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1篇)

學問君 人氣:2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1篇)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1

透過數學繪本教學的實踐研究,讓我對繪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相長,我一次一次的深刻慼受到教學繪本的獨特魅力。繪本內容以相對輕鬆又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只有喜歡閱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繪本教學資源確實好,但要上好一節繪本課實屬不易。我們一直強調數學課堂要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所以不能過多幹涉學生的學習思考過槿,杜絕灌輸式教學。只有把時間還給學生,他才能多讀、多想、多思、多多說。最好的教學方法還是讓學生獨立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繪本恰好給了我們優質的學習資源,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情景帶入會使學習過程更流暢。學生讀繪本不是要聽老師或者別人怎麼說,而是自己靜心思考,大膽的說出來,像講故事一樣,或者以軍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真正把閱讀變成悅讀,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德國教育學家認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孩子的數學啓蒙教育是從一本優質的數學繪本開始的。數學繪本的學習意義遠不止這些,最主要的還是有效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在具體實施數學繪本學習的過桯中當然也存在不足。課前由數學繪本做鋪墊匯入,由於學生本身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好把握,課堂前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時間這個度不好把握,特別是鋪墊的時間長了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

鑑於此,在以後的數學繪本教學中應當注意時間分配。要做好這一點,精備課顯得尤爲重要。認淸教學的重難點,梳理繪本教學與本節新授課之間的聯繫點,做到心中有數。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邢。對其他老師提出的建議和方法及時消化吸收,採納修改教學設計。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大家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分析問題,精心備課、認真備學生。在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讓其充分慼受數學繪本的價值,真正提高學的綜合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2

我在很多書籍論文中看到關於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方面都提到了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可以視聽結合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我很贊同這些觀點,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來談一談這方面的體會。

多媒體課件本身具有的聲音、圖像、視頻等資訊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器官,使學生從多方面感受資訊,有利於感知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吸引學生注意力,在其注意的廣度範圍內儘快接受所需資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調動其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自覺學習,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多媒體課件的主動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斷給學生創造成功的喜悅,激發其求知慾,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開展教學。比如講解高年級數學中的速度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製作一個動畫——兄弟二人上學。一播放動畫學生的注意力會瞬間被吸引過來。這個動畫是這樣的:哥哥跟弟弟在同一所學校上學,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是2400米,弟弟一分鐘走100米,弟弟已經開始在走了,走了10分鐘以後哥哥纔開始出發去學校,哥哥一分鐘走120米。這時讓大家大膽想象是誰先到學校。”

透過動畫這個橋樑,教師可以和學生充分交流。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再使學生覺得課堂壓抑、乏味,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使教師跟學生達到了充分的互動,學習效率也大大增加。

再比如,我們還可以設計出這樣的人機交互程序。當學生正確解答結果時,畫面上會呈現一個卡通人物並且還伴有鼓勵性的語言,如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等.。當學生回答出現問題時,多媒體給以提示、幫助,使其重新獲取成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對知識的識記;同時,經常地使用生動而有刺激性的資訊反饋,還有利於增強刺激強度,促進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的注意穩定性。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3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最讓老師煩心和頭疼的一個問題。原因較多,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個人認爲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外、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基本功是否紮實是主要原因。於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學水平,在教學設計中不斷的反思,上課前認真準備,同時我還積極的透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學生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如高浩傑很聰明,做題速度很快,但計算太粗心準確率較低,我先表揚他,然後指出他美中不足的地方,鼓勵他與細心交朋友,做更優秀的學生。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講哪兒,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要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讓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提高的。

此外,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着急,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注重教的方式,努力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採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4

統計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透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課教材與上一冊的教材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或多個單位。

教學一開始,以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喜羊羊與灰太郎》引入,新穎、有趣,使學生在開課階段情緒就處於十分活躍的狀態。要想知道四個卡通人物中,喜歡哪一個的人數最多,用什麼方法能知道?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知道衝突,誘發了學生探索熱情,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

接着進行實踐活動,具體活動步驟是:

1、全班參與收集過程,強調語言完善。

2、學習如何記錄調查得到的數據?學生就記錄的符號有打“√”、畫“○”、畫“△”、畫“正”字等等,學生一致認爲用畫“正”字的方法比較簡便,全班一起用這種方法記錄。引出統計圖後,發現“一格表示1”格子不夠的問題,共同探討出“一格表示2”的方法,從而解決了這一課時的重點。

從備課到上課,我收穫頗多,同時也認識到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諸多不足:

1、讓每個孩子經歷收集過程中,我忽視了督促在黑板上記錄的孩子,導致統計的總人數和班上的總人數不吻合。

2、在學生畫統計圖的時候,花的時間太長,導致拖堂。

3、分析統計圖之後,應對孩子加以追問。例如:統計全班喜歡的體育運動,最後問“看到這幅統計圖,你想對學校提什麼建議?”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或都引導他說:“喜歡遊戲的小朋友這麼多,我想建議學校開設一個遊戲興趣班,使這些小朋友的興趣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樣一問,又可以給這節課增添一點點色彩了。

總之,在小學階段就要重視對學生統計觀念的培養。引導他們真正投入到統計的全過程,體會到數學爲生活服務,從而實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5

一、解答應用題的基礎是要加強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

應用題看起來很難,其實說簡單一點就是基礎知識的昇華。萬變不離其中,應用題的解決方法最後還是要用基礎知識去解決。例如:一件衣服58元,一條褲子42元,買5套共要多少元錢?如果學生掌握了總價=單價數量這個基礎知識,那麼這樣的應用題老師不用教,相信他們也能很快列出算式來。

二、解答應用題的前提是弄清事理。

所謂複合應用題是指兩步以上的計算應用題,那就一定有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的問題,這必須根據應用題的事理而定.只有先弄清楚應用題的事理,才能確定相應的解題步驟。如在解兩步的應用題時,在所需要的兩個數中,往往把解決問題必須具備的一個數隱蔽起來,這就需要先把它找出來,才能進行計算。例如:小明以每分鐘走80米的速度去上學,花了30分鐘纔到學校,下午放學回家時,他只用了20分鐘就到家了,問回家時小明每分鐘走多少米?這道複合應用題中就隱藏了小明家與學校的距離是多長,我們必須先求出全長,然後利用速度=全長時間的關係,求出小明回家時的速度。

三、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培養學生掌握分析方法。

正確地分析一道應用題,是尋找解題方法的關鍵所在。分析應用題,目的在於瞭解應用題中已知數和所求的未知數。不同類型的應用題就要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這樣才能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我在教學時,一般就教學生二個分析方法。第一由條件入手分析,分析時要考慮題目的問題,否則推理會失去方向;第二由問題入手分析,分析要考慮已知條件,否則提出的問題不能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來求得。在分析應用題時,往往是這兩種方法結合使用,從已知找到可知,從問題找到需知,這樣逐步使問題與已知條件建立起聯繫,從而達到順利解題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6

教學情境的創設既是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它不僅能激發數學問題的提出,也能爲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提供相應的資訊和依據。透過這次的學習、研究、實踐、交流,使我認識到了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確認識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防止認識上的片面性。如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這個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於生活,也可以來源於數學本身,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

2、創設情境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研究表明,認識興趣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密切關係。因此,課堂教學應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安排。按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髮展水平爲基礎,安排教學過程。

3、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儘可能做到小而具體、新而有趣,既有適當的難度,又富有啓發性。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問題的含義,纔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在創設的情境中及時提煉出數學問題;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的創設作爲一種“擺設”,要運用到實踐中去。

4、情境的內容和形式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的年級有所變化。低年級學生對聲音、動作更有吸引力,要多創設表現活潑、內容生動、形式豐富的情境,如運用猜謎語、做遊戲、編兒歌、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形式;對於高年級學生,則要多創設有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內在的、隱性的美去吸引學生,儘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對情境的滿足,進而成爲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形式還需要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和教學環境做出相應的設計和改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有效課堂、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7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材是以多樣、形象、有趣爲宗旨。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容,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爲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爲一名剛教學一年的教師,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現,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年級數學教學有一些感受。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二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複多次,也只能達到40-60%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定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着重啓發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在小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在教學數學廣角中:一個文具盒12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着濃厚的興趣,帶着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鬆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定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爲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到操場,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前看、後看、左看、右看,後看,側看的相對性,及方位存於空間的真正含義。從不同的方向看同一個東西可能會看到不同的樣子。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小?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後,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後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透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遊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揮了創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到題: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人,後面1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她是第3,從後面數是第2,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有時會多說一人,有時會少說一人,這時,有時候就不知道到底是多少人,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後,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在學習加法、減法、乘法算式名稱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頂頭飾帽,上面寫有一些加法、減法或乘法算式卡片,然後同桌面對面叫準對方所準備的算式卡片中的數字名稱,這樣要求每人交友5次進行對話學習,在具體的遊戲場景中多次重複加數、和、被減數、差、因數、積,學生便會正確加以區分性記憶,不易混淆。又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米、釐米的認識及之間的關係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1米長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觀察1小格的長度有什麼特點?然後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釐米,再用尺子畫出一釐米的線段,真切的感受1釐米的實際長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數一大格有幾小格,1米尺子共有幾大格,共有幾小格,然後用自己的雙手張開感受一下1米大楷有多長讓學生反覆的數一數、做一做,加深印象,歸納得出1米等於100釐米。這種教學方法既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加深知識的記憶,又在記憶的過程中促進了知識的形成,收到了相輔相成的好效果!總之,情境教學的形式不居一格,可以因學生個性的特點和知識層次特點進行設定,也可根據教材內容的可行性進行設定,也可在教學硬件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設定,只要有一點情境,學生就會增添一份樂趣,達到因材施教,培養素質型人才的目標。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8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如何提高小學生整體數學素質,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特別是當前,要想讓學生一節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

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帶三年級的數學課,今年是我和學生一起來學習。因爲學生是從二年級帶上來的,所以少了師生之間的磨合,可以很快進入到學習當中。二年級時,有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但仍有部分學生學習習慣相當差勁,今年的教學,最令我煩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個人認爲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作爲教師的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紮實也是很關鍵的。於是我在教學設計中不斷的反思,上課前認真準備,同時我還積極的透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於二年級教學時對他們的瞭解,總體來說孩子們的計算能力較差,在課堂上做練習會出現數指頭、口算等不好的方法,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繼續注重孩子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整個數學學習中我更注重孩子的態度、習慣而不是成績,所以對於孩子上課聽講以及作業書寫情況要求較高,有問題時能夠及時和家長溝通,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發現將近一半的孩子不會自覺學習,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爲什麼學習。爲了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數學,我在本學期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着重培養小老師。讓程度稍好的學生選擇課題,課下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備課,由學生主講、老師補充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去。程度稍差的學生選擇自己會的題目進行講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習品質。

2、建立數學模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本冊教材中數與代數的教學佔了很大的比重,此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在於培養學生數感,發展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遵循一定的程序進行運算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第一單元除法中《分桃子》一課,教科書藉助圓片、小棒等直觀模型,結合具體分一分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豎式的計算步驟及每一步的實際意義將每一步的計算過程與具體的分物過程對應起來,透過師引導、同桌互相說、單獨提問等方法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和方法。並且呈現多元化算法,從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數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

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對學生解決問題有着很大的幫助,甚至很多學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在教授第四單元《克千克噸》時爲了方便學生理解,佈置預習作業時專門會讓學生提前去超市看食品包裝袋上標的重量,並親自感受一下,對克與千克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課上學生會透過自己的感受明白不同物體如何去選擇質量單位。

4、在教學中要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已經作爲數學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隨着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滲透。例如第五單元第一課時《什麼是面積》,我將透過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等活動,幫助學生在建立面積的表象,抽象出面積的概念,結合比較正方形與長方形面積的活動,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讓學生感受轉化思想在數學中的應用。

但是,教學中,由於經驗的的缺乏在教學過程中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氣氛不活躍,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透過這兩年的實踐經驗,我收穫了很多,不僅學會了如何與低年級孩子相處,幫助他們更好的去學習,而且透過與學生家長和同事的交流,以及學生的日常表現,真心覺得一個孩子的學習是離不開家庭和學校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但是不少家長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老師就行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所以我們任重而道遠。我認爲,其實小學階段更多的是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但是,大部分孩子的學習習慣並不是很好,這些習慣的缺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和家長共同努力幫助孩子完善。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9

透過學習《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這個課程,我明白了這個課程主要是對課程的設計提出的要求。文章結尾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教師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透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一、讓學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動手,把從老師那吸取到知識自己再體驗加工最後變成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滿堂灌。這樣的話學生對新學的知識可以有深刻地體會,並且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數學的目的了。

二、要改變以往將知識點簡單拼盤式的教學,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

以往上課時一般都是注意到這節課目標沒有考慮到以後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認爲只要暫時掌握這個單元的知識即可,誰知在以後的學習往往都有緊密的聯繫。例如因數倍數的知識點到了分數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來許多知識點往往就是個基礎,我們要把這個知識點打好了,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將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對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們並不只是單單看現在的還要開未來的,要高瞻遠矚。

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透過多種方式將教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實效地進行教學。

這個從實際出發的觀點,非常的認同,每一班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不同點和相同點,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知識水平來進行設計,過高讓學生二丈摸不到頭腦,過低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沒有一個探索的動力。所以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這樣纔能有效地收到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高瞻遠矚,要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把數學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樂於鑽研、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氛圍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10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透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點滴經驗,結合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總結出關於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一、堅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據任教班級學生口算情況,制定本學期訓練的具體目標。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爲本冊第二、第三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現差距,又能讓家長了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透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瞭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透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並說出計算方法。由於書上沒有任何的計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爲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三、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對於與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知識:《千克、克、噸》、《周長》、《年、月、日》,教學時可讓學生尋找身邊與知識有關的事物,透過觀察、比較、分析,不斷加深理解,從而達到概念的強化。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11

1、開展適當的競賽和遊戲活動,提高學習熱情。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低年級小學生在競賽的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競賽中,由於低年級小學生有着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2、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把握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匯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化,讓低年級小學生易學易懂。讓低年級小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這樣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於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讓低年級小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應用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我特別重視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突出學以致用。根據數學的內容和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對數學問題與生活問題相聯繫,將數學知識融化於生活實踐中,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情境創設問題。

低年級小學生年齡小,如果總是把數學知識枯燥地呈現給他們,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會逐漸枯萎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性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因此我每次在講授新知識時,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低年級小學生創造一個和知識有關係的情景,儘管有時的情景不是很貼切,但是學生木們不但沒有介意,反而對學習數學知識卻是興趣盎然。

4、對學生多關注多表揚。

低年級小學生非常關注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度和表揚度。我想:作爲學生,能得到老師的賞識表揚誇獎對於他們的成長還是很有利的。作爲老師,看到你的學生的進步,一定是很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