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

學問君 人氣:3.06W
試論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
體系是指研究會計學和會計工作規律的各種會計研究方法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可劃分爲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爲方法論;第二層次爲系統理論;第三層次爲會計理論研究的一般方法;第四層次爲會計理論研究的具體方法。論述如下:  一、第一層次——方法論,即馬克思主義  的發展和理論的創新需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否則就會迷失方向,科學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列寧說過:“如果不先解決一般的,就去解決個別問題,那末,隨時隨地都必然會不自覺地‘碰上’這些一般的問題”。這也就是在會計理論的研究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界、人類和思維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也是科學研究方法的方法論。它主要包括唯物論、辯證法和發展觀。  (一)辯證唯物論  1.會計的物質觀。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辯證唯物論認爲,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大腦的機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會計作爲一項複雜的社會活動,其實踐的對象即資金及其流轉是物質的價值;會計作爲一個資訊系統,輸出的會計資訊的本源是客觀存在的。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簿記的方法改變不了簿記所記事物的實際聯繫”。如果會計資訊不能如實描述資金及其流轉情況,那麼,虛幻的假象不僅給社會帶來危害,而且使會計失去了真實存在的理論基石。  2.會計的運動觀。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脫離物質的運動。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實質上就是資金的流轉過程。會計作爲一種技術,反映的是企業的資金營運狀態和經營成果,也就是對運動中的資金進行描述,所以會計覈算要堅持運動觀。物質的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相對靜止是物質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恩格斯說過:“運動應從它的反面即從靜止找到它的量度”。否認相對靜止,就會抹煞事物的界限和質的區別,也就無法正確認識事物,更談不上對事物進行量度。因此,會計還必須樹立相對靜止觀。只有這樣,纔有可能如實反映資金所處的狀況,即財務狀況。  3.會計的時空觀。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質脫離時間和空間是不可能存在的。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空間是指運動着的物質的廣延性、伸張性。會計的幾個假設就是建立在物質的時空觀念上的。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是在時間觀念的基礎上提出的,會計主體假設是在空間觀念上確立的。透過這幾個基本假設,確定企業進行會計覈算的時空範圍,會計這門學科才得以產生和發展。  (二)唯物辯證法  1.會計的對立統一觀。對立統一即矛盾,是指一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存在或發生的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關係。會計的發展史實質上是會計中內在的矛盾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發展史。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揭示,要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同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提供了正確認識事物的方法;矛盾發展的不平衡規律指導我們如何進行矛盾,既要“一分爲二”地分析事物,又要分清主次,並把這兩者綜合起來。只有在完整地理解對立統一規律並用之於會計實踐時,才能對會計有正確的認識方法和研究方法,才能領悟出諸如語言、技術以及會計並無階級性的結論。  2.會計的質量互變觀。質是一事物區別於另一事物的內在規定性,量是事物發展和存在的數量的規定性,二者統一在度的範圍內。如果突破度的範圍,量變就會引起質變,事物的本質規定性就會發生變化。會計是一個以提供會計資訊爲主要目的的資訊系統。如果會計突破度的範圍,不再提供會計資訊,那麼會計就失去了本來面貌。如果提供的會計資訊超過其度的範圍,不能如實反映業務的,不能爲決策提供依據,那麼會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在會計實踐中,必須把握量度,樹立起會計的質量互變觀。  3.會計的否定之否定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聯繫和發展的環節,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繼承和克服,即繼承了舊事物的合理內核,摒棄了舊事物中不合理的內容,這就是事物的創新。這種否定之否定的觀點,完整地體現在會計理論的發展史上,具體表現爲:古代會計理論被否定,產生了創新的意大利式會計;意大利式會計理論被否定,出現了創新的英國會計;英國式會計理論被否定,形成了創新的美國式會計。,美國式會計理論也正面臨着被否定的挑戰。因此,在會計研究過程中,要樹立起否定之否定的觀念,敢於對存在及權威挑戰,才能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