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統計分析

學問君 人氣:7.55K
  [摘要] 本文運用統計的方法分析了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存在的四大特點和相應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 出口貿易結構 問題 優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去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量超過140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23.2%。其中,出口7620億美元,增長28.4%,實現貿易順差110.1億美元。目前,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爲繼美、德之後的第三大貿易國。平穩而且快速增長的出口貿易,爲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主要特點
  
  1.從出口商品結構上看,我國工業製成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不斷上升,但高技術產品的比重仍然偏低。改革開放後,工業製成品在我國出口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技術含量較高的高新技術產品一直是拉動中國對外貿易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商品。2005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總額達7,129.6億美元,同比增長29.0%,佔出口總額的93.6%,成爲我國出口的主導產品。 高技術產品出口額爲2,182.5億美元,同比增長31.8%,僅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的28.6%。據世貿組織(WTO)統計,早在2000年,世界前十大出口國和地區的產品平均高新科技含量已達40%。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在工業製成品中所佔比重偏低。
  2.從貿易方式上看,加工貿易仍然是我國產品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但出口效益不高。我國出口效益不高,這種低效益是由於我國出口大部分爲加工貿易出口。近年來,加工貿易一直佔我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2005年加工貿易額爲4,164.8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54.7%。我國出口規模的擴大主要是靠大量低附加值的初級加工製成品的出口,出口商品中技術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產品的比重偏低,特別是機電產品出口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3.從出口貿易國別結構來看,出口市場過於集中。2005年,我國前四位出口市場是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地區和日本,其總和達到了出口總值的`67.6%。其中,美國佔21.4%,歐盟佔18.9%,中國香港地區佔16.3%,日本佔11%。由於香港主要以轉口貿易爲主,其中又以轉口到美國、歐盟和日本爲主,因此,我國的主要出口市場集中在美國、歐盟和日本。
  4.從出口主體類型來看,私營企業上升較快,外資企業仍佔主體。2005年,我國私營企業的出口激增,同比增加62.1%,但只佔出口總額14.7%;外資企業同比增加31.2%,佔出口總額的58.3%。從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來看,外資企業佔88%,部分行業的核心技術和產品被外資企業所壟斷,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對外資企業的依賴程度相當高。
  
  二、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問題
  
  1.出口商品結構還是比較低級,沒有擺脫依靠低成本競爭的老路。雖然工業製成品出口的比例已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高技術產品的比例仍然偏低。我國工業製成品主要依靠大量的資源投入和低廉的價格優勢來擴大市場。這不但會導致能源浪費、環境破壞、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同時隨着我國勞動力等成本的上升,低級的產品結構將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2.加工貿易仍以初級形式爲主,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偏低。加工的多爲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的加工過程短,加工深度不高,產業關聯性偏低,產品附加值偏低。這表明,我國承擔的只是這種高技術產品增值鏈條中附加價值較低的加工組裝環節,我國在高技術產業的國際分工體系中還處於較低層次。
  3.出口市場過於集中,貿易風險較大。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地區。出口市場過於集中,將帶來東道國貿易失衡、加大國內就業壓力等問題,是引發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4.外資企業的出口份額佔主體,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我國民族企業的發展空間。外商直接投資帶來了技術進步,但主要是一般技術進步,而不是先進技術進步。外資企業壟斷核心技術,主導了我國高技術產品的出口。跨國企業到我國投資辦廠,主要是利用我國的成本優勢和巨大的市場,憑藉着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擠佔了我國民族企業的利潤和生存空間。
  
  三、優化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對策
  
  1.充分發揮我國的勞動力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助於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缺乏問題和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同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增強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吸引跨國公司把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製造環節轉移到我國,提高管理水平,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加強企業配套,逐步從代加工向設計和自創品牌發展;引導加工企業根多采用國產料件,延伸產業鏈條;加強對加工貿易的產業指導政策,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的加工貿易。
  3.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保護和鞏固已有市場,積極開闢新的海外市場。我國與東南亞、非洲、南美、中亞等地的國家經濟互補性較強,具有了技術、資源方面一定的比較優勢,而我國現代化所需的能源、原材料等正式這些國家的優勢所在。因此在這些國家實施有效的海外投資帶動戰略,既有利於擴大我國的出口市場,減低外貿風險,實現“邊際產業”的國外轉移,又有利於利用海外資源滿足國內生產需要。
  4.合理引進FDI,提高民族企業的技術水平。引導FDI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型、知識含量高和資本密集型領域轉變。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使用的質量,併合理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外商投資在地區結構、行業結構和單位面積投資密度的優化。透過FDI的“溢出”效應,提高行業技術水平,帶動民族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財務司網站:
  [2]吳金勇朱朝暉:透過200強數字看中國外貿新挑戰[J].商務週刊,2005(5):32-36
  [3]李旭鵬蔣麗華: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問題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5(12)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關於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