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實用】高中說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學問君 人氣:2.55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高中說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指導思想:

本課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知識的同時,得到快樂,使學生身心都得到發展。

二、說教材分析:

《乒乓球正手攻技術》是義務教育課程《體育與健康》的一篇課文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有着廣大的羣衆的基礎、完善的乒乓球設施,並且隨着我國乒乓健兒一次又一次的奧運會、世界錦標賽等各種國際大賽上奪得冠軍,人們對 乒乓球這項運動的期望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因而,我選擇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爲本課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運動進攻的一種主要技術,具有速度快、 力量大、攻擊性強、應用範圍廣泛等特點,深受廣大乒乓球愛好者的喜愛。

三、說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男生20人,女生20人。乒乓球是他們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他們具有獨立思考、判斷和很強的模仿能力,同時他們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靈敏素質且具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礎,具備了學習正手攻球技術的條件。

四、說教學方法、策略: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好動,模擬能力強等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和示範相結合的方法。

1、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運用動作操和球性練習等輔助教學。

2、結合掛圖,精講動作方法與要領,做好示範,激勵學生學習。

3、採用正誤對比法,進行集體糾錯與個別輔導。

4、設定嘗試性學習,鞏固所學內容,提高學生隨機應變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5、透過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等手段,提高學生認識水平。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讓學生實際操作,透過加強動作訓練和實戰練習完成教學重點和難點。

五、說教學任務:

1、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確定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學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關技術, 並且知道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

②技能目標:85%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術,透過練習技術動作逐漸鞏固和提高,在練習中能夠靈活運用。

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機智果斷、沉着冷靜等優良品質,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反應和思維能力。

2、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來球判斷準確,揮拍到位、用力得當

難點:身體上下肢的動作協調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一節新授課,採取分組不輪換的形式,場地與器材用到乒乓球拍:41只 乒乓球:41只,乒乓球檯:6張,教學程序如下:

(一) 課堂常規 → 1、整隊、檢查出勤2、師生問好3、宣告內容和目標

(二)熱身匯入 → 1、蛇形慢跑2、 動作操:彈動、掂球、推擋、攻球、一推一攻 3、球性練習:原地掂球

(三)探究學習正手攻球 →1、提問:如何接右側來球? 2、藉助圖解講解(出示掛圖)示範3、徒手揮拍練習(每人身體右手綁一根固定長短的繩子,固定肘關節)4、自拋反彈球正手攻練習(在1號匡中) 5、接連續球動作練習6、一人定點推擋一人攻球練習(在1號匡中)7、自主嘗試性練習(能靈活運用推擋和攻球動作)8、素質練習:並步接力比賽

(四) 恢復身心 →1、音樂放鬆(拍手歌)2、評價本課情況3、佈置歸還器材4、師生再見

七:自我評價:

本課設計亮點在於:

準備部分:採用乒乓球動作操作爲輔助教材,與本節課的基本教學相呼應,使學生在熱身的同時提早進入乒乓球學習狀態中。

基本部分:採用提問自然地匯入到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有梯度的教學步驟中練習,體現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學生更容易掌握動作技術。採用繩圈固定肘關節,限制學生擡大臂,促進他們收小臂,固定正確動作。

結束部分:將拍手與放鬆操在音樂中相結合,使學生在較好的環境中愉悅放鬆。

本次課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學生動作的易犯錯誤要及時糾正,存在個別差異,教學要區別對待。

高中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學會讚美》,將從主題選定、活動目標、方案設計和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主題選定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希望得到尊重和讚美,是人們內心深處最大的願望。小學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我意識,十分關心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更希望得到同學的讚賞。依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定設計了《學會讚美》一課。

二、活動目標

基於該階段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本節課的內容,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2、學會恰當地讚美他人,真誠地讚美他人。

3、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都是幸福、快樂的 。

三、方案設計

在教學中,我根據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標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具體特點,注重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四、活動過程:

小學中年級心理健康活動形式對於活動的參與性、情感性的要求更高。在設計活動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2、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3、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4、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下面,我具體說說是怎樣準備這一課的。

首先是課前活動

上課前,爲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我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讚美,例如:“孩子們真精神!”“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你的聲音真好聽!”??提高學生的課堂情緒,自然的引出“學會讚美”這一話題。

一、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第一個教學環節是激發興趣,感受讚美。我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動畫,聽《稱讚》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他,使他有了自信;而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聽完故事後請孩子們說說:“你喜歡這兩個小動物嗎?爲什麼?”孩子們觸景生情,暢所欲言。

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初步感受到讚美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而且也能使交往的雙方彼此喜歡。

二、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讚美是一門學問,也有一定的技巧。那麼如何去讚美別人呢?第二個環節小品引路,學會讚美我是這樣設計的:播放錄像短片《誰最會誇》,看後讓孩子討論交流:你認爲誰最會誇?爲什麼?以小品爲載體,讓學生認識到讚美別人最重要的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讚美。接下來播放兩個生活情景,引導孩子發現其中人物的閃光點進行讚美,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學會了讚美。

三、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讚美是兒童精神世界的陽光!”。所以我設計的第三個環節是參與體驗,分享讚美。透過一個活動“我來點亮那顆星”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的幸福和快樂 。活動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裏放着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着一位同學的名字,我先從中抽出一張紙條,然後請全班同學幫忙找一找被抽到同學的優點,(此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的發現別人的優點,不光學習,還有勞動、紀律、衛生、文明禮貌等),最後請被讚美的同學談談受到讚美後的心理感受。此時,老師點亮一顆星。接下來請一個孩子抽出一張紙條,大家一起來找找被抽到同學的優點,點亮第二顆星。最後是小組間同學互相讚美。教師相機點亮所有星星。

這樣,參與的人員由點到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讚美的愉悅,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從而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四、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爲了讓學生的心靈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充分感受讚美的魅力。在本節課最後一個環節總結延伸,昇華讚美中,我配樂朗誦《讚美》:同學們,請不要吝惜你的讚美,因爲讚美是春風,它能使人溫馨和快樂,

請不要小看讚美,因爲讚美是力量,它可以激發自信和希望。讚美也是心靈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便不能生長。願讚美的力量激勵每個人進步,願讚美的陽光普照在每個人的身上。

最後總結延伸: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值得我們去讚美,(相機出示圖片):辛勤的園丁、勤勞的清潔工、盡職的警察、還有保家衛國的解放軍??慷慨地送出我們的讚美吧,這樣我們的生活將充滿和煦的陽光,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透過準備這節課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讚美的巨大力量。做爲一名老師,我們更應該持之以恆的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讚美我們的學生。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甜蜜的微笑,一道讚許的目光,一個豎起的大拇指??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和反思,可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一)教材前後聯繫、地位與作用

直線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高一年級數學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中的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習直線的點斜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它們的實質,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從而對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係進行探究,進而得出直線的一般式方程,這也爲下一節學習做好準備。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與技能

掌握直線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確它的形式特徵,還有直線方程的各種形式之間的互相轉化。

(2)過程與方法

透過探究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分析、歸納、進而得出直線的一般式方程,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究的精神和學會用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課堂活動參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與互相轉化。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確定,並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重點:直線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種形式之間的互相轉化.

難點:理解直線的一般式方程

說教法

我班學生數學基礎一般,但在解題能力特別是抽象思維的能力比較欠缺。本節課對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分類討論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別是用分類討論思想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需要老師逐漸的引導。

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本節課主要採取“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相結合進行教學,同時還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增強動感和直觀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概括,歸納,使學生思維緊緊圍繞“問題”層層展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充分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學法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由學會變爲會學,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自主探究知識,逐步掌握自主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本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的內容是對上一節教學內容的延續,在上節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這屬於生產關係的範疇。經濟就是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基礎之上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的活動,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構成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爲本單元生產與經營提供了一種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本框題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的。

本框題的邏輯結構主要是由一條主線構成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公有制爲什麼是我國經濟制度的主體,其地位如何體現,它的實現形式怎樣→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這一節內容主要是一個總—分—總的邏輯結構順序,因此本課也可以採用這種總—分—總的方法進行教學。

2、重難點以及其確立的依據

重點: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因此有關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內容是本課的重點。瞭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對於我們認識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積極參加社會經濟生活大有裨益。

難點: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以及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

學生對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知識瞭解甚少,不容易理解爲什麼股份制會成爲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把握起來有些難度。對與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的問題它涉及到我國的社會性質,我國國情和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基本原理,學生分析的時候會有一定難度,因此也把它作爲本課的一個難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透過學習要使學生能夠識記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內容,各種經濟成分的含義、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理解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區分各種經濟成分,並說明它們的作用。

(2)能力目標:

重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一種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及鑑別、思考、判斷等思維能力。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辨證原理,並能用它來解釋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培養學生一種知識的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能夠擁護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認識到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有利於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種經濟成分的地位與作用。

二、說學法

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學法研究的起點,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我將採取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和製作學習卡片的方法來進行學法指導。

高一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首先,在初中,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我國初級階段的國情,“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我國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相關知識,以及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辨證原理的基本內容,學生應該能夠掌握本課的內容,高一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在經過了中考的分流之後,學生已經有了擇業意識和前途意識,因此迫切希望瞭解各行各業的一些基本情況。其次,在能力上,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理論概括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能夠理解教材當中的知識與內容。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原理,這一階段的學生希望能夠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有這種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才採用了讓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來讓學生進行學習。製作學習卡片主要是爲了強化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方便學生理解與記憶。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本框內容相對抽象和理論化一些,而且本課知識點比較多,層次多,如果按照傳統的以講授法爲主的教學的話,必然會造成散亂的印象,重難點容易被弱化。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取情景探究法和問題探究法進行教學。首先,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使學生進入學習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後,根據本課中設定的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透過相互合作來解決問題,再利用多媒體實現情景的拓展與迴歸,一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在進行問題探究時,透過教學生製作學習卡片進行學習,這樣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方便其記憶。

四、說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

首先,將本框題的主要內容劃分兩塊:其中一塊是六種經濟成分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探究來完成。另一塊是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這一部分主要以教師講解爲主。在爲了突破這一部分難點內容時在開展新課之前要給學生介紹生產力、生產關係及兩者聯繫的知識;以及讓學生了解所有制與所有制實現形式的區別。然後,在課前將學生按照位置分爲6組,給學生分發學習卡片,人手一份,最後,準備好多媒體。

設計意圖:節約課堂時間,起到一定的預習作用。可以使學生有準備地進入本堂課,帶着興趣,帶着問題,帶着目的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2、情境匯入

多媒體放映各成功人士附有就業單位的照片,來創設情境,引出本框題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匯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3、新課教學

在使學生們進入創設的情境之後,積極的引導他們暢想,“自己以後想從事什麼工作,爲什麼”,引出六種經濟成份及各自的含義、地位和作用。然後根據課前分好的組和任務,請學生代表發言。教師要幫學生明確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區別。

設計意圖:倡導學生主動參加與交流合作,變革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瞭如何思考,如何識別資訊,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對科學知識本身的興趣和熱愛,形成了自我學習和探索的精神。

承接過渡:這六種經濟成份各自是否完全不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轉入到所有制結構的學習。

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學生歸納得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教師要幫學生明確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最後由老師來總結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出髮結合書本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學會自主學習。

承接過渡:放映關於公有制經濟佔優勢及控制領域的幻燈片,引導學生進入對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學習。

設計意圖: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拓展學生的思維面和知識遷移能力。

承接過渡:那麼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有哪些呢?其中主要實現形式是什麼?爲什麼?(知識補充: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的區別。)

設計意圖:轉入到對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學習。

合作探究:讓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派代表發言。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進行討論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分析問題的實際經驗,透過學生積極主動思維,並吸收他人和集體的智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和教師的引導下加強了對理論的運用和學習,使他們不斷提高進行事實判斷、經驗概括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承接過渡:我國爲什麼要堅持這個基本經濟制度?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圖片“牛耕地”、“農業機械化生產”和“現代化溫室”主要從我國的社會性質,初級階段我國的國情,以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客觀規律來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運用圖片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掌握分析與綜合、發散思維多向思維等思維方法。

4、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本板書對教材高度概括,精心提煉,使人感到簡明準確,一目瞭然。把課本複雜知識予以簡化,不僅能更直觀的反映本課的教學要點,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此外,學生可以利用板書進行課後複習,縮短複習時間,提高複習效率。

5、課堂小結

利用多媒體和板書展現本節課的綱要,並指出重點和難點。

設計意圖:不僅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相互連接形成知識網絡,而且進一步強化對重點知識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有利於學生在課後對所學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

6、課堂練習

利用多媒體展示由易到難的練習。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並把它轉化爲讀題解題的能力,在練習中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各類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培養學習本學科的興趣。

7、課後探究

聯繫國家鼓勵青年人自主創業的時政熱點,讓學生課後查閱青年學生創業基金的實施項目,鼓勵學生將來進行自主創業。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並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樹立學生的創業意識。

五、小結

本課教學主要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重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貫徹“以人爲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2、重能力:透過合作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集體思考、知識遷移、發散思維的能力。以市場經濟生活知識來支撐,突出思想政治觀點教育;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自主生成知識,學會學習。

3.重教學: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憤,激發學生興趣。精心設計多媒體,透過形象直觀的動畫展示,以便於學生記憶、理解、掌握,提高教學效率。

4、重反饋:透過訓練來強化知識,透過運用來鞏固和提高,把知識內化爲學生的素質並形成能力。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爲人民服務的政府兩個單元,本單元在內容上是前兩個單元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內容。本框題的學習是爲後一框題作鋪墊,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往年高考的必考內容。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瞭解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瞭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力和義務。

2、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強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夠從報刊、書籍等渠道查閱、收集人民代表大會有關資料用於學習。

依據:美國心理學家加涅"爲學習設計教學"的主張(學習放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美國布魯納"發現法"(重視學生的學習信心和主動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

依據:學習的遷移性原則;皮亞傑發展心理學理論,主張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

3、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及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依據:本節內容不僅是高考的重點,也是考試易錯點。

4、說教學模式:"設疑—探究—歸納—提高".

依據:皮亞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爲學生是在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到發展;美國布魯納動機性原則,教師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內在動機,這是教學成敗異常重要的因素。

二、說教法

政治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由於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會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四、說教學過程(說下教學流程,如:由人大圖片匯入新課—學生探究和分組討論:如,人民是怎樣行使國家權力?我國的國家機關是怎樣構成的?--教師點評—小結)具體說下好點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二)圍繞中心,突出重點

(三)層層深入,突破難點

(四)歸納小結,交流感悟

(五)課後拓展,注重實踐

1、匯入新課:(2分鐘)

課件展示出:20xx年3月的兩會相關圖片。 導語設計的依據:以圖片和視頻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講授15分鐘,學生合作探究15分鐘)

(1)人民怎樣當家作主(如人民—代表—各級人大—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機關或決定國家重大事務)從這個示意圖可看出,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什麼?(提問下)

透過學生對學過知識的複習,讓學生同桌討論,總結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

以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學過知識的掌握,又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透過同桌之間討論,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能力及總結能力。

(2)肩負着人民重託(結合他的產生,他的地位,有那些權利,對人大代表是一種責任的理解,什麼樣的人可當選人大代表?)也可模議: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以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幫助人民解決問題的材料,指導學生總結人大代表和人民的關係及權力和職責。

以給出材料的方式,啓發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並能聯繫實際,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可結合今年人大會議議程分析出全國人大的職權?全國人大與其常委會的關係?)透過學生自我閱讀教材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職權及常設機關,重點討論其職權。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並,展示所收集的與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相關的圖片,和學生一起享受討論成果。

①透過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以問題教法開始,由易到難設計題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

②經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溝通的良好品質;學生的廣泛參與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綜合能力、表達能力。

③以圖片展示的形式對學生感觀上的刺激,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一、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 人民——國家的主人,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2、 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1)法律地位:

(2)產生和任期:

(3)權力:

(4)義務:

3、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

(1)地位:

(2)職權:

(3)組織體系:

5、佈置作業

針對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五、效果評估

這節課教學效果好,我透過創設情境作爲引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並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人民代表大會及其職權,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使情感得以昇華,提高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也有助於學生樹立更強的社會主任翁的意識。

結束:

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課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綱,也可以說是唯物辯證法的濃縮、結晶,是從總體上體現辯證法和唯物主義內在的有機統一的重要內容,因而在本書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節是講述世界的狀態是普遍聯繫的問題。普遍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這個問題是辯證法部分的邏輯起點,也是第二課內容的邏輯出發點。第一框主要內容講述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其中,聯繫是客觀的,但人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去改變事物,建立新的具體聯繫。這兩種說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對於初學者來說,當然就成爲難點了。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意義,對於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識記:聯繫的概念。

理解:

①事物的聯繫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之一,是人們正確地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

②事物聯繫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係。聯繫的客觀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必然性。但是,並不是說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聯繫就無法改變,而是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繫。

運用:用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

①培養學生從事物之間、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去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

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積極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

高中學生思維活躍但缺乏辯證思維,遇到問題不會變通。透過本節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客觀世界的基本特徵是普遍聯繫的,引導學生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世界觀,學會運用聯繫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和積極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

爲什麼事物的聯繫具有普遍性。

(四)教學難點

事物聯繫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係。

二、 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於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學的世界觀。哲學常識第一課講了唯物論,第二課接着講辯證法,它是第一課的引申和深化。唯物論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質、本原的物質性,而本課說明唯物辯證法的研究對象是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繫和發展,即物質世界的辯證性。學生現在往往把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內容孤立開來,所以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我採用多媒體教學與對話教學相結合,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因此我設計一個相對小但又具體的事例――前階段我們這裏發生的霍亂實例,作爲對話教學的入口,貼近學生實際。透過設計提問,創造氛圍,啓迪思維,層層設問,啓發學生思考和歸納,使學生理解生活中處處有哲學。遵循從特殊到普遍的認識秩序。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到達本節課的知識目標。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繫實際法——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最後又讓他們用所學的理論試着解決實際問題。努力使生活邏輯和哲學邏輯相結合。

思維訓練法——理論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在具體事例中,透過教師引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互動,獲得相關知識。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體現在過程中學習。

五、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首先向學生出示兩張霍亂弧菌的照片,猜猜是什麼?這就是這段時間讓我們很多人心煩意亂的霍亂弧菌。你們害怕它嗎?爲什麼?引導學生討論。有學生害怕,因爲霍亂弧菌侵入人體後,會引起人腹瀉、嘔吐、脫水等,嚴重的可能致使人死亡。有學生覺得沒有必要過多的擔心,因爲我們可以採取措施預防霍亂。

2、講述新課

得出:1、聯繫的含義

問題: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霍亂在嘉善有流行的趨勢呢?如果你是疾控中心的領導,你認爲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引起霍亂?學生討論後歸納如下:

原因一: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重點:2、事物是普遍聯繫的

接下來簡單介紹社會上有些人認爲霍亂髮生是神懲罰人類的潘多拉盒子說和盲年說,學生可以得出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是臆造的聯繫,違背世界是客觀存的物質性原理。我們不能把主觀聯繫強加給事物。

問題:我們可以透過預防措施來阻止霍亂病菌擴散,但是能消滅它與人類的聯繫嗎?爲什麼?

得出:3、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既不能強加也不能否認。具體聯繫是有條件的。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一個概念,兩個原理。

五、課堂作業

運用:請你運用今天所學的哲學道理,談談我縣應該怎樣從根本上預防霍亂的再次發生?

事物聯繫的客觀性與人的活動的關係,聯繫是客觀的,但並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繫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繫。我們掌握了霍亂與人的客觀聯繫,可以透過做好環保工作,防止霍亂再次發生。這樣進一步使學生樹立作爲人類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的道理。

六、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副板書主要用於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