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課前預習的實用方法與步驟

學問君 人氣:8.47K
(1)學生在校的學習, 必須是高效的, 快速的, 只有這樣, 才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課前預習就是高效快速學習的基礎.課前預習可以初步瞭解新教材的內容和思路, 做到提前思考;可以把教材中容易解決的問題先解決掉, 掃清學習上的"攔路虎";可以發現知識上的薄弱環節, 抓緊複習鞏固.

課前預習的實用方法與步驟

(2)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聽課的效果.學生聽課, 大致有這樣兩種情況: 雖全神貫注聽講, 但自己進行分析的機會甚少, 或者有聞必錄, 手用得多, 腦用得少;帶着預習解決不了的問題去聽課, 就能手腦並用.前一種同學, 沒有思想準備, 又做筆記又聽講, 十分緊張, 沒有精力去思考問題, 新舊知識銜接不上, 又不能停下聽講去問同學或查書, 一步跟不上, 步步跟不上, 長此以往, 會造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3)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記筆記的能力.透過預習, 對新課內容心中有數, 課堂筆記就可以抓住講授中的重點、難點、疑點, 有選擇地加以記錄.不預習, 聽課時不知道哪些是書上有的, 哪些是老師補充的, 哪些是重點, 哪些是關鍵, 忙着聽、忙着記, "眉毛鬍子一把抓", 這種"錄音機"式的筆記, 除了能鍛鍊速記能力外, 絲毫無助於思維能力的提高.

(4)課前預習能夠培養自學能力.有人說, 預習是自學的演習, 的確是這樣.我們正處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 總有一天要走向社會, 那就要靠自學來獲取知識.如果在中學時代, 能夠透過預習, 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就能爲將來到高一級學校深造或走向社會的學習帶來很大好處.將來, 就不會在大量更新的知識面前無所措手足, 就不會落在時代的後面.至於預習的方式, 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和個人的情況, 選擇以下幾種: ① 瞭解基本內容, 掃清字詞障礙的瀏覽式;②圈點、勾線、批註、摘抄的評點式;③研討課文重點、難點的探討式;④試做各種練習的技能訓練式;⑤從複習舊知識轉入接受新知識的複習式;⑥精讀博覽、拓寬知識面的輔助式, 等等.

下面着重介紹兩種課前預習的操作方法: 閱讀法和回顧法.閱讀法注重對新學的知識的理解;回顧法注重對已學知識的複習.

第一種課前預習實用方法: 閱讀法.預習首先要"讀進去".要細讀、深思;對讀不懂的地方和思不透之處, 要提出疑點, 找出問題, 帶着這些疑問上課, 力爭聽懂, 以便取得較好的效果.

預習開始的時候, 首先從頭到尾把課文朗讀一遍或默讀一遍, 邊讀邊思考: 新課文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是按什麼思路來闡述的? 這個思路的道理是什麼? 讀過之後懂不懂? 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用筆記錄在預習筆記本上.

這種預習方法, 表層目的是對新課文知識的預習, 深層目的是以此理出一條檢驗自己學識的水平線.看在獨立學習情況下, 自己能掌握住多少內容.上課的時候, 除了聽老師講課以外, 還要比較一下, 自己的理解和老師的講解有哪些差距, 這種差距是屬於知識方面的, 還是方法上的, 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補短的目標.

經過閱讀預習以後仍不能理解的那部分內容, 不必強求理解, 把它記下來作爲聽課的重點.

第一步: 縱覽章節

爲什麼要縱覽、概括閱讀呢? 這裏有兩個很實際的理由:

(1)縱覽會幫助你掌握背景知識.如果對一個指定章節的內容, 你事先一無所知, 那麼閱讀和理解這個章節會既慢又困難.可一旦你在這樣的章節裏讀到一個熟悉的觀點——即你認出是以前曾學到過的東西, 就可讀得快些, 理解得深一些.差別就在於先前的背景知識, 而縱覽則能使你很迅速地掌握背景知識.

在縱覽一個章節時, 可以讀一讀部分或段落的主次標題, 來發現並抓住主題, 讀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話來瞭解其思想, 瀏覽一下詞語, 可熟悉書中的人名和地名, 閱讀第一段能幫助你瞭解該章的總目的, 閱讀本章末尾的摘要段落, 你就能有一個總的看法.當然, 這樣對書中的思想和事實你不會非常瞭解, 但是, 以後在你仔細閱讀中遇到它們的時候你就幾乎會像老朋友一樣把它們認出來, 而這種熟悉感能夠給予你信心並提高你的理解力.(2)通讀章節可以提供事前的組織者.對章節一般內容的熟悉, 能夠形成學習上的事前組織者.熟悉的標誌可以充作標題或類目, 將思想、事實以及細節都集中在裏面.所謂的"磁力中心", 把事實、思想和細節像磁鐵吸鐵屑一樣吸在它的周圍.

TAGS:課前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