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7W

我們眼下的社會,措施的用途越來越大,措施是管理學的名詞,通常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爲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那麼相關的措施到底是怎麼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論文

在新課改的作用下,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以考試爲目的的傳統教學觀念,要用科學、合理的歷史教學觀,構建並完善初中歷史學科體系。初中歷史教師如果想把歷史教學的實效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就必須要重視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繫。

摘要:新課程教學實施以後,在對傳統教學模式改革的同時,初中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本文指出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爲初中歷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問題;改進措施

近幾年教育部門雖然對初中歷史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多次改革,每一次改革的目標都更加明確,更加貼近學生,給初中歷史的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但是在我國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學遭受了重重阻礙,並暴露了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根據當前教學現狀認真思考,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從而全面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一、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科觀念問題

在初中教學課程中,許多人都對歷史學科存有偏見,他們認爲歷史學科和語文數學學科相比並不重要,因此忽略了歷史學科的真正價值,這種觀念不僅會影響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同時還會給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改革帶來影響。初中歷史教師本身也沒有認識到歷史學科的重要性,他們在教學課堂中大部分都會以應試爲導向,把歷史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和易考內容作爲教學的主要內容,完全忽略了歷史學科會給學生帶來的重要影響,在這種狀態下阻礙了學生認識歷史並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不僅降低了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熱情,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會隨之減退。

(1)受應試教育影響較大

對於初中生來說,歷史不僅是主要學科,同時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受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爲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教師都會以課本內容爲主進行講解,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程度,沒有真正認識到初中歷史的實際教學意義。因歷史學科在初中考試階段所佔的分值並不高,所以,教師與學生都會對歷史存有偏見,認爲歷史不是主要科目,並不會對其予以重視。

(2)教學脫離實際

對於歷史學科來說,它不單講古代歷史的人和事,它也會涉及許多現代歷史內容,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可以瞭解並掌握許多解決事情的方法,並提高自己的歷史素養。歷史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是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所以,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繫實際,貼近生活,反之則會影響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現在的初中生來說,他們中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爲學好歷史的目的就是爲了取得高分,因此只要牢記書本內容足矣,所以學生對所掌握的歷史知識並不深刻,而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就是歷史教學脫離生活實際本身。

2.教學模式單一,課程體系不完善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人們對歷史教學的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另外,初中歷史教材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變得更加合理與科學,同時也給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創新帶來了巨大影響。但是因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受到限制,要想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較大難度。比如,教師在採用新的教學模式來爲學生講解歷史知識時,一定要讓學生具備自我建構的能力,爲歷史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像歷史資料、準備時間等等,但是目前有許多初中學校並不能很好的滿足學生的這些準備活動,從而阻礙了這種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實施,而歷史教師也很難在此種教學模式上加以創新。除此之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並不相同,所以教師要針對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來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不過大部分的.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模式都較爲單一,爲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都會利用課堂的時間讓學生完成高強度記憶,以此來掌握教材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僅是爲了應付階段性考試,卻沒有認識到歷史學科的真正價值,忽略了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目的。再加上在課程設定上對歷史課程時間安排相對較少,教師卻沒有更多的閒暇時間來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這種狀態很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3.教學主體存在問題

從目前的初中學校來看,歷史教師十分匱乏,這也是影響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許多初中學校的歷史教師都是由其它學科的教師來兼任,即使在初中有專門的歷史教師他們的教學水平也不是特別專業,這主要是因爲初中學校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所以也並不注重對歷史教師的培養,使得初中歷史教師無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這無形當中就會打消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教學熱情。除此之外,對於初中學生來講,他們學習歷史的主要目的就是應對中考,在這樣的狀態下初中學生更加不會對歷史學科產生濃厚興趣,僅是機械的背誦歷史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對於和自己成長息息相關的歷史知識重視程度普遍偏低,這樣就很難讓學生具有科學的歷史價值觀念。現階段有許多初中教師仍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給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這種模式完全忽略了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很難激發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習熱情。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改進措施

在以上我們分析的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中可以瞭解到,要想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初中歷史教師就一定要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而初中學校要不斷對初中歷史教師進行培訓,加強並完善對該學科體系的建設,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價值觀,達到提高他們綜合素質的目的。

1.轉變教學理念

初中歷史學科並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我國的歷史史實,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智慧,讓學生把歷史任務轉化成自己的情感,從更深層面上來講,初中歷史學科也是爲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歷史觀和價值觀,並在現實生活中加以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與表達能力,讓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發展。

2.完善歷史學科體系

在新課改的作用下,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以考試爲目的的傳統教學觀念,要用科學、合理的歷史教學觀,構建並完善初中歷史學科體系。我們所說的構建歷史學科體系並不僅是對教學資源的外部環境進行構建,而是說要不斷完善初中歷史評價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內部建設。主要原因在於以往過於落後的評價體系已經阻礙了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如果不針對這種現狀加以改變,那麼就無法激發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初中歷史教師如果想把歷史教學的實效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就必須要重視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繫,把初中歷史教材內容和語文、地理等有關學科融合在一起,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這樣纔有利於把歷史教學深入的融合到我國的素質教育體系中。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改變以往滿堂講解的教學模式,不斷完善並創新教學理念。取消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方式,不再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爲學習歷史的主要評價體系,讓學生在掌握初中歷史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從而將其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4.在教學中發揮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作用

從初中歷史教師的角度上來看,初中歷史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而作爲初中學校,要最大限度的在資源上支援外部環境的建設,爲歷史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並運用行之有效的歷史教師培養與評價體系,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積極性,總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師的綜合素質。從初中學生的角度上來看,要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改變以往初中歷史教學中把考試作爲對學生歷史成績好壞的評定標準,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不僅要注重學生是否掌握歷史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能力。除此之外,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內容設定不同的教學情境,把學生融入到這種教學模式中,把他們的主體作用完全發揮出來,從而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課堂的互動教學中,另外,教師還可以把歷史教學與現代技術結合在一起,增強教學情境的真實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

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作用,運用各種創新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鳳香.談初中歷史教學法[J].教苑薈萃,2010(26):45.

[2]陳修良.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對策[J].新課程(中旬),2013(9):23.

[3]唐瑜璸.初中歷史教學現狀與建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