶比爲120cm∶80cm,玉米應選擇緊湊型品種如掖單13、錦玉2號等,小麥品種可選擇高產優質的遼春10號。玉米密度一般爲4.95萬株/hm2,小麥保苗600萬株/hm2。玉米產量可達到7 879.5kg/hm2,小麥產量可達到3 439.5kg/hm2。玉米和紫花苜蓿的種植比例爲3∶3,玉米的行距爲50cm,密度一般爲4.20~4.95萬株/hm2,紫花苜蓿的行距爲25cm。玉米產量可達到8 503.5kg/hm2,紫花苜蓿的鮮草產量可達33.67t/hm2。
  1.3小麥複種大豆、向日葵、紅小豆、穀子
  葫蘆島市無霜期160d左右,近年來該地區利用麥茬複種大豆、紅小豆、向日葵、穀子和各種蔬菜等搭配組合,取得較好效益。春麥選擇遼春17,3月20日播種,7月7日收穫,產量爲3 750kg/hm2。後茬大豆7月8日播種,10月8日收穫,產量爲2 550kg/hm2。後茬向日葵品種選用遼嗑雜1號,7月9日播種,10月11日收穫,產量爲2 340kg/hm2。後茬紅小豆品種選用遼紅小豆,7月8日播種,10月10日收穫,產量爲2 482.5kg/hm2。後茬穀子7月10日播種,10月15日收穫,產籽實5 250kg/hm2,產草3 150kg/hm2。
  1.4鮮大豆複種鮮玉米
  該技術主要在大中城市近郊地區較多。大豆選擇早熟、莢多、綠莢、高產的.優良品種,於4月5日前播種,保苗15~20萬株/hm2,6月5日前後採收,可產鮮大豆15t/hm2。鮮大豆收後及時將豆秧切斷翻耕,搶播下茬玉米,玉米播種密度爲4.50~5.25萬株/hm2,9月上中旬採收鮮玉米,青玉米秸稈可做優質飼料。
  1.5大豆套大蒜
  該形式主要以鐵嶺、新民市和檯安縣爲主。大蒜於3月10~15日栽植,壟距爲60cm,株距5.0~5.5cm,於7月中旬收穫,平均產量爲11.35t/hm2。大豆於5月20日在蒜溝裏種植,於9月末收,大豆平均產量2 531kg/hm2。
  1.6秋菠菜、春番茄、秋黃瓜一地三收
  秋菠菜一般選擇日本大葉、菠雜10號等抗寒性好、產量高、秋播越冬安全等品種,播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種。越冬的菠菜翌年3月中旬返青,4月上旬前收穫,一般產量爲60~75t/hm2。番茄一般於2月末至3月初在溫室內育苗,終霜過後5月5日前後定植,6月中旬左右成熟收穫,一般產量可達75~90t/hm2。番茄拉秧前1個月左右開始育黃瓜苗,7月15日左右定植,定植1個月開始採收,直到初霜期生產結束爲止。
  1.7瓜葵間套複種大豆
  種植帶寬200cm,其中西瓜壟67cm,供瓜藤生長的平畦寬133cm。西瓜5月初催芽播種,保苗7 500株/hm2,7月上旬成熟上市。向日葵於6月下旬播種在西瓜株間,每穴1株,10月成熟,7月上中旬西瓜收穫後播種夏大豆,播種量225kg/hm2,10月上旬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