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提綱>

公司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探討提綱

學問君 人氣:1.33W

導語:隨着知識經濟的極大發展,企業的經營管理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企業中“人”的地位不斷提高。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公司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的探討提綱,歡迎閱讀!

公司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探討提綱

題目:公司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探討

摘要:隨着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經濟領域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傳統商品經營中的市場競爭,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越來越劇烈。而中國加入WTO以後,更使得國內許多企業家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局勢,如何增強實力,把握機遇,迎接挑戰,"與狼共舞",這是擺在國內廣大企業家面前的`重要課題。提出了"企業教育化經營和員工學習化生存"的新理念。

隨着知識經濟的極大發展,企業的經營管理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企業中“人”的地位不斷提高,企業開始要求員工更廣泛、更積極地投入企業運作,並透過員工不斷的學習和自身能力素質的提高,來達到企業繁榮和發展的目標。這種知識經濟所倡導的管理模式,也可以稱之爲“人本主義”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正在爲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採納。正如荷蘭學者霍夫斯坦特所指出的,在過去的研究中,理論家和企業家都忽視了文化與管理的關係,這是管理學發展的一大弱點。而事實上,管理不是處理具體的東西,而是處理對於“人”有意義的信號,這種信號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滲透於管理和組織的全過程。

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和層次的產物,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層次和高度的標誌。因此,要建立企業文化,企業至少應達到一些起碼的要求和標準,如一定的規模、一定數量的員工、合理的體制、規範的管理、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等等。很難設想,一個大排擋、小食店、雜貨鋪或者具有濃厚宗族色彩、家族式管理的企業能夠談得上什麼企業文化。

本文由五部分構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基本理論;第二部分描寫了我公司的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發展現狀;第三部分反映推行公司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過程中表現出突出的問題點;第四部分提出了公司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方案在公司取得成果與發展重要性;第五部分總結了公司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在公司持續改進.

目 錄

摘 要………………………………………………………………………………………I

Abstract………………………………………………………………………………………II

引 言……………………………………………………………………………………… 1

一. 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基本理論………………………………………………… 2

1. 企業文化基本理論……………………………………………………………………… 2

2. 企業文化建設…………………………………………………………………………… 7

3. 企業文化推行…………………………………………………………………………… 15

二. 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發展現狀……………………………………………………… 18

1. 企業文化的總體發展狀況……………………………………………………………… 18

2. 我公司企業文化的發展現狀…………………………………………………………… 22

3. 我國與外國企業文化的對比…………………………………………………………… 24

三. 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推行問題………………………………………………… 25

1. 企業文化在公司的形成………………………………………………………………… 25

2. 我公司企業文化發展的依據…………………………………………………………… 28

3. 我公司企業文化的發展的問題弊端…………………………………………………… 33

四. 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取得成果與發展重要性………………………………… 35

1. 企業文化在我公司的成就……………………………………………………………… 35

2. 企業文的化發展在公司的關係………………………………………………………… 39

五. 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持續改進………………………………………………… 42

1. 企業文化在我公司的協調……………………………………………………………… 42

2. 企業文化與公司的關係………………………………………………………………… 45

3. 案列:企業文化在我公司的取得成績………………………………………………… 50

4. 企業文化與以人爲本的管理持續改進………………………………………………… 55

結 束 語……………………………………………………………………………………56

注 釋……………………………………………………………………………………57

致 謝……………………………………………………………………………………58

參考 文獻……………………………………………………………………………………59

附 錄……………………………………………………………………………………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