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教學論文寫作建議

學問君 人氣:1.66W

作爲一箇中學教師,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從事教學科研,這是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教學論文寫作建議,供大家閱讀檢視

教學論文寫作建議

  一

1.主題研究,解決理論的睏乏

我最喜歡的閱讀方式就是主題式閱讀,例如確立一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的主題,這是一個非常廣的範圍,接着圍繞這個主題閱讀,可以閱讀《美的歷程》《談美》《實用美學》等書籍,也可以閱讀大量的有關審美主題的論文,在不斷閱讀和比較的基礎上,往往會引發自己的共鳴,觸發你的靈感,於是下筆成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學的研究,還需要一種鍥而不捨的韌性,對於一個理念的研究,不僅需要鑽研,同時還需要一個初識——理解——深入的持之以恆的過程。

比如關於“對話”,我先後寫了《消除實踐偏差,打造對話通道》《對話,生成課堂教學精彩》《關注“生成性”課堂中的問題》《問題的生成與發現》,作了題爲“憑藉有效生成,積極展開對話”的學術講座。後來,又將對話理念從閱讀遷移到寫作,逆向切入寫了《初中生作文對話失語現象剖析》,接着又寫了《閱讀,讓“我”站起來——初中語文主體體驗缺失成因淺探》。可以說,對同一個“對話”問題,研究的落點從概念“對話”,到問題的“生成”、教師的引領、教學的主體等,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持續不斷地探究着,思維也逐漸由晦暗走向明晰。

2.植根課堂,尋找論文的源頭

中學教師搞研究,與大學教師不同的是,前者重實踐,後者重理論。因此,擁有三尺講臺的課堂成了教師寫論文的源頭活水。

(1)關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

許多時候,課堂上陡然生成的問題,預設之外的課堂精彩,無不可以成爲一篇論文的素材。

2008年一場大雪,我讓學生即興到黑板上作詩,複習《詠雪》,課後寫了《情趣盎然賞雪課》;

上完綜合性學習《戲曲大世界》,寫了《語文課因注入活水更精彩》;

討論完《醉翁亭記》中的圖片,寫就《巧用圖片串教學》;

上完《從百革園到三味書屋》,寫就《三味書屋“味”如何?》;

比較閱讀完《出師表》和《三國演義》中的相關片段後,寫就《定位文言取向,厚實文字內涵》……

還有很多。帶着思維在教學,因此才擁有無窮的“源頭”。

(2)深度解讀文字的內容

孫紹振教授曾說:“語文教師,卻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獨特的領悟、探索和發現。”他提倡對文字的細讀,提出教師“要解決這些微觀的問題,不但要有深厚的宏觀學養,而且要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功夫,這種功夫,不是一般的,而是過硬的功夫。而這種過硬的功夫特點,就是於細微之處見精神,越是細微,越是尖端,越是有學術水平”。不過要細讀文字,

切入角度一定要小,可以選其中一點來寫。

如從教學難點入手:《雷電頌》教學難點解讀;

從語境入手:多元語境解讀魯迅《故鄉》的悲劇意蘊;

從成因入手:急功近利,痛失仲永——解讀仲永悲劇的原因;

從形象入手:簡述《陳涉世家》中陳勝的形象;

從美點賞析入手:文苑奇葩,綻放異彩——《木蘭詩》與《木蘭辭》比較賞析;

從情感入手:花開花落,情斷何處?——賞讀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等。

我們也不妨看一下孫紹振教授的文字切入點:

《祝福》中的那個“我”爲什麼會有負疚之感?

《孔乙己》在藝術上成熟在哪裏?

《愚公移山》中“愚”和“智”該如何分析?

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用兩節文字介紹長媽媽的名字,是不是多餘?等等。

正是這樣的微觀切入角度,成就了孫教授的《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正如孫教授自言:“這正是智慧的尖端,生命的高峯體驗。”

(3)關注最新考點的動向

對中考的研究可從四方面入手:

一是中考試題的研究;

二是複習備考研究;

三是中考與教材研究;

四是中考與學生心理素質研究。

當然要寫好這類文章,你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也就是找到你分析的理論依據,讓人家信服,常用的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相關要求和目標、有關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其次,要注意解題方法的指導研究,實際上,一線教師和學生最歡迎的文章是解題指導文章,因爲這類文章對他們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作爲初寫論文者,最易入手的是研究試題,因爲教學實際其實就是與題目打交道。研究試題也有技巧,就是選擇試題要有代表性,如中考題最熱,其次是競賽題,再次就是各種綜合題,即,使用人數越多,影響越大的題目,越適合拿來作分析。

  二

寫作論文自然也離不開素材,論文的素材必須從教育教學實踐中來。怎樣積累素材呢?

1.勤寫教學後記。

一堂課之後,作爲執教者都應該是有收穫的,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無論是來自於教師本身的,還是學生方面的,無論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都應一一記錄在冊。有時可能一堂課下來就有一篇論文誕生,也可能在以後的寫作中會用到某天教學後記中的內容。

2.進行課後反思。

無論是來自於教師本身的,還是學生方面的,點滴思考都應一一記錄在冊。對某個環節、某課、某個單元,都應及時反思,多作自我總結,然後記錄下來。這是其一。其二,多學學人家的經驗,創造性地運用於自己的教學之中,再聯繫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進行反思,並將收穫加以提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閃光的思考點,在寫作時就會成爲有用的材料。

3.記錄名家名言。

有條件的話,多讀讀教育教學專著,記錄其中的精華。沒條件的話,只要多看看教育教學雜誌,也能記錄一些零碎的名家名言,在以後的寫作中可以用來作論文的依據。

4.訂閱教學雜誌。

每個教師手頭都必須擁有幾本權威性的教學雜誌。寫論文時應該瞭解,別人已經說到怎樣的程度了,你應該如何說,才能不重複,纔能有新意,可以是理論上的完善,也可以是在實踐上加以論證,這就是你的創新。“全盤拋棄”和“一律引進”均是不可取的,應該懂得取捨,初中教師最需要的是理論上的加強。

5.多讀書好學習。

此處不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