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中國古代的善假於物學習法

學問君 人氣:1.82W
中國古代的善假於物學習法
“善假於物”的學習方法,是荀子明確提出來的。荀子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勸學》)這裏的“善假於物”,是指善於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獲得知識的客觀條件。這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荀子把知識看作工具,已有知識可以爲人利用來獲得更多的新知識,發展思維能力;二是他認爲一個人能做出成就的大小,就在於能否“善假於物”,亦即能否善於學習,利用已有知識和獲得的知識的有利條件。荀子認爲:人雖然具有徵服自然、改造自然、認識自然界客觀規律的能力,但是人又由於感知器官的作用的限制而使人的這些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侷限。
因此,人要充分發揮這些能力,就必須學會善於利用自然,以增加人的感知器官的功能。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善於利用已有的知識,發揮各種學習條件的作用,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智能,使人心理得到更高水平的發展。他用假輿馬而致千里,假舟楫而絕江河的比喻,說明了有學問的君子與一般人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他善於利用外物而求知罷了。上至孟子,也有這個“善假於物”的思想。如孟子說:“就是有離婁的目力,魯班的技巧,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就是有師曠審音的耳力,如果不用六律,便不能校正五音;聖人既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目力的作用,又用圓規曲尺、水準器、繩墨,來製作方的、圓的、平的、直的東西,那麼,這些東西便用之不盡了;既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耳力的作用,又用六律來校正五音,各種音階也就運用無窮了。”(《離婁上》)同樣,學習若能在充分發揮感知、思維能力的同時,善於利用外界條件,發揮各種求知工具之效能,便能自然延伸人的大腦和感知器官,擴大了人的求知範圍,學到更多的知識。古人的這種“善假於物”的學習方法,給了我們頗多啓發。當今時代,知識資訊十分豐富,學習條件極其優越,莘莘學子,誰能重視運用“善假於物”的學習方法,誰就能取得更大的學習效果。
TAGS:假於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