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高中數學說課稿4篇

學問君 人氣:2.65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數學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高中數學說課稿4篇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本節內容的地位與重要性

"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是《高中數學》一節獨特內容。這一節課與排列、組合的基本概念有着緊密的聯繫,透過對這一節課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接受、理解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還爲日後排列、組合和二項式定理的教學做好準備,起到奠基的重要作用。

二、關於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兩個基本原理的地位和作用,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正確理解兩個基本原理的概念;

(2)使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兩個基本原理分析、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3)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樹立"由個別到一般,由一般到個別"的認識事物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觀點。

三、關於教學重點、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中學數學課程中引進的關於排列、組合的計算公式都是以兩個計數原理爲基礎的,而一些較複雜的排列、組合應用題的求解,更是離不開兩個基本原理,所以正確理解兩個基本原理並能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本章的重點內容。

正確使用兩個基本原理的前提是要學生清楚兩個基本原理使用的條件。而原理中提到的分步和分類,學生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深刻的,面對複雜的事物和現象學生對分類和分步的選擇容易產生錯誤的認識,所以分類計數原理和分步計數原理的準確應用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必需使學生認清兩個基本原理的實質就是完成一件事需要分類還是分步,才能使學生接受概念並對如何運用這兩個基本原理有正確清楚的認識。教學中兩個基本問題的引用及引伸,就是爲突破難點做準備。

四、關於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用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採取啓發引導式教學方法並充分發揮電腦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啓發引導式作爲一種啓發式教學方法,體現了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符合教學論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鞏固性、可接受性、教學與發展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等原則,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點撥的方法,啓發學生透過主動思考、動手操作來達到對知識的"發現"和接受,進而完成知識的內化,使書本的知識成爲自己的知識。

電腦多媒體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採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資訊容量,使教學目標更完美地體現。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更好地爲教學服務。

五、關於學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學生課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主動觀察、主動思考、自我發現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教師創設疑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疑問,透過教師的啓發點撥,類比推理,在積極的雙邊活動中,學生找到了解決疑難的方法。整個過程貫穿"設疑"——"思索"——"發現"——"解惑"四個環節,學生隨時對所學知識產生有意注意,思想上經歷了從肯定到否定、又從否定到肯定的辨證思維過程,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培養了學習能力。

六、關於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課題匯入

這是本章的第一節課,是起始課,講起始課時,把這一學科的內容作一個大概的介紹,能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併爲下面的學習打下思想基礎。所以,首先閱讀引言,明確任務,激發興趣。由學生感興趣的乒乓球比賽提出問題,引出學習本節的必要性,明確研究計數方法是本章內容的獨特性,從應用的廣泛看學習本章內容的重要性。同時板書課題(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

這樣做,能使學生明白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激發其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爲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做好思維上的準備。

(二)新課講授

透過幻燈片給出問題,配圖分析,講清坐火車與坐汽車兩類方法均可,每類中任一種辦法都可以獨立地把從甲地到乙地這件事辦好。

緊跟着給出:

引申1:若甲地到乙地一天中還有4班輪船可乘,那麼一天中,坐這些交通工具從甲地到一點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引伸2:若完成一件事,有 類辦法。在第1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方法,在第2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的方法,……,在第 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方法,每一類中的每一種方法均可完成這件事,那麼完成這件事共有多少種不同方法?

這個問題的兩個引申由漸入深、循序漸進爲學生接受分類計數原理做好了準備。

板書分類計數原理內容:

完成一件事,有 類辦法。在第1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方法,在第2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的方法,……,在第 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方法,那麼完成這件事共有 種不同的方法。(也稱加法原理)

此時,趁學生對於原理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分類計數原理內容,啓發總結得下面三點注意:(出示幻燈片)

(1)各分類之間相互獨立,都能完成這件事;

(2)根據問題的特點在確定的分類標準下進行分類;

(3)完成這件事的任何一種方法必屬於某一類,並且分別屬於不同兩類的兩種方法都是不同的方法。

這樣做加深學生對分類計數原理的正確理解,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接下來給出問題2:(出示幻燈片)

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條,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條(見圖9-1),從A村經B村去C村,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提出問題:問題1與問題2同是研究從甲地到乙地的不同走法,請找出這兩個問題的不之處?學生會發現問題1中採用乘火車或乘汽車都可以從甲地到乙地,而問題2中必須經過先乘火車後乘汽車兩個步驟才能完成從甲地到乙地這件事。

問題2的講授採用給出問題,配圖分析,組織討論,強調分步。用多媒體配不同的顏色閃現出六種不同的走法,讓學生列式求出不同走法數,並列舉所有走法。

歸納得出:分步計數原理(板書原理內容)

分步計數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個步驟,做第一步有m1種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種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種不同的方法。那麼,完成這件事共有

N=m1×m2×…×mn

種不同的方法。

同樣趁學生對定理有一定的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分步計數原理內容,啓發總結得下面三點注意:(出示幻燈片)

(1) 各步驟相互依存,只有各個步驟完成了,這件事纔算完成;

(2) 根據問題的.特點在確定的分步標準下分步;

(3) 分步時要注意滿足完成一件事必須並且只需連續完成這N個步驟這件事纔算完成。

(三)應用舉例

教材例1:(書架取書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解答,注意區分是分類還是分步。

例2:由數字0,1,2,3,4可以組成多少個三位整數(各位上的數字允許重複)?本題設定了4個問題:

(1) 每一個三位數是由什麼構成的?(三個整數字)

(2) 023是一個三位數嗎?(百位上不能是0)

(3) 組成一個三位數需要怎麼做?(分成三個步驟來完成:第一步確定百位上的數字;第二步確定十位上的數字;第三步確定個位上的數字)

(4) 怎樣表述?

教師巡視指導、並歸納

解:要組成一個三位數,需要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確定百位上的數字,從1~4這4個數字中任選一個數字,有4種選法;第二步確定十位上的數字,由於數字允許重複,共有5種選法;第三步確定個位上的數字,仍有5種選法。根據分步計數原理,得到可以組成的三位整數的個數是N=4×5×5=100.

答:可以組成100個三位整數。

(教師的連續發問、啓發、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使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有所提高。

教師在第二個例題中給出板書示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兩個基本原理實質的理解,周密的考慮,準確的表達、規範的書寫,對於學生周密思考、準確表達、規範書寫良好習慣的形成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可以爲學生後面應用兩個基本原理解排列、組合綜合題打下基礎)

(四)歸納小結

師:什麼時候用分類計數原理、什麼時候用分步計數原理呢?

生:分類時用分類計數原理,分步時用分步計數原理。

師:應用兩個基本原理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生:分類時要求各類辦法彼此之間相互排斥;分步時要求各步是相互獨立的。

(五)課堂練習

P222:練習1~4.學生板演第4題

(對於題4,教師有必要對三個多項式乘積展開後各項的構成給以提示)

(六)佈置作業

P222:練習5,6,7.

補充題:

1.在所有的兩位數中,個位數字小於十位數字的共有多少個?

(提示:按十位上數字的大小可以分爲9類,共有9+8+7+…+2+1=45個個位數字小於十位數字的兩位數)

2.某學生填報高考志願,有m個不同的志願可供選擇,若只能按第一、二、三志願依次填寫3個不同的志願,求該生填寫志願的方式的種數。

(提示:需要按三個志願分成三步。共有m(m-1)(m-2)種填寫方式)

3.在所有的三位數中,有且只有兩個數字相同的三位數共有多少個?

(提示:可以用下面方法來求解:(1)△△□,(2)△□△,(3)□△□,(1),(2),(3)類中每類都是9×9種,共有9×9+9×9+9×9=3×9×9=243個只有兩個數字相同的三位數)

4.某小組有10人,每人至少會英語和日語中的一門,其中8人會英語,5人會日語,(1)從中任選一個會外語的人,有多少種選法?(2)從中選出會英語與會日語的各1人,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提示:由於8+5=13>10,所以10人中必有3人既會英語又會日語。(1)N=5+2+3;(2)N=5×2+5×3+2×3)

只要大家用心學習,認真複習,就有可能在高中的戰場上考取自己理想的成績。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內容選自於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節,課時安排爲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用自然語言或程序框圖描述的算法,但是計算機是無法“看得懂,聽得見”的。因此還需要將算法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設計語言翻譯成計算機程序。程序設計語言有很多種。爲了實現算法中的三種基本的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各種程序設計語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語句: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條件語句和循環語句.。而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是前三種算法語句,它們基本上是對應於算法中的順序結構的。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作用。

難點:準確寫出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理解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結構。

(2)會寫一些簡單的程序。

(3)掌握賦值語句中的“=”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充分地感知、體驗應用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透過模仿,操作,探索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語句的用途,提高學生應用數學軟件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透過對三種語句的瞭解和實現,發展有條理的思考,表達的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2) 學習算法語句,幫助學生利用計算機軟件實現算法,活躍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 結合計算機軟件的應用, 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在計算機上實現算法讓學生體會成功喜悅.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引導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學生在體會三種語句結構格式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充分挖掘三種算法語句的格式特點及意義,在分析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總結三種算法語句的思想與特徵.

2.教學手段:運用計算機、圖形計算器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分析

1. 創設情境(約5分鐘)

在課的開始,我要求學生們舉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所應用到的有關計算機的例子,如:聽MP3,看電影,玩遊戲,打字排版,畫卡通畫,處理數據等等,並告訴他們在現代社會裏,計算機已經成爲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然後接着問他們知不知道計算機到底是怎樣工作的?透過這個問題引出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出課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將課本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了一起,這樣能夠激起他們對接下來的所要學習內容的興趣,爲整節課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探究新知(約15分鐘)

這裏我先給出一個題目:用描點法作出函數

的圖象,用描點法作函數的圖象時,需要先求出自變量與函數的對應值。編寫程序,分別計算當

時的函數值。(程序由我在課前準備好,教學中直接調用執行)

程序:INPUT“x=”;x 輸入語句

y=x^3+3*x^2-24*x+30 賦值語句

PRINT x 輸出語句

PRINT y 輸出語句

END

(學生們先看,再跟着做,先不必深究該程序如何得來,只要模仿編寫程序,透過執行自己編寫的程序發現問題所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

之後,我向學生們提問:在這個程序中,他們覺得哪些是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同學們互相交流、議論、猜想、概括出結論。提示:“input”和“print”的中文意思,還要請學生們注意到在賦值語句中的賦值號“=”與數學中的等號意義不同。)

此過程由老師引導,學生們自己討論並總結出什麼是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這樣比老師直接地將知識傳授給他們,學習的效果更佳,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們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然後給出一個思考題:在1.1.2中程序框圖中的輸入框,輸出框的內容怎樣用輸入語句、輸出語句來表達?(學生討論、交流想法,然後請學生作答)這樣可以及時應用剛剛學習的內容,並可以將前後所學知識聯繫起來。

3.例題精析(約12分鐘)

在本環節中我爲學生們準備了三道例題,這三道例題均選自課本的例2、例3和例4,學生透過這幾道例題的講解,結合計算機程序上機運用,可以掌握在程序設計語言中的前三種算法語句,體會到他們在程序中的意義和作用。

4.課堂精練(約4分鐘)

P15 練習 1.

提問:如果要求輸入一個攝氏溫度,輸出其相應的華氏溫度,又該如何設計程序?(學生課後思考,討論完成)透過提問啓發學生們思考,發散思維。

5.課堂小結(約5分鐘)

⑴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的結構特點及聯繫

⑵應用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編寫一些簡單的程序解決數學問題

⑶ 賦值語句中“=”的作用及應用

⑷編程一般的步驟:先寫出算法,再進行編程。

6.佈置作業

P23 習題1.2 A組 1(2)、2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的佈置是爲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以及實際接受情況,並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

7.板書設計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3

1. 教材分析

1-1教學內容及包含的知識點

(1) 本課內容是高中數學第二冊第七章第三節《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最後一個內容。

(2) 包含知識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和兩平行線的距離公式。

1-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和前後聯繫

本節課是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的最後一個內容,在此之前,有對兩線位置關係的定性刻畫:平行、垂直,以及對相交兩線的定量刻畫:夾角、交點。在此之後,有圓錐曲線方程,因而本節既是對前面兩線垂直、兩線交點的複習,又是爲後面計算點線距離(在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中)提供一套工具。

可見,本課有承前啓後的作用。

1-3教學大綱要求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1-4高考大綱要求及在高考中的顯示形式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在近年的高考中,通常以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爲背景,判斷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位置或構成三角形求高,涉及絕對值,直線垂直,最小值等。

1-5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教學目標

(1)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用公式來求點線距離和線線距離。

(2) 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方法和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能力。

(3) 認識事物之間相互聯繫、互相轉化的辯證法思想,培養學生轉化知識的能力。

(4) 滲透人文精神,既注重學生的智慧獲得,又注重學生的情感發展。

確定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數學教學大綱》(20xx年4月第一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高考考試說明》(20xx年)

1-6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 重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確定依據:由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確定

(2) 難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推導

確定依據:根據定義進行推導,思路自然,但運算繁瑣;用等積法推導,運算較簡單,但思路不自然,學生易被動,主體性得不到體現。

分析“嘗試性題組”解題思路可突破難點

(3)關鍵:實現兩個轉化。一是將點線距離轉化爲定點到垂足的距離;二是利用等積法將其轉化爲直角三角形中三頂點的距離。

2.教法

2-1發現法:本節課爲了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使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自覺學習,透過學生自己練習“嘗試性題組”,引導、啓發學生分析、發現、比較、論證等,從而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

確定依據:

(1)美國教育學家波利亞的教與學三原則: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漸進性原則。

(2)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思想。

2-2教具:多媒體和黑板等傳統教具

3. 學法

3-1發現法: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學生經過練習、觀察、分析、探索等步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論證後得到一般性結論,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再運用所得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一句話:還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

3-2學情:

(1)知識能力狀況,本節爲兩線位置關係的最後一個內容,在這之前學生已經系統的學習了直線方程的各種形式,有對兩線位置關係的定性認識和對兩線相交的定量認識,爲本節推證公式涉及到直線方程、兩線垂直、兩線交點作好了知識儲備。同時學生對解析幾何的實質中,用座標系溝通直線與方程的研究辦法,有了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思想正逐漸趨於成熟。

(2)心理特點:又見“點到直線的距離”(初中已學習定義),學生既熟悉又陌生,既困惑又好奇,探詢動機由此而生。

(3)生活經驗: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的點線距隨處可見,怎樣將實際問題數學化,是每個追求成長、追求發展的學生所渴求的一種研究能力。豐富的課堂數學活動能夠讓他們真正參與,體驗過程,錘鍊意志,培養能力。

3-3學具:直尺、三角板

4. 教學評價

學生完成反思性學習報告,書寫要求:

(1) 整理知識結構。

(2) 總結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

(3) 總結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發明發現,學習障礙等,說明產生障礙的原因。

(4) 談談你對老師教法的建議和要求。

作用:

(1) 透過反思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化。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思維內化,知識深化和認知牢固化的一個心理活動過程。

(2) 報告的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3) 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缺陷,思維障礙,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對自己的教法的滿意度和效果,以便作出及時調整,及時進行補償性教學。

5. 板書設計

(略)

6. 教學的反思總結

心理歷練,得意之處,困惑之處,知識的傳承發展,如何修正完善等。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着重介紹了三角形的三種特殊線段,已學過的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線段的中點、角的平分線等知識是學習本節新知識的基礎,其中三角形的高學生從小學起已開始接觸,教材從學生已有認知出發,從高入手,利用圖形,給高作了具體定義,使學生了解三角形的高爲線段,進而引出三角形的另外幾種特殊線段——中線、角平分線。透過本節內容學習,可使學生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與垂線、角平分線的聯繫與區別。透過學習作圖、觀察與探究,會發現三角形的三條高所在的直線、三條角平分線、三條中線都各自交於一點,這爲以後三角形的內心、重心等知識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另外,本節內容也是日後學習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的墊腳石。故學好本節內容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對三角的高、中線、角平分線定義的理解及畫法的掌握是本節教學的重點,而三角形的高由於三角形的形狀改變而使其位置呈現多樣性,學生難以掌握,故在各類三角形中作出它們是本課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着重培養和發展學生基本作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等,根據這一目的確定本節教學目標爲:

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概念

2、能正確作出一個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

3、透過觀察、探究、畫一畫、折一折與描述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語言的準確性,提高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推理能力。

重點: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概念,並能在具體三角形中畫出它們

難點:在各種三角形中作出它們的高

二、 說教法

1、情境創設法 :利用張師傅如何將一塊三角形的地分成面積相等的兩塊三角形地創設問題情境,並引導學生去簡單分析思路,目的使數學能密切聯繫實際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以實際問題爲出發點和歸宿,更能貼近學生生活,以激發學生對學習本節內容的求知慾,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探究性 在課堂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讓他們自由探究中發現,從而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畫一畫、折一折、何三個探究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才取消組建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學生的團隊作用,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得到更大的收穫。

3、運用多媒體等作爲教輔工具,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掃除學生從形象思維難以跨越到抽象思維的障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1、本節重點是三角形的三種重要線段,難點是對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的準確理解、作圖與正確運用,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運用好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從畫圖入手,從大量的活動入手獲得三種線段的直觀形象,進一步架起數與形之間的橋樑,加強知識間的相互聯繫。

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既可讓學生互相啓發,互相促進,積極交流,表達思想又可促進數學思考,擴大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本節課中我讓學生以小組進行探究,歸納圖形特徵,做到仔細觀察,大膽探索,勇於發現,抽象概括。讓學生透過探索活動來發現結論,經歷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出新知: 從生活實例引出新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預習檢查:以題組的形勢

考點1:三角形的高

1.如圖7.1.2-1,在△ABC中,BC邊上的高是________;在△AFC中,CF邊上的高是________;在△ABE中,AB邊上的高是_________.

2.如圖7.1.2-2,△ABC的三條高AD、BE、CF相交於點H,則△ABH的三條高是_______,這三條高交於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

3.如圖7.1.2-3,在△ABC中EF∥AC,BD⊥AC於D,交EF於G,則下面說話中錯誤的是( )

是△ABC的高 BD是△BCD的高 是△ABD的高 是△BEF的高

7.1.2《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說課稿

圖7.1.2-1 圖7.1.2-2 圖7.1.2-3

4.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高的交點恰是三角形的一個頂點,那麼這個三角形是( )

A.銳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 D.不能確定

5.三角形的三條高的交點一定在( )

A.三角形內部 B.三角形的外部 C.三角形的內部或外部 D.以上答案都不對

考點2:三角形的中線與角平分線

6.如圖7.1.2-5所示:(1)AD⊥BC,垂足爲D,則AD是________的高,∠________=∠________=90°.

(2)AE平分∠BAC,交BC於E點,則AE叫做△ABC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2《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說課稿∠________.

(3)若AF=FC,則△ABC的中線是________,S△ABF=________.

(4)若BG=GH=HF,則AG是________的中線,AH是________的中線.

圖7.1.2-5 圖7.1.2-6 圖7.1.2-7

7.如圖7.1.2-6,DE∥BC,CD是∠ACB的平分線,∠ACB=60°,那麼∠EDC=______度.

8.如圖7.1.2-7,BD=DC,∠ABN=7.1.2《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說課稿∠ABC,則AD是△ABC的________線,BN是△ABC的________,

ND是△BNC的________線.

9.下列判斷中,正確的個數爲( )

(1)D是△ABC中BC邊上的一個點,且BD=CD,則AD是△ABC的中線

(2)D是△ABC中BC邊上的一個點,且∠ADC=90°,則AD是△ABC的高

(3)D是△ABC中BC邊上的一個點,且∠BAD=7.1.2《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說課稿∠BAC,則AD是△ABC的角平分線

(4)三角形的中線、高、角平分線都是線段

A.1 B.2 C.3 D.4

3、探究活動1:探究三角形的高,師提出問題,生獨立解答,教師關注學生對高和邊的對應關係是否明確,並結合圖形引出三角形高的定義,並且利用圖形,讓生用語言描述,師加以修正,目的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與語言表述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確三角形的高是一條線段。爲了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讓小組之間合作完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邊上的高。小組交流,歸納三角形高的特點,再讓他們敘述小組所探究的結論,師加以適當修正與鼓勵。

在活動中,師應重點關注:

①學生能否多方位的加以探究

②學生能否用流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③學生能否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質疑,感受數學結論的正確性。之後設計的是鞏固性練習,透過學生練習,對三角形高的的有關知識加以鞏固,讓學生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探究活動2 : 探究三角形的中線:學生在畫一畫中體會三角形中線的定義,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探究活動3:探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線。首先讓學生折一折,在動手操作中體會摺痕是否平分三角形的內角,之後分小組摺疊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小組交流,歸納三角形角平分線的特點,再讓他們敘述小組所探究的結論,師加以適當修正與鼓勵。從而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探究能力。

5、練習鞏固,深化拓展

先以搶答形式解決問題1、問題2,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有關概念,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練習是一個綜合性題目,一方面引導學生從複雜圖形中抽取基本圖形,從而加強學生對概念的掌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運用以增強直觀性。

6、感悟與收穫: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理解。

7、作業佈置: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例,是讓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繫及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體現數學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