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文藝體育>

中國民族服裝現今發展的背後

學問君 人氣:1.75W

隨着奧運會、世博會的舉辦,中國的優秀民族服裝文化更應走向世界,體現時代的光輝,並在此基礎上繼續發掘其豐厚蘊含,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揚其精華,勇於創新,厚積薄發,敢於沿襲文明又創造文明,使“中式服裝”穿衣理念、設計、材料、工藝、裝飾技藝等長盛不衰的同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使“洋爲中用,古爲今用”的款式不斷涌現。那麼既融合了56個民族的悠久歷史,又體現了極具東方特色的含蓄美,這就是中國的“國粹”——唐裝與旗袍。

中國民族服裝現今發展的背後

對此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國強表示,雖然當代中國民族服裝產業發展了近30年,卻一直沒有完全擺脫低端製造的地位,爲了更加融入全球產業鏈,中國服裝企業就必須走品牌發展道路。品牌發展是很長的階段,再有5年、10年,中國民族服裝企業和世界的距離就會更近。

陳國強表示,中國民族服裝產業發展是傳統服裝產業的發展道路,就服裝談服裝,就製造談製造,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世界的一些大牌發展不僅僅是在本土有影響力,包括它的市場的佔有,企業文化的全球傳播,服務的全球外包,資源的全球配置,這是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品牌發展道路,是值得我們企業進行很好地借鑑的。我們的服裝產業現在與金融合作,與IT合作,與創意合作,這種跨界的合作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們中國新一代民族服裝唐裝旗袍產業人正在努力的方向。

唐裝·旗袍“復甦”任重道遠

去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的“百年唐裝和旗袍展”上,展示了從清末到上世紀末的118款唐裝和旗袍,當中3件借展於上海宋慶齡舊居紀念館,是宋慶齡生前穿過的;剩下的半數之上由服飾史專業人士、上海藝術研究所周汛、高春明研究員耗費30年心力征集而來的。面對展會上林林總總的唐裝和旗袍,不由使人發問:唐裝和旗袍對今人來說,到底是該進博物館陳列,還是可以發揚光大,使之成爲中國婦女的重要服裝樣式之一?

高春明說,唐裝和旗袍原爲滿族服裝,1644年紀滿族入關,滿族唐裝和旗袍的很多元素漸爲漢族婦女接收,遂發展成爲濁樵婦女的尋常服飾,曾一度成爲近代中國婦女“國服”。《民國服制條例》中規定“正裝”:男裝,長衫馬褂;女裝,唐裝和旗袍。

唐裝和旗袍記載了一個時期服飾文化的發展歷程,是中國近代社會重要的歷史記憶。上世紀20時代末,上海得風氣之先,服裝風氣幾與歐美同步,唐裝和旗袍的式樣出現顯而易見變化,如縮短長度,收緊腰身,顯示“曲線美”等。這種“海派唐裝和旗袍”與最早滿族的唐裝和旗袍已大相徑庭,除保留原有的核心元素唐裝和旗袍外,在裁剪、裝飾、質地、趣味上均有所創新,融入了現代社會的韻律與風度。

上世紀50時代後,因爲種種緣由,唐裝和旗袍退出了女裝的歷史舞臺,在中國民間一度絕跡。特別是現代成衣化發展,對唐裝和旗袍的傳統制作技能衝擊巨大,唐裝和旗袍手工技藝也漸漸沒落;甚至連記載唐裝和旗袍風貌的文獻、圖片、實物還有歷史記憶,也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一點流失。直至上世紀80時代後,伴隨中國的變革開放和經濟復甦,唐裝和旗袍這種擁有鮮明民族特點、曾爲中國婦女喜愛的`服裝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唐裝和旗袍必需變革發展

高春明說,維護的最佳方式是發展和傳承。要使唐裝和旗袍成爲今日國人的重要服飾之一,必需使之適宜社會審美觀念的變遷和生活節奏的變化。

唐裝和旗袍之所以能盛行百年之上,是因它的不間斷變化以適應人們的審美和生活需求。上世紀30時代,唐裝和旗袍樣式在傳統的基礎上,依據歐美盛行風氣不間斷創新,製作上多采取西化處理,面料也因爲紡織品的許多進口而極爲豐裕。抗日戰爭時期,唐裝和旗袍以簡單實用爲尚,但造型依然注重強調人的身體曲線,唐裝和旗袍擺線從小腿上部移至膝蓋處,有變短的趨勢。後期還出現一類介乎於唐裝和旗袍與西式裙裝之間的改進唐裝和旗袍,使之愈加合體與實用。

唐裝和旗袍如何適宜今日人們的社會消費心理、風氣習俗、審美取向和工藝水平,多元化發展,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女人在不同場合的穿着需求,將是服飾專業人士研究的重要話題。

要使唐裝和旗袍成爲“正裝”,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繼“百年唐裝和旗袍展”後,上海藝術研究所等還將推及大很多傳媒綜藝時裝秀“海上花·百年唐裝和旗袍大型展演”,設計師們將復原設計近百款百年來各個時期不同樣式的唐裝和旗袍。來自上海社科院、上海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等單位的專業人士學者,將對唐裝和旗袍的研究、收藏、維護與弘揚展開普遍而系統的學術討論;還將成立“中國唐裝和旗袍研究協會”,建立唐裝和旗袍製作基地和服飾博物館,彙集唐裝和旗袍復原品、傳世實物、文獻資料、圖片資料,使唐裝和旗袍製作基地和唐裝和旗袍博物館成爲維護、傳承、發展唐裝和旗袍文化的重要平臺。

TAGS:民族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