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小學生日記>

精選小學生數學日記範文九篇

學問君 人氣:1.41W

一天終於結束了,你有什麼總結呢?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數學日記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小學生數學日記範文九篇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1

20xx年6月10日 星期三 天氣:晴

老師在快樂七班羣裏發出了呼救。我們班李一嘯被困在數學樂園島,數學國王要求他解決一個疑難問題才能離開小島,否則將永遠不能離開,誰能幫幫他。當我知道這個消息時,我心焦如焚,只恨自己沒有一對大翅膀飛到小島去解救朋友。

可是我一看解救的辦法,卻傻了。這道題好難。唉!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爲了朋友還是要試一試。

題目是這樣的:如果10人站一排,則多出1人;如果9人站一排,則多出 1人;如果 8人站一排,則少出1人。請問有多少人?

看着題目就有點意思,該從哪入手呢?我冥思苦想了半天都沒有收穫,想要放棄了,突然想到了黃老師,有老師在啥事都能解決。我試着給黃老師發了條資訊。很快老師就給我回信了。告訴我,先想10和9同時能被哪些數整除,再想8能被哪些數整除。 我想:如果要被9和10同時整除有90、180、270、360、450、540、630?因爲站一排多一人所以都要加1;而8人站1排還少了1人,所以要用他們3個數的公倍數除以8以後餘數爲7,就表明站一排少1人了。

我列了算式如下:

(90+1)÷8=123(180+1÷8=225

(270+1)÷8=337

答:有271人

雖然解題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讓我想放棄,可我媽媽一直鼓勵我不能輕易放棄。我解答出了這一題,關鍵是要感謝我的領路人—黃老師,沒有老師的指導,我很難快速完成這一題。解題過程雖很艱辛 ,但既幫助朋友脫離小島,自己又享受了快樂的解題過程,何樂而不爲呢?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2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購物、設計等都用着它。在這兒,我談一談在家中處理家務,它也跟數學有緊密的聯繫。

設想一下,你要做以下幾件事:燒水(5分鐘),掃地(8分鐘),倒垃圾(3分鐘),拖地(7分鐘)。如果真按常規方法就要將5、8、3、7相加,得5+8+3+7=23(分)。但仔細一想,實際在燒水的五分鐘時完全可以做接下來的掃地這件事,這樣就省下了一部分時間。則(8—5)+3+7=13(分)。

還有烙餅,餅雖然好吃,但是還有不少學問呢。那天,媽媽要我幫她烙餅。烙餅時,我突然想到如何烙餅能夠節省時間?假設有三個餅,兩面都要烙,一個平底鍋能放下兩張餅,烙一次需要一分鐘,則最少烙完的時間是多少?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會這樣做: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拿出兩張餅,放進最後一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則1+1+1+1=4(分)。而省時做法則是: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拿出其中一張餅,放進另一張餅烙,將在鍋裏的另一張已烙好一面的餅翻過來繼續烙(1分鐘)→拿出一張餅,再放進另一張半熟的餅,將另放在鍋裏的一張餅翻過來繼續烙(1分鐘)。則1+1+1=3(分)。

想到這兒以後,我驚訝數學的實用性,不由得喜不自勝。烙餅,對我來說已成了一件趣事。在餅的香味中,我一邊開心的品嚐着,一邊想着數學的作用及普遍性,更加佩服、喜歡它了。

現在,大家應該體會到了數學的神奇了吧,我可是深深的迷上了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把它運用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用數學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創造更簡潔,更舒適的生活。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3

寒假媽媽帶我去參觀她的朋友在華僑城新開的會所,在會所裏我遇到了一個小姐姐,比我大一歲。我和樂樂姐姐一見如故,我們有很多相同的興趣愛好呢,比如:逛書店。

這不,會所的旁邊有一家書店,我倆就走進去了,哇!裏邊還有3D畫呢。當然有很多書,也有一些學習用品和小玩具。我們一邊看一邊選,每人各選了兩樣。媽媽和阿姨讓我們自己算需要花多少錢,我們就安靜下來用心算:

樂樂姐姐選了一本書10元,一個小玩具2元,那麼……哈哈,這個簡單,我倆一拍手,異口同聲地說:“10+2=12!”我選了一套卡片20元,一把小扇子6元,20+6=26,YES!

阿姨直誇我們算得快,從兜裏掏出100,說:“你們去買單吧,算算要找多少錢?”,這次樂樂姐姐先算出來,因爲她上二年級了,學過借位減法。我雖然慢了點,也用自己的方法算了出來。我先用100——30=70,再用70—8=62。樂樂姐姐並沒有因爲我算得慢就嘲笑我,還鼓勵我呢!

我們付完錢,把找零還給了阿姨,然後高高興興地手牽着手出去玩兒了。數學真好,真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用到。在超市買菜,媽媽也會讓我自己算。今天還增進了我和樂樂姐姐之間的友誼。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4

你以前聽說過“雞兔同籠”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裏,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裏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5

前兩天,上高中的哥哥來我家做客,媽媽總誇他的數學好,讓他教我數學。哥哥教我的知識可奇怪了,他不是讓我乖乖地坐坐在椅子上學,而是帶我出去邊玩邊學。

當我們走出家門時,哥哥指着大門說:“這是什麼形?”我笑着說:“這不是長方形嗎?有什麼難的。”“你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怎麼算嗎?”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長方形的周長是(長+寬)*2,面積是長*寬。”哥哥點點頭說:“回答的真好。"我們走下樓梯,哥哥又說:“你數一數,這樓梯有幾級?”我心想:哥哥肯定又要給我出題目了,於是我低下頭數了一下共12級。“那我們從一樓到七樓一共有幾級?”哥哥笑着說。我撓了撓頭說:“7-1=6,每一層有12級,那不是72級嗎?”哥哥誇我說:“真聰明”,我紅了紅臉說:“這有什麼難的。"接着又問:“你一天要走幾級嗎?這可難倒我了,我又不知道一天要走幾次?”那你好好想想上下樓一共有幾次,這不就算出來了嗎?”“哦”我恍然大悟。哥哥對我說:“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你看街道上有幾棵樹,每兩棵樹之間有多長,你就可以知道這條街道有多長,你再看看菜市場裏那可是數學練習冊啊!

原來我們只要多觀察,就能發現生活上有很多數學。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6

今天,我去學校回家後,包好書皮,就開始計算這學期我支出的費用。

首先是學費。學費410元,加上飲水費20元,共430元。接着是奧林匹克數學學校的收費180元,估計還要20元的乘車費用,共200元。還有練習本的錢:《課課通》2本21·5元;《英語練習》1本9·9元;2本《試卷課課通》15·9元;《江蘇大試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學習用費: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費: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元)。“還有什麼呢?”我咬着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習用品。”哎,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一隻筆袋8元,一隻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xx·8(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xx·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約用錢呀!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7

今天是10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爲今天是中秋節和國慶節。爺爺說 晚飯的時候,有客人會來我們家吃飯,所以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一大早就去菜市場買菜了。

到了菜市場,人山人海,裏面的菜各種各樣,五花八門。我和媽媽要買的菜是:一隻雞、一條魚、油豆腐、青菜,還要買一份酸酒鴨。

首先我們去買雞了,一隻雞8元錢一斤,媽媽就去市場上買了一個4斤的雞,買完之後媽媽問我:“一隻雞,8元錢一斤,我買了一個4斤的雞,總共多少錢?”我算了一下:8×4=32(元)我說:“總共32元。”媽媽說:“你真厲害。”

我們接下來就買魚。媽媽選了一條紅鯉魚就買了,還問我:“魚10元錢一斤,我買的魚是1.5斤的 ,這條魚多少錢?”10×1.5=15(元),“15元。”媽媽誇獎了我一番。

接着我們就買油豆腐了。媽媽買了2斤油豆腐,一斤油豆腐7元。我心想:媽媽待會兒,肯定還會問我,我先計算吧,2×7=14(元),媽媽張開口的時候,我就說:“14元。”“你真棒!”

我和媽媽再去買青菜。3元的青菜,買了2斤。2X3=6(元),“6元。”

回家的時候,我和媽媽還買了32元錢的酸酒鴨 ,就回家了 。下午的時候,吃完飯,媽媽問我,今天買這些菜,總共花了多少錢?32+15+14+6+32=99(元)“總共99元錢。”“你真是太厲害了,這麼難你都會。”媽媽又誇獎了我一番。

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就像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8

今天媽媽給我出了一道題3ⅹ3=?我心裏暗暗自笑,想,虧媽媽以前讀過那麼多年書呢!竟然問出這麼幼稚問題。於是我心不在焉回答道:“3ⅹ3=9。”媽媽又問我33ⅹ33=?我用筆在草稿紙上算了一下得1089,就立刻回答。

接着媽媽又問333ⅹ333=?我又筆算了一下得110889,於是又一次回答了媽媽問題。媽媽好像不滿足似,又問3333ⅹ3333=?我一下子愣住了。這是媽媽不在問了,而是問我有沒有發現了什麼規律。我仔仔細細地把每一次答案看了看,終於明白了。原來每一個得數個位都是9,十位都是8,而最高位都是1。每當兩個因數多1個3,那1和8就各增加1個。從這裏我馬上答到得11108889。還知道我們可以利用這個規律算出許多題目。我立刻告訴媽媽這個規律,媽媽臉上露出燦爛笑容。

這時,我才深深地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道理。這體會到只要認真觀察,沒有什麼事會難倒我們。

小學生數學日記 篇9

“整天就知道玩玩玩,懂不懂看看書。”五一黃金週,正當我玩的開心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個美女的聲音傳過來。不看就知道,是我的媽媽在教訓我。“媽媽,我作業早做好了。”我嘟着嘴還了一句。“那我來考考你,你要是做對了,我就獎勵你玩一天。”哎,媽媽又要檢查我的.學習情況了。我時常提醒媽媽不叫動氣,否則影響美容的。

媽媽出題了:“有一個等腰三角形,其中兩條邊的長度分別9釐米和4釐米。你算算,這個三角形的周長可能是多少?”我一聽太簡單了,真有點不想做,但一想到玩一天,做就做想嘛。我知道這道題的焦點在結論的多樣性中,這個嘛我的數學老師講過多次了,說這叫新課程。

於是我開始分析:“如果把9釐米的邊看作腰,這個三角形的周長就是9*2+4=22釐米。如果我把4釐米的邊看做腰的話,那麼這個三角形的周長就是:4*2+9=17釐米。”三下五除二,我得意的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告訴了媽媽。媽媽笑了笑說:“你想得很好,但你敢對自己的結果負責嗎?你去把你剛纔考慮到的兩個三角形搭出來給我看看”。

只要不讓我學習,搭個三角形有什麼不行的,搭就搭。我喜滋滋的去做三角形了。第一個三角形很快搭好了,我如法炮製,可奇怪的是我擺來擺去,可是任我怎麼擺,我總不是不能把腰是4釐米,底邊是9釐米的三角形拼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啊?看來我前面分析的第二種計算方法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兩根4釐米長的小棒和一根9釐米長的小棒,不可能拼成一個三角形。我搭着腦袋把自己的結果告訴了媽媽。媽媽笑笑說:“學習一定要注意聯繫實際,要學會對自己的結果負責任,不能想當然。”

媽媽拋下這句話就做家務去了。我很不服氣,是不是媽媽給我出了一下特殊的條件,其它情況也不這種可能嗎?於是,我繼續自己的實驗。原來4釐米與4釐米合起來也才8釐米,沒9釐米長,當然拼不成,至少要一樣長嘛。於是我將另一根換成5釐米,一拼還是不行,換成5.5釐米,行了。5.4呢?我有意縮短了一段,還是行。我似費明白了什麼。兩根短棒合起來要比9釐米長才行。這是不是真的?於是我又翻開數學書,量了很多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結果發現兩邊加起來都比另一邊大,我還是不相信,自己又畫了10多個任意的三角形,量了再加,結果還是一樣。我相信了:三角形不管哪兩邊的和都是大於所對的哪個邊的。我開始有點興奮了,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你誤導,這明明不行,你叫我怎麼擺得出來?”媽媽及時表揚了我學習數學的方法很科學。

五一節後上學,我把這個故事在班會上講給同學們聽了,講完後得意地問大家有無問題,沒想到班長大聲問:“你的發現很了不起,但我們想知道爲什麼?”這下可把我難倒了。同學們:你們知道爲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