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討如何用標準四分位法進行試驗室間能力驗證

學問君 人氣:2.99W
探討如何用標準四分位法進行試驗室間能力驗證
摘要:文章以南陽十五小綜合樓工程基坑支護爲例詳細討論了該工程支護方案的合理性。

關鍵詞:基礎工程;基坑支護;施工方案

1工程概況
南陽市第十五小學綜合樓工程,位於南陽市七一路與文化路交叉口東南角,擬建綜合樓東西寬18m,南北長56.6m,呈L型,高六層,地下室一層。基坑深4.5m。基坑東側緊鄰六層住宅樓,南側緊鄰四層教學樓,該場地勘察期間測得地下水位埋深3.5米左右。爲了周圍建築物及場地的安全,按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之規定,特制定本方案進行基坑支護及降水。
2地質概況
根據該地塊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土層情況如下:
①雜填土:灰黃色、灰色,稍溼、鬆散,主要成分爲建築垃圾,層底埋深0.5~1.4m。整個場地均有分佈,與下伏地層呈突變接觸關係。②粉質粘土:褐色、褐黃色,稍溼 ,可塑,層底埋深3.2m~4.0m,層厚1.6~3.1m,在整個場地均勻分佈,與下伏土層呈漸變接觸關係。③細砂層:淺黃-灰黃色,稍溼-飽水,上部含泥質,砂成分爲長石、石英等,該層層底埋深6~6.5m,層厚2.4~3.2m,在整個場地均有分佈,與下伏地層呈漸變接觸關係。
3基坑支護方案
3.1支護方案選擇
①本深基坑工程總體設計方案。對於開挖深度4~8m且周圍有建築物的深基坑,常採用懸臂樁結構、樁錨結構、樁加內支撐結構、格構式水泥土重力式擋牆及噴錨支護等方案。根據該工程地質情況、基坑深度及周邊環境,下面對該基坑支護可能採用的幾種方案進行比較分析。
②用懸臂樁、樁錨結構(或加內支撐)支護並在場地外側施工一排高壓旋噴樁進行落底式封閉止水,這種方法造價高,施工工期長,要求周邊環境條件較好。由於該基坑深度4.5米且坑邊建築較近,採用懸臂樁結構,要求的`樁徑較大,配筋量比較高,且懸臂樁變形較大而加內支撐或錨杆又會增加造價,且內支撐影響基坑開挖及地下室的施工。
③噴錨網支護:該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坑邊壁土體的固有力學性質,變土體荷載爲支護結構體系的一部分,它屬於主動制約機制的支護體系,它具有如下特點:高壓噴射砼封閉邊坡土體,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滯水滲漏及邊坡流砂現象,錨杆的壓力漿液深入土體,大大提高了土體的抗滲性能;噴錨網施工與基坑開挖同時進行,縮短了土體變形的時間,擾動性小,對邊坡穩定極爲有利,由於工序協調縮短施工週期;基坑護壁完成後相對美觀整潔,便於主體文明施工;噴錨網支護施工具有快速及時、施工靈活、佔有場地小、施工機械小等優點,除了一部空壓機可產生較小的噪音外,其它設備產生的噪音均比較低,對周邊居民干擾小;因此客觀存在具有施工簡便、快速、機動靈活、適用性強、安全經濟等特點。
④地下連續牆:該方案是透過特殊手段在地下構築連續鋼筋混凝土牆體,它也可作爲地下結構外牆的同時,兼用於基坑開挖支擋、防滲等作用,既有懸臂式,也有撐錨式,但其造價昂貴,南陽地區很少採用該方法。
經方案的經濟技術比較,決定採用土釘牆噴錨支護方案。
3.2設計依據
①《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②《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02)
③《土層錨杆設計與施工規範》(CECS22-90)
④《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基坑東側、南側緊鄰建築物,對基坑變形較爲敏感,必須確保萬無一失,故在該部位採用噴錨支護的同時加以注漿託換和預應力錨杆技術。考慮開挖範圍內砂土敏感性高、易流動、易塌孔的特點,部分設計可以採用φ48錨管代替土釘,梅花形佈置。若在錨杆成孔過程中塌孔,土釘改爲Φ48的錨管,以保證噴錨支護設計思想的實現。
3.3深基坑工程土方開挖技術要點
由於該基坑工程土質較差,且基坑開挖施工要與基坑支護密切配合,所以基坑開挖要採用安全可靠的措施,嚴密組織,科學施工,要確保基坑邊坡的穩定,尤其是要堅持“慎開挖、快支護、勤監測、早處理”的原則,嚴密組織,科學施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