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文藝體育>

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2.68W

導讀:在鋼琴考級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學生只注重手指孤立地、機械地高擡,使鋼琴的聲音又乾又硬,毫無音樂的美感。有的學生句法混亂,使聽者不知所云。小編認爲,彈鋼琴要講究音質,在鋼琴演奏實踐中不斷加強藝術修養從而提高鋼琴演奏水平。這個教學課題值得探討和深思。

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一、 關於“入”的問題

日本鈴木教學法中,提倡給孩子們聽最好的音樂,請最好的老師,演奏最好的樂器。鈴木鎮一把給孩子們聽最好的音樂放在第一位,可見聽音樂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聽”是一個接受的過程。作爲教師,應當先把學生帶入音樂中,從單音開始就要重視音樂的音質,讓他們認識到美好聲音的重要性。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運用音樂的語言,做好分句,掌握好呼吸,學會從容而流暢地表達音樂。另一方面,鋼琴教師示範性的教學,從感性上給學生樹立一種正確的彈奏意識,使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美育教育以及藝術薰陶。鋼琴音樂的藝術表現力在於對音樂形象、意境的刻畫和烘托,從而體現音樂風格。

學習鋼琴的過程應該是建立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音樂。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充分利用感覺器官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1.聽。無論中外音樂,都需要聽,讓現成的音樂感動自己,使自己進入音樂中,成爲受益者。在欣賞中,注重掌握音樂的意境、情緒、風格等,繼而對觸鍵、力度、速度、句法、層次、音色等各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這樣可以避免把所有的曲子彈成一個味道。

2.看。比如鋼琴教師準確而富有感染力的示範,使學生大開眼界。去音樂會現場或有條件可以聽大師們的演奏,逐步提高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現代聲像技術的發展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觀摩機會。

3.想。透過主動積極地學習,把零亂的、片斷的、分散的資訊逐漸整合內化爲完整的、客觀的知識,透徹地瞭解作品的曲式結構、旋律特點、奏法及音響要求。因爲“一首樂曲的正確演繹,來源於正確的理解,而這又得完全依靠細緻的正確視譜”。所以,全面深刻地瞭解音樂是準確詮釋音樂的前提。

二、 關於“出”的問題

鋼琴家魯賓斯坦說:“我的樂感所考慮的是把音符和樂譜背後真正的含義表達出來。”音樂是聲音的語言,對樂譜深入細緻的研究始終是彈琴的出發點。

首先,豐富的音色,淳靜的音質往往更能打動聽衆。好的鋼琴音樂聲音是第一位的,所以從入門起就堅持不懈地學彈優美的音質,並把技術訓練同聲音的要求完美地結合起來。拉赫瑪尼諾夫認爲:“應當在作品中看到音樂聯繫的基本特點,他應當懂得,是什麼東西使這個作品完整、有條理、有力或是優雅,他應當知道怎樣去表現這些因素。”大師提到的這些都要有一個積累過程,把演奏者內心的感受在充分尊重作曲家的基礎上,對鋼琴作品作進一步的提升,因爲新的創造更具有魅力。這個過程是建立在更深刻的理性基礎之上。我國著名鋼琴教育家朱工一先生提倡“要分析樂曲,以多種手段表現音樂內容”。鋼琴是多聲部的樂器,把握好每條旋律,才能最終把作品演繹得更加生動並富有感染力。

其次,是對音樂內容的準確理解和深刻領會。“偉大的鋼琴家魯賓斯坦和李斯特有着淵博的知識,他們對包括全部分支的鋼琴文獻進行了研究。”由此可見,優秀的鋼琴家的演奏往往含蓄而深刻,樸素而自然。比如在巴洛克風格中,音樂的旋律均衡、嚴謹。每條旋律的層次感要求很明確,在彈奏練習中就要訓練“設計思維”,即在音響沒有發出前,就預先把音樂設計得是薄一些,還是厚一些,做到心中有數,這種練習往往最能得到全面的鍛鍊。音樂表現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最直接的手段。其中,對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內心聽覺能力的培養兩方面尤爲突出。每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價值取向、教育背景等都不同,對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各有紛呈,但深入體會理解音樂,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和藝術水平,用深厚而紮實的藝術功底去表現優秀作品始終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