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藥甘草的不良反應和對策研究

學問君 人氣:2.78W
中藥甘草的不良反應和對策研究
  
  [論文關鍵詞] 甘草;不良反映;毒副作用

  [論文摘要]
化學類品的副作用是衆所周知的,但很多人對不良反應的認識不足,認爲中藥是純天然藥物,其藥性溫和、安全沒有副作用,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現以甘草爲例,結合筆者的實踐對其不良反應和對策做出。
  
  
  
  甘草是醫生十分常用的藥物,入藥已有悠久,早在2 000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爲藥之上乘。南朝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爲“國老”,並言:“此草最爲衆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爲藥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藥中甘草爲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衆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它性平味甘,生則微寒,能清熱解毒,潤肺祛痰;炙則微溫,能益氣生津,緩和藥性,緩急定痛。據測定,甘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甘草酸,如果合理應用會發揮作用,但應用不當產生毒性或加重病情,所以對甘草的毒副作用應引起高度重視。
    1甘草毒副作用研究概況
  1968年科恩報告,給予肝炎患者甘草甜素(423 mg/d)時,肝炎好轉,但血壓升高,引起低血鉀及低血鉀性痰病。在甘草甜素劑量爲2~5 g/kg(po)時,可見電解質作用,甘草的溶血作用較弱。日本衛生部條例規定,對甘草甜素劑量超過100 mg/d或甘草的劑量超過2.5 g/d(iv)的患者,必須予以緊密監控。
  1968年荷蘭醫學雜誌報道,大量食用甘草糖果的兒童和成年人,由於鹽類和水份的瀦留引起水腫,並往往伴隨着高血壓,舒張壓常達13 kPa。另報道300 mg/d的甘草酸服用患者,有30%的人出現嚴重反應。對於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即使用量很少,也有不良反應。
  2008年3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家醫院首次報道服用大量甘草也能導致霎時性失明的5個病例。患者都曾服用大量的甘草,其藥物成分能夠引起網膜或視神經血管收縮,引起缺血,影響視覺。
  1984年我國臨牀報道,老年患者及貧血病患者用甘草,最易產生水腫,尤其是貧血病,每日用甘草10 g以上,連續4~5 d即可發生水腫。同樣長期服用複方甘草片也會出現上述症狀[1]。
    2 引起甘草毒副作用的原因
  2.1 飲食禁忌
  市面上出售的零食如糖果、酸梅、橄欖,有些是用甘草調製或混有甘草,如果長期吃甘草,或是吃了大量的甘草,恐怕會有不良後果
  2.2 超劑量用藥
  甘草的作用有腎上腺皮質激素(荷爾蒙)樣作用,很多對甘草有認識人的知道過量的甘草會使尿量及鈉(sodium,鹽含有成分)的排出減少,身體會積存過量的鈉(鹽分)引起高血壓;水分儲存量增加,會導致水腫。同時過多血鉀流失引起低血鉀症,導致心律失常,肌肉無力。
  2.3 配伍禁忌
  許多中藥是不能混用的,否則會產生毒性或嚴重的不良反應。中藥“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是有道理的,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