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如何學好高中文言文(二)

學問君 人氣:2.74W
如何學好高中文言文(二)
閱讀水平的提高並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閱讀尤其如此。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依靠平時的由一時的積累,並善於在閱讀中熟練地運用。
不少人學習文言文只滿足於掃清文字障礙,認爲老師已講清楚,自己也明白,這就夠了。老師一篇一篇地講,學生一篇一篇地學。等到過了一年半載,就一篇也不記得了。這種學習方法是極不可取的。因此學習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積累。
積累離不開背誦。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記在心,文言的實詞的意義、虛詞的運用、各種句式的變化等也就已經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透過背誦可以學到古代名篇的構思立意、佈局謀篇、語言修辭等方面的要義,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那麼,需要背誦多少篇章呢?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己有明確規定,“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語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這“一定數量”,在大綱中規定爲《蜀道難》、《聲聲慢》、《長亭送別》等詩詞曲50首,《勸學》、《蘭亭集序》、《赤壁賦》等古文20篇(段)。這些是對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碼的要求。隨着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你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背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地基,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根本途徑,除此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積累要有目的、有重點。重點即是實詞、虛詞、句式等。
一、掌握實詞的意義重大。
雖然《大綱》中只規定需要掌握150個文言實詞,但實詞掌握得越多,閱讀水平就越高。掌握文言實詞主要有4個方面:
1.通假字:
通假字是漢語在同一歷史時期的用字分歧現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有時形體也相似)的字來代替另一個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還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識別通假字可從下面幾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意思是“囑咐”
③音同形異。如
“已後典籍皆爲板本”——“已”通“以”,意思是“以後”
④音近形異。如: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意思是“沒有”
2.古今異義:
現代漢語是由古漢語發展而來的,隨着時間推移,許多詞的意義古今有很大差別。
①有的詞義擴大了,如“河”古代指黃河,現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詞義縮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兒女,現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詞義轉移、變化了,如“二豪賊劫持”中“賊”,原指強盜,現指小偷;“齊人固善盜乎”中“盜”,原指小偷、偷盜,現指強盜,“賊”“盜”二字意義古今正好調了個位。
④有的單音節詞連用,易與現在雙音節詞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遺憾”。
3.一詞多義:
文言文中單音節詞居多,一個詞往往有好幾個義項。理解多義詞,要把握它的本義,結合上下文來判斷它在句中的含義。如:
又安敢毒焉(怨恨)/呼噓毒癘(有毒的)/賦斂之毒(毒害)
4.詞類活用:
根據一定語言習慣,把一般用作甲類的詞,當作乙類的詞來用,就是詞類活用。
①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如:
屏障中撫尺一下。(下:名作動,敲、打)
②名詞活用作狀語。如: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箕畚:來形容動詞“運”,名作狀,用箕畚。)
③動詞、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如: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良實:形作名,善良誠實的人)
④名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爲“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