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心得體會範文>

雙語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學問君 人氣:3.23W

新世紀新疆雙語教學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少數民族羣衆對雙語教學的認識、黨和政府的重視程度、師資水平、雙語教學研究與理論的水平、教材建設工作、教學模式以及漢語學習的環境等七大方面。

雙語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學漢語、懂漢語光榮,當一個雙語人光榮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少數民族羣衆進一步認識到掌握雙語是當今各國在語言選擇和使用上的大趨勢,是少數民族發展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198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規定從小學四年級起開設漢語課,直到高中畢業。自此,民族小學真正開始開設漢語課。

“雙語”教學的推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雙語”教學是指少數民族學校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言組織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由於經濟發展、教育基礎和語言環境的差異,決定了新疆“雙語”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母語授課、加授漢語的教學模式;二是漢語授課、加授母語的教學模式;三是部分課程使用母語授課、部分課程使用漢語授課,其中以少數民族中小學數、理、化等課程使用漢語授課,其它課程使用母語授課的教學模式居多。

2004年,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在總結20年“雙語”教學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頒佈了《關於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提出目標,即在鞏固和提高母語教學質量的同時,以提高漢語教學質量爲重點,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推進雙語教學工作,不斷擴大“雙語”教學的範圍和規模,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教學質量。使少數民族語言授課的中小學,其“雙語”教學模式,由現階段的以理科授課爲主的部分課程用漢語授課,或除母語文之外的其它課程用漢語授課的模式,最終過渡到全部課程用漢語授課的模式,同時加授母語文的模式,使少數民族學生高中畢業達到“民漢兼通”的目標,爲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習掌握母語的關係

在“雙語”教學中漢語教學是薄弱環節,所以在當前把漢語教學作爲重點,但並不意味着放棄母語教學,而強調的'是在鞏固和提高母語教學質量的同時學習漢語,這也決定了“雙語”教學的性質。另外,“雙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民漢兼通”的人才,這就要求少數民族學生必須學好母語。因此,推進“雙語”教學不是不要母語,而是要求在學好母語的基礎上掌握漢語。

推進“雙語”教學要“從小抓起、從教師抓起”

在漢語教學中,應當重視語音教學。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語音有相似之處,也有許多不同。漢語的聲韻調,尤其聲調,是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難點。長期以來,少數民族中小學、大學漢語教學都不夠重視漢語的語音教學,致使很多少數民族學生即便掌握了漢語的字詞、語法規則,可以進行交際交流,但因語音掌握得不好,過不了聽說關。語音教學比較乏味,也很困難,不太好講解,學生因受母語的影響,掌握起來很吃力。這是很多漢語教師不注重語音教學的一個原因。漢語教學自小抓起,自語音教學抓起,還是很重要的 推進“雙語”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充分認識推進“雙語”教學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樹立“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又要善於突出重點,抓住根本,尋求新的突破。

總結近年來各地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經驗,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雙語”教學工作必須“從小抓起”,從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抓起。不少地方的經驗證明,發展學前教育對鞏固提高“普九”水平,發展各類教育,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的作用。60年代以來,腦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衆多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教育在人一生髮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產生的強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科學的早期教育不僅有利於開發嬰幼兒的學習潛能,而且能促進處境不利的幼兒較好地適應小學以後的學習,使輟學率下降,就業率提高,有利於社會消除貧困。

透過學前教育激發兒童巨大的學習潛能,特別是學好漢語,將極大地提高我區教育的水平和國民整體素質,對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樣,“雙語”教師是推進“雙語”教學的中堅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沒有高素質的“雙語”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雙語”教學,因此,深入解決好“雙語”師資問題,已成爲我區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務。 “雙語”教學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既要增強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加大推進力度;又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

制定中小學“雙語”教學的配套措施,既要考慮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協調,又要兼顧中心城市、縣(鎮)和鄉村學校的均衡發展,同時,對“雙語”班的課程設定、教學內容、評價體系、學段銜接、升學政策等事關廣大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認真研究,仔細論證,及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引導“雙語”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消極等待和急於求成,只能阻礙“雙語”教學的發展進程,影響和耽誤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健康成長。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的總體部署,從學前教育階段抓起,把“雙語”教學延伸到各個學段;透過溝通,教師拉近了距離,提高了教學水平;學生透過交流,促進了文化、心理和情感融合廣泛的漢語授課將根據學生和教師的情況在其他學科陸續展開。

新疆推行“雙語”教學的發展歷程

新疆解放前,絕大多數青少年得不到入學的機會,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19.8%,少數民族全部在校生僅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少數民族教育處於十分薄弱落後的狀況。解放後,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加緊對少數民族教育教學進行改革,逐步在少數民族學校推行“雙語”教學,“雙語”教學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1)“雙語”教學體系建立的初級階段(1950~1976)。自治區嘗試在民族中小學校加授漢語,舉辦“雙語”授課實驗班,在各高等院校和中等學校舉辦預科教育,自治區的“雙語”教學體系初步形成。(2)“雙語”教學穩步發展階段(1977—2003)。自治區黨委1984年印發巴岱同志《對加強民族學校漢語教學的建議》,就少數民族學校加強“雙語”教學、實現“民漢兼通”培養目標提出要求,提出少數民族中小學的漢語教學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堅持到高中畢業。1992年自治區開始在較廣的範圍內進行 “雙語”教學實驗,其中少數民族中學以理科爲主的部分課程使用漢語授課的實驗規模最大。

同時,爲促進少數民族教師隊伍建設,自治區在加大“雙語”師資培訓工作力度的同時,改革師範教育教學,提高師範畢業生的漢語水平;制定“漢語教師師資班”招生計劃,定向培養各地所需的中小學漢語教師;全面推行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在各項措施的引領下,“雙語”教學穩步發展。(3)“雙語”教學快速推進階段(2004年—至今)。2004年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2005年自治區印發《關於加強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的意見》。2005年底自治區召開中小學“雙語”教學工作會議。“雙語”教學“從小抓起、從教師抓起”的指導思想得到確立,“雙語”教學工作進入快速推進階段。

應該多開辦有關雙語教學的理論研討會,並注意擴大它的範圍,這對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交流經驗、總結教訓,使我們的雙語教學工作沿着正確的軌道健康地發展大有好處。我們所從事的雙語教學工作不單單是漢語教學工作,我們要培養的人才也不是隻懂漢語的人才。我們要培養出既懂本族語、又懂漢語的民漢兼通的雙語人才。所以,在進行這項工作時,千萬不能偏廢任何一方。當然,我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漢語水平上是對的,但絕不能因此而忽略民族語的教學。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種語言消失了,就等於失去了一種文化。失去一種語言比較容易,但要恢復它卻是十分艱難的事情。所以筆者認爲,只有堅持走民漢兼通的路,體現雙語教學中的“雙”,纔是我們所真正要達到的目標。只有體現出雙語教學中的“雙”,新疆的雙語教學纔會沿着正確的道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