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我國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狀況

學問君 人氣:1.6W
試論我國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狀況


  論文摘要:當前,由於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土地利用強度不斷增加,導致土地資源生態環境遭到破環,嚴重威脅到區域土地資源生態安全, 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研究是當前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前沿課題,科學評價區域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狀態及變化,合理利用土地關係着國家命運和社會發展。我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脆弱生態區域,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率高、旱災頻繁、生態環境脆弱;加之土地人口承載指數大、礦產資源開發強度高、土地污染率高、土地污染治理投資不足等經濟社會問題,嚴重威脅到區域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直接影響到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論文關鍵詞:土地資源;生態環境
  
  一、土地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

  社會生產活動對土地的擾動程度具有明顯區域分異,在我國自東向西呈現有規律的遞減。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最發達,人口也最多,對土地的干擾程度最大,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最小。另外,環北京地區以及黃土高原部分地區,由於處於沙漠邊緣帶和農牧交錯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受多重因素影響,該地區也成爲對土地擾動較強的區域。
  我國沙地變化呈現南北兩大區域分異特徵。北方地區變化最爲劇烈的是陝西,其區域沙地治理效果比較顯著。而由於洪澇災害等原因,南方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耕地損毀沙化與治理並存。我國溼地變化主要分佈在長江中游和珠江三角洲等湖泊廣佈地區,其主要原因是挖塘養魚進行農業結構調整。
  土地利用程度和方式反映了區域生態環境條件與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隨着經濟建設步伐加快、市場轉型、社會發展及人口數量上升等大環境影響,人類越來越多地面臨着生態環境問題,而問題的根源都與土地資源利用程度及方式有關,因此,生態環境狀況能直接地反映土地資源利用的合理性。
  在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龐大人口生存需求的多重壓力下,我國土地資源時空變化的總體特徵是:土地總體利用結構好轉,質量相對下降,耕地結構性減少,牧草地退化嚴重。具體表現在:生態保護用地、建設用地穩步擴大,生態退耕成效顯著,土地利用結構優化,而同時減少的主要是天然林地和溼地,導致其總體生態服務功能相對下降,耕地減少的主要因素是生態退耕,其次是農業、畜牧業結構調整,建設佔用;牧草地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牧草地退化爲未利用土地。

  二、我國土地資源破壞現象

  隨着工業化程度提高,人口壓力加大,地區財政來源單一,國內房地產及相關產業經營方式的惡性循環,我國土地生態環境的的污染和破壞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
  (一)荒漠化土地面積在不斷擴大
  土壤最重要的成分是“有機質”,它由微生物和動植物的代謝物組成,是土壤的養分。土壤的養分和水分不足以使大量的植物生長的狀況就是土地沙化。沙化土壤的主要成分爲無機物,沙壤粗糙如砂、保水能力很差,即便有植物生長,也十分稀疏。土地是否會發生沙化決定於土壤中含有多少有機質和水分可供植物吸收利用。任何減少土壤有機質含量和破壞土壤儲存水分的因素都會導致土壤沙化。我國各種成因的荒漠化土地面積83.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8.7%。其中,水蝕作用形成的荒漠化土地37.7萬平方公里,佔荒漠化土地的45%;風力作用形成的沙漠化土地37.1萬平方公里,佔44.3%;物理及化學作用(包括鹽漬作用和水漬荒漠化土地)6.9萬平方公里,佔8.2%;工礦開發引起的爲2萬平方公里。我國還有易受荒漠化影響的土地141萬平方公里,其中,易受水蝕荒漠化影響的土地87.5萬平方公里;易受風蝕的沙漠化土地53.7萬平方公里。總計已經荒漠化和易受荒漠化影響的土地224.7萬平方公里。
  我國各類荒漠化土地最近發展的趨勢如下:
  1、由於近年來降水減少,全國水土流失面積有減少的趨勢。這意味着“石漠化”問題有可能減輕。但部分地區水土流失仍然值得警惕。廣西、貴州等西南地區的石灰岩地區嚴重水土流失引起的“石漠化”也應引起特別的注意。
  2、風蝕引起的荒漠化,即沙漠化。隨着生態環境惡化繼續強烈發展,不同類型和地區的沙漠化發展趨勢有較大差異。草場退化引起的草原荒漠化嚴重發展;西部水資源利用不當,導致河流下游地區生態失衡引起的荒漠化仍嚴重發展。
  3、土壤鹽漬化荒漠化。從全局講,由於乾旱化發展,普遍採用節水灌溉措施,土地鹽漬化面積減少,程度減輕。但也有局部地區存在惡化現象。
  (二)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普遍
  我國的最大的環境問題就是水土流失嚴重,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爲嚴重的國家之一,並且水土流失類型衆多,主要有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兩種類型。局部地區存在凍融侵蝕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蝕。近年來,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也在加劇。水力侵蝕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海河、松花江、遼河等七大江河上中游的'山區、丘陵區。風力侵蝕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的新疆以及長城以北。
  水土流失的導致原因有兩種,自然因素和人爲因素。出去影響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氣候、土壤(地面組成物質)、植被等,人爲因素爲主要因素,人類在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的生產建設活動主要是陡坡開荒;不合理的林木採伐;草原超載過牧;開礦、修路、採石等生產建設,隨意傾倒廢土、棄石、礦渣等。
  水土流失的嚴重性:水土流失造成生態惡化。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容易頻發乾旱災害。地面植被差,降雨量減少,分佈不均,暴雨多。即便在同等降雨的條件下,由於水和土的大量流失,致使水土流失區的旱情加劇。目前我國消失的森林、溼地面積越來越多;水土流失淤積江河湖庫,加劇洪澇災害。黃土高原地區由於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淤積在下游河牀,形成著名的“地上懸河”。1998年我國長江發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大中小型蓄水工程淤積大量泥沙,嚴重削弱了水利設施的調蓄功能;影響水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有效利用。水土流失造成坡耕地水、土、肥流失,土地日益瘠薄,田間持水能力降低,加劇了旱情;水土流失使草原退化、沙化、鹼化;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嚴重。長江上游是中國滑坡、泥石流災害集中分佈地區;除了上述情況,水土流失還會危及工礦企業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城市現代化建設。
  (三)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