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隱私和隱私權》教案

學問君 人氣:3.16W

《隱私和隱私權》教案怎麼寫,老師們又思路了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隱私和隱私權》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隱私和隱私權》教案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隱私和隱私權》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第一框題。它包括隱私、隱私權的含義及內容兩個模組的知識。本課在本單元起着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在學生已經瞭解了人格尊嚴權及其他權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學習,學習本課有助於學生理性地認識隱私和隱私權,學會尊重他人隱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教授對象爲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對隱私有一定的認識,但往往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尤其對隱私權缺乏一定了解。此外,學生隱私經常受到侵犯、學生經常侵犯他人隱私的事實也普遍存在。因此,正確認識個人隱私,從而保護個人隱私,對學生成長十分必要。

三、說教學目標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學目標是一切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逐步養成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增強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

能力目標:透過分析歸納、集體討論、案例分析,正確辨別侵犯個人隱私權的行爲,提高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知識目標:理解隱私內涵和隱私權的內涵及其內容,能夠依法保護隱私權。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隱私、隱私權的含義及內容。

難點:保護隱私的必要性。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學生特點,本堂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問題匯入法、活動探究法、集體討論法。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面主要採用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閱讀討論法等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將分爲四個環節進行:

(一)激趣匯入

首先是匯入新課環節。古希臘普羅塔爾曾說:“人的大腦不是一隻裝滿水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會嚴格遵循這一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導地位,在課程開始之前設定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祕密,假如別人偷看了你的私人日記或公開了你的小祕密,這時候,你該怎麼做?”以此爲切入點,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歸納導,入情入景地帶領學生進入新課《隱私和隱私權》。(板書)

(二)新課教學

其次是新課講授環節,我主要透過三個活動的形式來講解新課。

活動一: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利用幻燈片展示生活案例、圖片,鼓勵學生踊躍發言,談談他們對隱私的理解。在學生分享的基礎上,老師適時進行點撥並帶領學生歸納得出結論:隱私的含義(板書),即公民不願爲人所知,與公共利益、羣體利益無關的個人資訊,它包括私人資訊、個人私事、私人領域等。這樣的設計旨在透過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新課改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落到實處。

活動二:根據幻燈片中“我們還有隱私嗎?”的漫畫和隱私調查數據,我會全班按6人分小組進行討論,合作探究“如果隱私不受保護會怎樣,保護隱私的好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我會進行個別指導,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動態。小組分析討論之後,請每組派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最後我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並進行板書:保護個人隱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板書),並適時引導學生尊重他人隱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透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將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活動三:引導學生對課本四個案例進行材料閱讀、討論分析。

透過對“明星隱私曝光”案例討論引出隱私權的含義。

透過對“住宅非法搜查”案例討論引出公民的住宅權不受侵犯。

透過對“小紅不願透露個人資訊”案例討論引出公民有權對個人資訊保密。

透過對“老師拆開或父母拆開信件”案例討論引出公民有權對個人通信內容保密。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內容融合在案例中分析獲取新知識,使理論性知識更加生動的呈現出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提升

再次是鞏固提升環節。我會列舉生活中的事例,由學生來判斷分析哪些行爲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哪些行爲是尊重隱私權?並說明其原因。這樣既有利於對課堂教學進行及時反饋,又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回顧和提升。

(四)小結作業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我會帶領學生結合板書一起回顧總結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同時我會立足學以致用的理念,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分析:“當父母的關愛與自己的隱私權發生矛盾和衝突時,他們該怎麼辦?”這樣開放式的作業,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消化課堂所學知識,又有利於學生體會思想品德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學習思想品德知識的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提綱式板書,線索清晰,重點突出,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