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學歷學位>

中考物理的十大答題方法

學問君 人氣:1.02W

中考還剩30多天的時間,考試已經進入緊張備考衝刺階段,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搜尋整理的關於物理的十大答題方法,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中考物理的十大答題方法

一、控制變量法

在研究某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的關係時,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餘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後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這種方法在實驗數據的表格上的反映爲:某兩次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相同,若兩次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無關。反之,若要研究的問題是物理量與某一因素是否有關則應只使該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應相同。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舉一例詳談:在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哪些因素有關時,爲了研究方便,採用控制變量法,即每次須挑選兩根合適的導線,測出它們的電阻,然後比較,最後得出結論。爲了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係,應選用材料橫截面相同的導線;爲了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材料的關係,應選用長度和橫截面相同的導線;爲了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的關係,應選用材料和長度相同的導線。初中物理應用到此法的實驗還有很多。如: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滑動摩擦力、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等等。物理學中對於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都是常常採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

二、等效替代法

所謂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證某種效果(特性和關係)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複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轉化爲等效的、簡單的、易於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它在物理學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在著名的“曹衝稱象”故事中,大象的質量太大,在當時的條件下不便於直接測量,可以測量與之效果相同的石塊的總質量,從而得出大象的質量;研究串、並聯電路關係時引入總電阻(等效電阻)的概念,在串聯電路中把幾個電阻串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串聯電阻都大,把總電阻稱爲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在並聯電路中把幾個電阻並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橫截面積,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並聯電阻都小,把總電阻稱爲並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在電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複雜電路簡化成爲較爲簡單的等效電路;在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的關係時引入合力的概念也是運用了等效替代法。

三、轉換法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

如: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分子看不見、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透過研究墨水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它;電流看不見、摸不到,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以根據電流產生的效應來認識它;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可以根據它產生的作用來認識它;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存在着引力;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等。

四、類比法

類比法是一種推理方法,指爲了把要表述的物理問題說的清楚明白,人們常常用具體的、有形的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來類比要說明那些抽象的、無形的、陌生的事物。透過類比使人們對所要揭示的事物有一個直接的、具體的、形象的認識,找出類似的規律。

如研究電流時類比水流,形象直觀的比較,很容易被學生理解記憶牢固。水波與聲波;通信與鴿子傳遞信件;功率概念與速度概念的形成,等等。在物理學中運用類比方法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獲取知識,類比可激發學生探索的意向,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使學生成爲自覺積極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類比是科學家最常運用的一種思維方法,類比的事例很多,需要平時多留心、不斷地總結找到比較恰當的事例做類比。

五、建立模型法

所謂“模型法”是指透過建立物理模型來研究和學習物理、分析處理和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研究光現象時用到光線模型、研究磁現象時用到磁感線模型、研究連通器原理時用到液片模型,槓桿也是一種理想化模型。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說理論加以形象化,便於想象和思考研究問題。物理學的發展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不斷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舊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過程。

六 、理想化實驗

理想化實驗又叫做假想實驗,它是人們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種理想實驗,是邏輯推理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忽略次要因素,進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結論,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它既要以實驗事實作基礎,但又不能直接由實驗得到結論。

理想實驗在物理學的理論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們在探究真空能否傳聲的實驗中,逐漸將真空罩內的空氣抽出,聽到罩內鬧鐘的聲音逐漸變弱,於是我們推理得出將真空罩內的空氣抽完(即真空),就聽不到鬧鐘的聲音了,從而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這裏採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爲無論怎樣抽氣是不可能將真空罩內的空氣抽完的。又如:研究牛頓第一定律時用到了理想實驗的方法,讓滑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到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木板上,發現水平木板越光滑,滑塊滑得越遠,在這一可靠事實基礎上,推出假若木板絕對光滑(完全沒有摩擦),滑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七、 放大法

在有些實驗中,實驗的現象我們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觀察。我們就將產生的效果進行放大再進行研究。

比如音的振動很不容易觀察,所以我們利用小泡沫球將其現象放大;觀察壓力對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時我們將玻璃瓶密閉,裝水,插上一個小玻璃管,將玻璃瓶的形變引起的液麪變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麪的變化。

八、 圖象法

圖象是一個數學概念,用來表示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關係,很直觀。由於物理學中經常要研究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因此圖象在物理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在實驗中,運用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探究內在的物理規律,具有獨特之處。

如: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和水的沸騰情況的實驗中,就是運用圖象法來處理數據的,它形象直觀地表示了物質溫度的變化情況,學生在實驗中自主得出數據的基礎上,透過描點、連線繪出圖象就能準確地把握住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液體的沸騰特點。

九、觀察法

觀察法是人們爲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的對自然發生條件下所顯現的有關事物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是人們收集獲取記載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簡單的講,觀察法就是看、仔細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觀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腦的指導下進行有意識的組織的感知活動,因此,亦稱科學觀察。

比如每接觸到一個物理測量器材就應該進行認真觀察,觀察它的構造,測量範圍、分度值,進而瞭解它的用途。還有在學習聲音的產生時,可讓學生觀察小紙片在揚聲器中的運動狀態,觀察正在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觀察蟋蟀、知了鳴叫時的情況,就會發現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除此之外還有光的反射規律、光的折射規律、凸透鏡成像、滑動摩察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等。

十、比較法(對比法)

當你想尋找兩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就需要用到比較法,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對不同或有聯繫的兩個對象進行比較,我們主要從中尋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進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

實例:汽車輪船火車飛機它們的發動機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燒時釋放的內能轉化爲機械能裝置。而汽油機和柴油機雖然都是內燃機,但是從它們的構造、吸入的氣體、點火方式、使用範圍等方面都有不同。利用比較法不僅加深了對它們的理解和區別,使同學們很快地記住它們,還能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再如蒸發與沸騰的比較,兩者的相同點都是汽化過程,不同點是從發生時液體的溫度、發生所在的部位及現象都不同。還可以用比較法來研究質量與體積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