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學習臨牀醫學的方法參考

學問君 人氣:1.63W

學習臨牀醫學的方法參考

學習臨牀醫學的方法參考

臨牀醫學對剛學完基礎醫學的學生來說似乎充滿着沉甸甸的誘惑。似乎而已,臨牀醫學畢竟不是一場嘉年華的舞會,不是一顆任人咀嚼、供人品味的果實。它是醫學生學習的一個階段,醫學院學習的終結課程,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場有風險、有艱辛、有坎坷、有汗水、有淚水甚至是殘酷的摸爬滾打。五個春秋的知識在這裏凝結;五個寒曙的理論在這裏實踐;五載寒窗的歷史在這裏沉思。

這裏只講注意幾種現象。

(一)別虎頭蛇尾

不少同學初進入臨牀醫院一切都感到新鮮,環境新鮮,工作新鮮,生活新鮮令同學們感到好奇、亢奮。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幹。這時期大多數同學的表現都是很棒的,老師帶得很開心,同學學得很歡欣,哪裏有搶救那裏就有實習醫生的身影,哪裏有病者的呼叫,那裏就留下咱實習醫生的足跡。大醫院有一句行內話:假如院長請假3個月,醫院沿襲慣性運作,(醫院的)天下仍然太平。假如全體實習醫生請假3個月,(醫院的)地球就不轉,(醫院的)天下就要大亂。

同學們可惦量下你們到醫院的責任,不認真學習工作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同學們畢竟年青、閱歷淺,思想可塑性強。芸芸衆生,大千世界資訊爆炸,物慾橫流,你能否象莊子說的那樣“外化而內不化”嗎?

所謂“外化而內不化”,就是面對外在的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而人的內心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也就是說我不是要求同學們食古不化,墨守成規;而是面對外界的各種挑戰,堅守“底線”,與時俱進調整自己。外界社會對學生的挑戰有時是自覺或不自覺的認同、接受。

同學們面對社會上,特別是老師正負兩方面的影響,有否識別能力。社會上或個別老師負面的東西多,識別能力差學生,就潛移默化的染上不良的東西,例如你跟的老師上班工作不認真,主要精力放在炒股、炒基,愛佔小便宜,開病人的藥,天天晚上出去打撲克,打麻將等等。和個別這樣的老師成了吃吃喝喝成狗肉朋友,這樣的學生後果不堪設想。相反,另外一些同學看到不少教授、博士、碩士的敬業簡直就像一羣走火入魔的“瘋子”,也有一些甘於清貧的“聖人”或者像永遠旋轉不停的曼陀螺般沒日沒夜地幹。讓學生驚訝,讚歎!好像有一股無形的動力和壓力。這樣的同學也潛移默化,暗暗地制定一個遠大目標。勤奮刻苦,先考碩,後考博。堅持不懈、堅忍不拔,一步一個腳印,激情拼發、科研碩果累累。假如你是是後者,前途是無量的。

上面講的是兩個極端。大多數同學又是怎麼樣呢?隨着時間的推移,醫院畢竟沒有張揚,沒有卡啦OK,沒有笙歌漫舞,或氣氛平平淡淡,或是痛苦的呻吟或是大聲的呼叫,醫務人員的緊張、艱辛、汗水會讓一些懦夫厭倦、退縮、逃避。當然,並不是所有同學都是這種心態,也有客觀原因諸如考研啦、找工啦等等。所以實習後期相當部分同學表現並不那麼讓老師喜歡,遲到、早退,不認真書寫病歷、病情記錄,不換藥、不拆線,不想上手術檯等等。此時此地的老師發出“西樓望月幾回圓”的無奈嘆息!

(二)轉變學習方法

學醫學特別很強調“三基”(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臨牀實習畢竟與基礎醫學有很大的差別。簡而言之是透過臨牀實踐來學習一點今後你們服務的本領。透過感性認識印證理性認識,透過實踐印證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因此,學習方法上兩者差異很大。

你到一個病區是什麼專業你就看什麼書、比如這階段到心血管病區你就集中精力看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檢查手法、診斷知識及內科學心血管疾病有關章節。先通讀一遍,然後遇到什麼病例,尤其診斷、治療有困難者就針對性看有關節段。學習如探險。每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不懂就查書。探險也就是這樣的情景,遠看峯巒疊障,山高水險;走近一看,卻是峯迴路轉,風光明媚。從曲徑通幽走出到柳暗花明,那種收穫的喜悅真令你難以忘懷!。

前不久,九江大橋例塌事件,就有一位司機非常了不起,夜間行車,突然前面的車後燈熄滅,剛剛超過自己的車,一眨眼,後燈也熄滅,這位司機獨立思考,用幾秒鐘時間的思索,很快就判斷出大橋可能倒塌!很果斷剎車,不但救了自己一車人。還攔截了多輛汽車滅頂之災。

嚴格、嚴謹、嚴密的學風。無論書寫病歷、病情記錄、出入院記錄、醫囑等一切醫療檔案,或彙報病歷、交班、那怕短小的三言兩語交待下一班同學對一位重病號的病情應關注也要做到嚴格、嚴謹、嚴密。這既是防止出漏洞,釀成醫療糾紛,又是培養你的治學本領,很難想象一個做工作對學習向來馬馬虎虎,什麼都無所謂的人會有大作爲、大建樹。記不起了,好像是佛家有兩句名言:“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看其現在因。”在佛家心目中也許是因果報應,我倒覺得是合乎邏輯的'自然規律。一絲秋雨一絲寒,一分耕耘一分收。勤奮、鑽研、持之以恆上蒼會給你沉甸甸的收穫。

(三)走自己的路

所謂走自己的路就是自己摸索一套適合的學習捷徑。我個人有一句所謂“座右銘”:自己失敗的教訓比別人成功經驗更可貴。自己從老師的臨牀教學的啓示中悟出自己的體會,將多位老師的臨牀思維方法比較,找出各人的長處,梳理出自己可接受、能接受之處,那怕只有點滴長處,然後嫁接到自己的思維鏈上,再凝鍊,再昇華成自己的臨牀思維方法。這種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就中尤其透過實踐中出現的失誤、失敗認真分析、總結把這些補充進自己的“思維鏈”中。

1945年德國有兩兄弟移民到美國,他們來到紐約謀生。兄弟倆覺得生活很苦,就商量怎麼樣能夠活下去。好在哥哥有一技之長,做泡菜做得很好。弟弟太年輕,什麼都不會。哥哥說,我們外鄉人在紐約,太難生存了。我去加利福尼亞吧,我可以種菜,繼續做我的泡菜。

弟弟想,反正我沒有手藝,索性橫心一跺腳,留在紐約,白天打工,晚上求學。他學的是地質學和冶金學。

哥哥來到了加利福尼亞的一個鄉間,買了一塊廉價的土地種捲心菜,成熟後用來做泡菜。勤勞的哥哥每天種菜醃泡菜,養活一家人。

4年以後,弟弟大學畢業了,到加利福尼亞來看望哥哥。哥哥問 弟弟:“你現在手裏擁有什麼?”弟弟說:“我除了文憑,別的什麼都沒有。”哥哥說:“你還是應當跟我紮紮實實地幹活啊。我帶你看一看我的菜地吧。”

弟弟在菜地裏,蹲下來看了看菜,然後扒拉一下菜底下的土,在那兒看了很久,進屋去拿了一個臉盆,盛滿了水,把土一捧一捧放在裏面漂洗。

他發現臉盆底下,有一些金燦燦的、亮閃閃的金屬屑。然後,他非常驚訝地擡頭,看着他哥哥,長嘆一聲,說:“哥哥,你知道嗎?你是在一座金礦上種捲心菜!”

哥哥沒有跳出自己現有的經驗系統。弟弟擁有技能,細緻的觀察、思索,走出一條新路子,使貧困的一家“改朝換代”成爲一個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