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古詩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17W

“初中古詩文教學,不單單是對學生的分數負責,對家長的期望負責,它還必須對民族的未來負責,必須對學生的精神底色負責。下面爲大家整理的是初中古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古詩教學反思

篇一:初中古詩教學反思

出於對於語文教學活動的興趣,我總喜歡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各種大膽的嘗試和改革,這樣的嘗試使我在教學的路上,慢慢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這次在市評優課上之所以選擇古詩詞複習這種課型,是因爲古詩詞複習領域的公開課尚爲空白,同時也想大膽的進行一番古詩詞教學的研究和嘗試。

總體來說,兩次古詩詞教學的過程,基本實現了課前對於古詩詞教學的理解和預想。學生透過寫景詩、送別詩、思想詩、詠物詩、愛國詩,這一系列的以內容爲專題的古詩詞複習課,有機會嘗試在讀懂詩意的基礎上,鑑賞詩詞的精妙之處所在。透過這一稍微高於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設計,以課堂爲途徑,讓學生了解了更多與古詩詞有關的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如:透過《芙蓉樓送辛漸》的鑑賞認識了多位鬱郁不得志的文學名家;透過《鳥鳴澗》瞭解了詩人王維的禪意境界,體會到盛唐時期的政通人和。學生在課堂上所收穫的,遠遠多過傳統的詩詞課堂教學。縱觀兩節古詩詞複習課,我認爲自己的課堂呈現出一下幾個亮點:

1. 教學過程設計合理:兩節課均按照大連市標準課堂的四十分鐘教學 設計,在整堂課上,孩子們經歷了誦讀、理解、體會、鑑賞、仿用等幾個學習環節,全面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的多方面感官。40分鐘的教學因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互動研討,並不覺得冗長。課堂節奏緊湊,環環相扣,教學效率較高。

2. 課堂隨機引導到位:在兩節課實施之前,分別對於學生可能作答做 出了預設。但學生畢竟是活着的、思考着的羣體,他們的回答,往往與預設有一定的差距。爲了能將預設的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融爲一體,課堂上的幾處預設,就顯得尤爲重要。如:送別詩中關於水的拓展,幫助學生積累了更多的古詩名句;寫景詩中關於“禪”字的解讀,讓學生對王維的詩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3. 及時更改不合適的教學設計:在進行第一次教學的過程中,課前首先進 行了古詩詞的分類彙報,這一環節的設計,使課堂可用時間減少很多,知識後邊的教學環節如趕集一般匆匆忙忙。在第二次教學過程中,果斷的刪除此環節,代以直接交流複習主題的詩句,目的性強,教學效果良好。

兩課的教學過程總體來說讓人比較滿意,但是也存在一些遺憾之處。在第二次寫景詩的複習過程中,由於學生第一次面對這麼多老師來聽課,孩子們既榮幸又緊張,因此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略顯拘謹,沒有完全將平日的積累,與學生的真實水平發揮出來。作爲授課老師,只注重對於知識的引導和點評,卻忽視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走出緊張的狀態。

課堂教學容量還是有點大,學生學習的內容本來就已經超過孩子的接受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設計的教學內容的取捨還不夠靈活。教學設計中有多處提升學生的引導,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接受,因此對於難度較大的內容,應當點到爲止,或是利用平時的教學時間慢慢滲透給孩子,避免樣樣通而樣樣鬆。

除此之外,語文的課堂,還是應當換語文以顏色,讀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課堂上還應當有大量的誦讀過程,此項在課堂上表現的不夠突出。

對於古詩詞的教學,透過這兩次的嘗試,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只有教師自己講古詩詞、讀通、讀懂、讀透,才能引導學生從短短的詩句當中,讀出思想,讀出情感,讀出見解。我會將此次嘗試所得到的經驗,運用於以後的古詩詞教學當中,這樣在六年級的複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透過課堂,得到更多的收穫。

篇二:初中古詩教學反思

“初中古詩文教學,不單單是對學生的分數負責,對家長的期望負責,它還必須對民族的未來負責,必須對學生的精神底色負責,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學生的分數負責,只是學習古詩詞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甚至都不是主要問題。初中古詩詞教學最主要的問題,是要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和飽滿的精神氣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應用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聽說讀寫能力,其中主要是讀寫能力。我們要透過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在學生的心田裏培育一顆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而這就是初中古詩文教學的基本定位。”

看到這樣一段文字,相信很多語文老師都會有所感觸,因爲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語文老師都有悖於古詩文教學的基本定位。在應試教育這樣一個大的教育教學背景下,學生要的是高分,老師要的是教學質量,在高分、高效的驅動下,我們的語文教育者及學習者的思想都出現了扭曲,這是教育的悲哀,老師的悲哀,學生的悲哀。

回想多年的教學生涯,我又何嘗不是這麼做的了?歸結我的古詩文教學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只注重名句積累

在教學古詩文時,我常常把重點放在了名句解讀上,並且要求學生必須背誦與默寫,很多時候我忽略了學生是不是對名句理解的非常透徹,這樣一來學習好的學生可能能掌握和理解,程度稍差的學生就只能死記硬背了。就是這一招,對待考試可能是可以的,尤其是在答積累與運用題時,學生可能能打得很好,但是,要是從長遠來考慮,這是不利於學生素養的提升的。

二、只注重教師的講授

這一點在我的課堂上表現的比較明顯,這也可能與我的教學經驗有關吧。在課堂上,我總想把我備課備到的以及講課時想到的都告訴給學生,生拍講課有什麼漏洞,其實殊不知一節成功的課絕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討論出來的,在課堂上只有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才能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所收穫。古詩文教學更應該如此,因爲古詩文的作者、內容及創作背景離我們都比較久遠,所以我們在解讀文字的時候,就不能太主觀,不能太武斷,其實只要我們分析的在理就行,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確如此,一個文字,我們的知識水平不同,我們的年齡層次不同,我們的人生經歷不同等等,都可能會影響我們對文字的理解。所以說老師過多的講授不一定是好事,他可能會禁錮學生的思維,誤導學生的多樣理解,更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只注重學生對文字的把握

忽視了學生情感素養的提升。我在講古詩文的時候,往往會顯的很枯燥,不外乎介紹作者、理解重難點字詞、解讀名句命短、背誦文字等,這些都是知識層面的,掌握起來也是比較簡單的。其實作爲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文化傳統的國度來說,我們的古典文學,尤其是中國的古詩詞,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不可估量的,這也是咱們中國五千年來最寶貴的文化財富。那麼,作爲新時代的老師,我們有責任將這些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讓一代一代人在這種厚重的文化薰陶下開拓創新,不斷前進。

所以,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真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爲了,作爲一個文化的傳播者,千萬不要一味的去追求高分,培養出來的學生全都是“高分低能”。在教學實踐中,我更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成爲合格的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使中華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