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8.81K

教學反思就是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爲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下面本站小編爲您推薦3篇關於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的範文,趕緊一起來學習吧。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一

《中國的區域差異》是中國地理總論和中國區域地理的銜接點,是在上冊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徵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地理區域的差異。

其中《四大地理區域》內容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認識不同的地理區域”,第二是從宏觀角度認識“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按照區域名稱,區域位置範圍,區域劃分依據的順序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四大區域的自然地理差異。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教學難點是: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結合本人本節教學實例,教學反思如下:

一、反思教學過程:引入自然,承轉過渡連貫,層層推進。創設的情境、問題都較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如:

1、從複習上學期的章節目錄開始,到開啟新課本瀏覽目錄,既使學生了解本學期所學內容,又啓迪學生目錄說明與上學期有何不同?讓學生清晰認識:上學期內容是中國地理總論部分,今個學期進入區域地理學習。而本節課是學習區域地理的基礎。

2、在“認識不同的區域”教學中,按照“感受區域的存在”, “嘗試劃分區域”、“認識不同類型和不同級別的區域”順序逐步推進,引導學生加深對區域的認識。如設計有以下問題情境: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感受到區域的存在,請同學們在生活中找一找。(如長途電話號碼、家庭住址、郵政編碼)

2)長途電話號碼、家庭住址、郵政編碼,讓我們更多感受行政區域的劃分,其實區域的劃分有許多,想一想,有哪些?(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三級階梯的劃分、乾溼地區的劃分、溫度帶的劃分、內外流區域的劃分)。同學們會劃分地理區域嗎?

3)讓學生完成第三頁活動,讓學生初步學會在簡單的地圖上進行地理區域的劃分,體會劃分地理區域的方法。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二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不同類型的區域。同一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種“身份”。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我國可以分爲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四大地理區域。關於區域地理方面的知識,由於學生剛剛接觸,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上還比較陌生,因此在課堂上,不僅讓學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區域類型,還要注意學習方法的培養。讓學生能夠讀圖分析四大地理位置、範圍、地形、氣候、植被等方面的特點,最終達到愛學地理、會學地理、活學地理的教學目的。

讀圖5.4“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首先要透過界線A、界線B、界線C的具體分佈,明確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界線A是西北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界線B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把界線C說爲青藏地區與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效果會更好,學生對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更加明瞭清晰。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對教學內容選擇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學方法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就會有學習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積極充當學生的“嚮導”——把學生引向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的嚮導,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在主動學習中,學生自能樂學、善學。在教學中,對於西北和青藏地區的自然特色、氣候特色、產業特色、人文特色及資源特色這些基礎知識,我改變了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做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三

透過本節教學,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少缺點和不足。要適應新課改、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要求,我必須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作爲新課的匯入,我以介紹24節氣的“小滿”作爲開始。對於二十四節氣,很多學生只是略懂一二,所以興趣相當高學生想不到的,感到意外。講授時間正好在五月二十一日附近,時令節氣本來就是氣候的因素在農業生產,生活上的反應,而對於不同的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學習完不同的地理區域一目,對區域類型以及區域的劃分有了一定的瞭解和實踐。我又設計了一個給本校劃分區域的活動,很有實踐性。利用生活中現成的材料學習地理,來印證地理原理,不正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嗎。身邊的例子更直觀更生動更易於理解,不必捨近求遠,非舉千里之外的例子。活動結果是學生積極參與。有按院落劃分的:有按學習區活動區劃的;有按平房樓房劃的。一下子就把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也深刻理解地理區域可以劃分爲多種類型,而且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標準不同,劃分的區域不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感知地理與生活密切相關,並初步懂的具備地理知識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以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畫中國輪廓圖。畫簡筆畫是地理教師的基本功。畫出這個圖,再畫出地理界線A、B、C。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一目瞭然。再講解界線A、B、C爲什麼在這個地方?我做了一個啓發:我們學校與外界有沒有界線?學生:有。又問:是什麼?學生說:磚牆和大門。同理讓學生看中國地形圖,看界線A、B、C位置有什麼典型的地理事物,學生馬上找出有關的山脈河流。至此,學生在探究P5探究活動1、2、3會很輕鬆自然地完成。

不足之處:教學環節與環節之間不流暢,缺乏豐富的語言做潤滑劑;對學生激勵性評價單一缺乏多樣性,就是“好”、“你很棒”、“非常正確”等語言貧乏;時間沒有安排好造成教學內容沒有在規定時間完成,又不能及時調整思路應對,在適當的地方做結尾,缺乏教學機智。總之是教學素質不過硬。

反思教學效果:本節課學生能夠在老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活動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做到了從“學會地理”向“會學地理”的轉變。不足之處是我沒有將準備的所有知識都展示給學生,非常遺憾。

如果在上這節課我做這樣調整:將讓學生閱讀P2---3正文與圖5.1移到展示圖5.1之前效果會更好。其次豐富課堂語言,尤其是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連結語言多加推敲與錘鍊。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語言要豐富多彩。

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學習,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將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技術順暢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