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精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合集7篇

學問君 人氣:1.01W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合集7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這一頭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爲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資訊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爲“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爲“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資訊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資訊,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

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 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資訊交流的一個視窗,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爲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教七年級數學,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裏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在七年級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七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 。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2

一、中職數學課程的現狀

1、課程方面

課程"難實施"、以16、17年中職學考情況的數據分析數學教學評價現狀。其中,標準差達到28,10分段成績分佈呈雙峯狀,低分率偏高。針對現狀進一步分析了成因,並提出建議和對策。例如充分備課先備人後備課,規範教學行爲。

專業教學要求"難滿足"、實際教學中,數學技能和數學能力較難適配,舉了電子專業的實例進而引出了專業課教師對數學的看法。適當拓展數學知識,滿足專業課程需求。

2、 學生方面

透過兩個調研探索學生的現狀。學生數學基礎調研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態度調研情況從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分析學生情況。

得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五個方面主要困難。

3、 教師方面

教師對職業學校數學課程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夠認識,更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重點闡述瞭如何引導、管理學生,比如做作業的管理。

怎麼教?優化教學理念,牢固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對學情深入透徹的分析和把握。採用適當的教學設計模型。資訊化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將課前、課中、課後有機聯繫,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採用不同的教學評價與手段,爲教學改進提供依據。教學反思成爲教師的教學常態,不斷改進教學。

其次,周新華老師針對以上現狀,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二、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一)新舊交替銜接

1、加強職教與普教的銜接

2、銜接哪些內容。運算能力、知識點的對比、解題方法等等。從不等式與二次函數、函數概念的進化、概率統計的螺旋式上升等具體展現銜接點。

3、 課前針對性訓練。補充相關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例舉了3個特例說明。

(二)"段落式"教學設計

將一節課劃分爲2~3個段落。每個段落都有匯入、概念講解、例題、學生練習、評價反饋。透過《角的推廣》《對數的概念》逐步講解段落式教學設計,總結歸納段落式教學設計模型的優缺點,這種方式符合注意力衰減曲線。

(三)重視例題及課堂練習

1、 知道~應用~理解並內化。例題,把知識轉化爲能力,示範解題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明確書寫格式規範。課堂練習,幫助學生複習並鞏固新知,等等。

2、 評價反饋。數學地設計評價工具。

數學課程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服務專業。

三、與專業課程結合

1、 關注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2、 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瞭解專業背景及專業要求。

3、 教學的關鍵點。詳細講解了"建模過程"、

4、 物流專業數學教學案例,數控專業數學教學案例。

我己經多次聽取周新華老師的報告,每一次我都以飽滿的熱情全程參與,課間也抓住機會請教周老師解決我日常教學中的困惑,課後我更是反覆學習周老師的講案。本次學習亦不例外,從段落式教學設計模型,調研情況的分析,到系統全面地總結歸納,我都收益良多。最後,感謝主辦方能夠請到這麼優秀的老師來傳經送寶,同時我也很幸運地參與其中。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3

5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教育局舉辦的全國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活動黎城研討會,聽了全國名師李小春、張琪等幾位老師極具特色的課和講座,也由衷佩服這幾位老師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透過本次觀摩,我對數學課改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現將本次活動的心得體會從兩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學觀念的感想

1、數學是實實在在的,以前的課改看見了這節課氣氛真活躍,真熱鬧,也有小組討論,也動手操作了,表面感覺和傳統的教學大不一樣,熱熱鬧鬧的,確實改了。聽完李小春的優質課,我感到數學教學的本質不在表面,而在於重難點的把握和突破,對孩子習慣的培養,比如:學前的準備,把書放好,把文具擺整齊,強調坐姿,鼓勵孩子上課放鬆,積極回答問題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數學課。

2、用發展的眼光看數學,看孩子,李小春老師的“帶着問題進教室,帶着更多的問題離開教室”,給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數學只侷限在一堂課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就是關注孩子的發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孩子。應該有更深一層的拓展性因素,展現數學的內涵與魅力。

二、教學方法上的學習

1、創設有效的情境,享受鮮活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大膽放手,給學生創造一些活動,感受過程,親身體驗。數學就要以生活爲基礎,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的趣味和魅力,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了知識——方法——能力,一課三得。

2、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這方面,給我的啓發很大,總還是不敢放手,沒有追求到數學的源頭,數學課缺乏活力,數學的魅力不能很好的展現,出現了所謂的枯燥數學。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做中學”結合的活動中,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透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爲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透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3、評價人性化,民主化

評價方面,李小春老師說得老師的腳步慢下來,再慢點,給孩子權利和充分的時間,一直強調這點,課堂上“對”、“不對”之類的話儘量不說,不要急於下結論,把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到更高的層次,在評價中,讓學生的思維產生思維的碰撞,享受、體驗數學的魅力。反思這方面,我還是不夠耐心,給孩子下結論較早,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幾位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爲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要想給孩子一杯水,我們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還需要源源不斷的泉水,聽完專家的講座,名師的示範課,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也認識到了在工作中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真正提高教學水平,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實驗學校選派青年教師鄭莎莎、孫亞靈在西安空軍工程大學體育館參加了“名師之路”20xx年春小學數學教學“未來課堂與問題化教學”觀摩研討會。

會議歷時三天,俞正強、唐彩斌、牛獻禮、劉延革等15名小學數學界專家做了數節精彩紛呈的示範課和報告,他們流暢的課堂教學、愉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強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植樹問題》,抽絲剝繭,把看似抽象難懂的幾個公式歸類到“段”和“點”的關係上,把最本質的東西簡單、實在的教給學生。在學生不能及時舉出例子的情況下,鼓勵他們聯繫生活,讓每位同學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應用環節也能緊靠生活,讓學生親身去體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又印證了不變的規律:佔了幾個“點”,少種幾棵樹。在巧妙的問題設計和恰到好處的引導下,帶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一類”問題。

牛獻禮老師執教的五年級的《打電話》一課,是對“以學定教”的充分體現。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儘快通知到所有人的問題就變得簡單易分析,學生能更快地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學生經歷了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彙報展示和教師引領的過程,自己得出重點知識“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從而進一步驗證猜想、發現規律。整節課始終圍繞着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學,教師的每一次追問都是爲學生的學習體驗做鋪墊,最後的計算部分就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證了體驗式學習是爲學生提供感興趣且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秦瑩老師的《一分有多長》,親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課前的“經典詠流傳”是前奏,引出關於用時的問題;精美的課件展示出的鐘表是漸進,帶領學生一步步體驗秒針的變化規律;孩子們的兩個活動是高潮,讓學生體會到一分鐘是多少秒、以及時間不以人的感受做轉移;深情的話語小結是尾聲,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有了更好的收穫;幾個小練習的設計結束,貼近生活的練習,鞏固了所學,同時結束亦是開始,學無止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整節課渾然一體,堪稱享受。

羅明亮老師的授課教會了我們一句話“人間至味是清歡,課堂至味是道理”。給六年級的同學解決他們五年級就存疑的一個問題,讓學生敢於去自己提出提問、自己透過探尋去明白道理,繼而透過道理去解決問題。教學不應該只知道“是這樣的”,而更要知道“爲什麼是這樣的”,要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知識背後的道理。在不斷地追問中讓問題引向深入,分享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習慣。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嗎?

周衛東老師的《小鴨在哪裏》則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創造力的驚人之處。整節課的風格極具童趣,透過一個個生動的小鴨的例子,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其自由生長,繼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探尋深化、收穫成功。這樣的學習才能讓人真正看到孩子學習的模樣,體會到他們知識的增長,相機誘導、順勢而爲,做到讓學習真正發生。

這些專家名師們的課各具特色,但同樣的都做到了緊貼教材和生活。同樣關注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生成,培養了孩子們優良的學習品質。讓學生透過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明白所學的本質道理。精彩的專題講座更是一個個先進教育理念的呈現,給我們的靈魂以不同程度的衝擊和洗禮。讓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長。

會議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夢在前方》。“沒有什麼能阻擋,風浪再大又怎樣;只需要一雙手掌,就有徵服的力量。”對於年輕教師來說,這些專家前輩們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爲我們的專業成長提供助力;對於學生來說,我們又何嘗不是他們背後的推手呢?要想傳授給學生知識和能力,作爲教師就應努力提升自己,引領學生體會思維成長的快樂,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走近名師、聆聽名師,這次觀摩學習讓人深切領略到了大師們別樣的人格魅力和課堂風采。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則是用心創造、執着追求,堅持不懈。成功無止境,起點總是零。教師易,名師難。我們堅信,風雨之後必能見彩虹!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4月15日,我參加了在泗縣一中舉辦的高三數學研討會。

會議的主要內容是:

1、觀摩試卷講評課、專題複習課;

2、解讀20xx屆新課程高考數學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

3、20xx屆皖北協作區聯考數學科試卷分析;

4、結合考試說明,解析20xx屆全市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文、理科數學試題命題思路;

5、提高高三數學教學效率及備考質量的經驗介紹;透過此次研討我有這麼幾點收穫。

一、解讀考綱,及考試說明爲我們今年的高考指明方向。

高中新課標數學情況分析:高考考試大綱,出現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

1. 體現新課標的理念,重視考查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考查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對應用意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查力度。

2. 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教學活動經驗、基本數學思想的考查,重視對數學本質的考查;在重視對演繹推理能力考查的同時,也開始關注對歸納推理能力的考查;注重把握數學知識和能力的結合、常規題與創新題的比例等方面做出很好的探索。

3. 高考大綱的要求,必修五個模組與選修Ⅰ(文科),選修Ⅱ(理科)爲考查主體,函數、幾何、運算、算法、應用、統計和概率等主要脈絡,注重通性通法的考查,淡化特殊技巧,關注考生對中學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數學的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注意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考查;強調試題背景,閱讀量加大,加強對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對如算法、概率統計等新增內容,自始至終堅持重點考查,考查範圍和難度逐漸遞升。

4、試卷的特點:總體上,立足基礎,努力創新,拓展能力,追求發展; 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 重視數學通性通法的考查; 重視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考查;“把關題”也淡化技巧。

二、泗縣一中的老師爲我們指出二輪複習需要注意的問題

( 一)明確“主體”,突出重點

第二輪複習,教師必須明確重點,對高考“考什麼”,“怎樣考”,應瞭若指掌.只有這樣,才能講課講透,講練到位,以下列舉各章節的重點,供我們參考的。

 1.函數與不等式(主體).代數以函數爲主幹,不等式與函數的結合是“熱點’”。

(1)關於函數性質.單調性、奇偶性、週期性(常以三角函數爲載體)、對稱性及反函數等處處可考.常以具體函數,結合圖象的幾何直觀展開,有時作適當抽象。

(2)關於一元二次函數,是重中之重,有關性質及應用的訓練要深入、廣泛.函數值域(最值),以二次函數或轉化爲二次函數的值域,待別是含參變量的二次函數值域研究爲重點;方法以突出配方、換元和基本不等式法爲重點。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佈與討論,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討論二次曲線交點問題,都與一元二次函數,息息相關,在訓練中應占較大比重。

(3)關於不等式證明.與函數聯繫的不等式證明”,與數列聯繫結合數學歸納法是重點。方法要突出比較法和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公式法.對於放縮法雖不是高考重點,區歷年考題中都或多或少用到放縮法,放掌握幾種簡單地放縮技巧是必要的。

(4) 關於解不等式。以熟練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可化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綜合題型爲目標,突出靈活轉化,突出分類討論。

 2.數列(主體).以等差、等比兩種基本數列爲載體考查數列的通項、求和、汲限等爲重點.關於抽象數列(用違推關係給出的),並練界限要分明,只限定在“歸納一證明”之類.

 3.三角(非主體).“調整意見”“對和差化積、積化和差的8個公式,不要求記憶”.1998和1999兩年高考試題採取了繪出公式的解題模式,考題難度不降.訓練中要抓基本公式的熟練運用,突出正用、逆用和變式用一

4.複數(非主體)高考必考題,題型、方法、難度等達到教材水準即可。

5.立體幾何(主體).

突出“空間”、“立體”.即把線段、線面、面面的位置 關係考查置於某幾何體的情景中。幾何體以棱柱、棱錐爲重點.棱柱中又以三棱柱、正方體爲重點;棱錐以一條側棱或一個側面垂直於展面爲重點,棱柱和棱錐的結合體也要重視.位置關係以判斷或證明垂直爲重點,突出三垂線定理及逆定理的靈活運用。空間角以二面角爲重點,強化三垂線定理定角法。空間距以點面距、線面距爲重點,二者結合尤爲重要.等積轉化、等距轉化是最常用方法。

面積、體積計算,解答題涉及棱錐(特別是三棱錐)居多.因爲三棱錐體積求法靈活,思路寬廣。

 6.解析幾何(主體).

以基本性質、基本運算爲目標.客觀題照顧面,解答題應綜合,突出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交點、弦長、軌跡等,突出與函數的聯繫.

(二)教師要研究高考,科學安排

近幾年,高考數學試題穩中有變,變中求新.其特點是:穩以基礎爲主體,變以選拔爲導向,能力離“靈活”之中.鑑於此,複習安排要做到:

 1.客觀題要加強速度和正確率的強化訓練。高考採取了客觀題(選擇與填空)減少運算量、降低難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完成解答題,充分發揮選拔功能的敞法。這就需要第二輪複習要在速度,準確率上下功夫。定時定量訓練每週至少1次,總量不得少於8次,達到大部分學生一節課完成,“優秀生”用 30-35分鐘完成,失分不多於2個題目分的目標。題目設計,數形結合(4-5個),組合選(2-3個),“估算”或特值法(2-3個)。

 2.突出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就是能力” 。高考試題總體分析來看,基礎性強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強能力考查的途徑之一就是提高知識的靈活運用.讓“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硬套模式”的下去,讓重視分析、注重選法、思維靈活、學習潛力大的“上來” 。

 3.突出學生閱讀分析能力訓練。試題敘述較長,部分學生就摸不着頭腦,抓不住關鍵,從而束手無策。這在應用題中較爲普遍,其原因就是閱讀分析能力低。解決的途徑是,讓學生自己讀題、審題、作圖、設圖,強化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題中的指導性,強化變式,引導學生認識“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另外,有意識,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閱讀材料,如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題,利用所給資訊解題等 。

 4.要訓練學生的規範答題,以提高得分。

(三)克服五種偏向

1.克服難題過多,起點過高.複習集中幾個難點,講練耗時過多,不但基礎沒夯實,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過快.內容多,時間短,未做先講或講而不做,一知半解,題目雖練習,卻仍不會做。

3.克服只練不講.教師不選範例.不指導.忙於選題刻印.

4.克服照抄照搬.對外來資料、試題,不加選擇,整套搬用,題目重複.針對性不強。

5.克服高原現象.第二輪複習“大考”、“小考”不斷,次數過多,難度偏大,成績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礙;或量大題不難,學生忙於應付,被動做題,興趣下降,思維呆滯。

以上是我這次研討會的收穫,寫出來與同科教師分享。

20xx.4.20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透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點滴經驗,結合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總結出關於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一、堅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據任教班級學生口算情況,制定本學期訓練的具體目標。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爲本冊第二、第三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現差距,又能讓家長瞭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透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瞭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透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並說出計算方法。由於書上沒有任何的計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爲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三、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對於與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知識:《千克、克、噸》、《周長》、《年、月、日》,教學時可讓學生尋找身邊與知識有關的事物,透過觀察、比較、分析,不斷加深理解,從而達到概念的強化。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7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一邊實踐,一邊成長,不斷地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透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爲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教師作爲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二、從新課標看“學生”

在學習和嘗試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越發感受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數學放在了生活中,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着生活的舞臺,學生在學習時發揮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爲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透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裏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