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實用的高中說課稿模板集錦3篇

學問君 人氣:1.57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高中說課稿模板集錦3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敘文的開頭技巧》。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效果反思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在每次月考閱卷時,老師們總是悲憤:學生的作文的開頭平淡、與主題無關、入題慢等。《敘文的開頭技巧》主要由記敘文開頭的技法和典型的開頭示例及一篇病文例文組成。主要目的是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讓學生掌握方法,根據掌握的方法學寫開頭。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1、掌握一點記敘文的寫作技巧。 2、提高一點記敘文的寫作能力。 3、培養一點寫作興趣。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篩選資訊,根據老師提供的方法及示例,理解並掌握開頭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並掌握記敘文的開頭技法,愛上寫作。

教學重、難點:揣摩記敘文的開頭的技法並學會運用。

理論依據: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方法,無疑給學生插上起飛的翅膀。

學情依據:學生透過讀導學案上的方法講解及示例,加上已有的閱讀基礎,有助於理解相關寫作技巧。讓學生根據示例學寫開頭,長久訓

練,學生就能掌握技基本的、常用的技法。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1、示例法:直觀、形象,引發學生興趣。

2、穿針引線法:以“記敘文的開頭用了什麼技法,好不好,爲什麼”等問題穿針引線,在關鍵處啓發引導,點撥方法。

學法:

1、自主探究法:個人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合作學習法:組內合作“練三兵”(兵帶兵、兵練兵、兵考兵),組外對抗有競爭。

3、活學現用法

理論依據:新課標要求“老師要讓學生成爲學習活動中的主角”、“ 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只有堅持“以人爲本”和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選擇最適合的教法與學法,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其積極性,促進其發展,因此本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上教法、學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教你幾招,有招數,有示例幫助理解。

理論依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發學生興趣,激發探究慾望。

(二)、活學活用、理解記憶。

請你品招環節,學生根據學案支的招數,理解、品味幾篇作文開頭,加深理解、記憶。

2、搶答:小組競爭。

(三)、修改病文,加深理解。

1)、讀病文,自己找病因並作修改。

2)、小組合作交流,選出美段落交流。

學情依據:1讀病文,自己找病因並作修改,是因爲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積累能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沒有難點。而在美段落設計合作交流、是因爲學生思想不一致,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交流會豐富學生的寫作思路。

(五)、修改自己的某篇作文開頭,拓展運用

理論依據: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從關注書本到聯繫平時作文,學以致用,在學用結合的過程中,學生形成能力。

設計這一環節並及時反饋,以鞏固重點、突破難點。

(六)、教學小結,談話昇華

五、說效果反思

“品招環節”所選文章開頭離學生較遠,學生沒有閱讀全文,不便於學生理解,如果換成所學課文的開頭,接近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效果會更好。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題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三節內容。學生在學完“細胞”以及理解“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知識後,轉入難度較大的“光合作用”學習,從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學生學習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等內容的基礎。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經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本節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到場所等方面講述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的幾個著名實驗,讓學生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並且講述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和意義等。目的是使學生不僅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瞭解光合作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懂得探索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史②葉綠體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過程④光合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透過研究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體會和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並初步學會具體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 ②透過觀察、設計光合作用發現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③透過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能力。 ④透過學生總結歸納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主要反應以及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大階段的區別和聯繫,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透過體驗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②透過對光合作用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物進化的辯證觀點以及珍愛自然、珍愛綠色、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4.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的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本節教學內容是探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

(2)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 依據:①光合作用過程是本課題的核心內容。學生只有認識了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才能理解光能、ATP分子中活躍的化學能到糖類等有機物分子中的穩定的化學能這一轉移過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質變化的本質。使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水平,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生只有知道光合過程的各個環節,才能理解內外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才能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徑,提高農業產量的技術。因此,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深入聯繫生產實際的理論基礎。②透過光合作用意義的教學,可使學生理解當今世介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污染等重大問題的解決與研究光合作用的關係。知道人類需要的農產品,歸根到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產。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應該把培養高效應的農作物品種,發明提高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時間、空間的技術等途徑作爲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積和質量,是改善環境的有效途徑等。這些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因此,光合作用的意義,是培養學生關心生物科學及發展,關心社會問題解決等意識的好材料,應充分利用。

5.教學難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設計 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在本節教學中的較好體現,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但由於學生剛剛接觸,這方面正是他們的薄弱環節。因此,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多項實踐,纔會使效果事半功倍。

(2)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轉化 依據:高二學生對有機化學等知識還未學習到,對有關物理和化學知識不熟悉,還不能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電能,再由電能到不穩定的化學能,從不穩定的化學能到穩定的化學能的轉變的必要性,對於暗反應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還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內容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第二課時安排葉綠素實驗,第三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這裏主要說明第一課時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二、說教法

1.教學方法: 教師的過程式教學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相結合

2.教學手段: 課件、錄像、投影儀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完細胞,理解新陳代謝等相關知識後,爲光合作用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課堂中運用課件演示實驗,創設氛圍,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教學中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四、說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利用動畫演示海爾蒙特實驗,提出問題:從這個實驗可知柳樹重量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 教師指出,海爾蒙特沒有考慮到空氣是否也能起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引出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的實驗。

設計意圖: 利用動畫的直觀性和已有知識降低了問題的起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傳授新知識

1、錄像演示普里斯特列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B鐘罩內的小白鼠沒有死亡?植物從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學生透過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教師指出:

(1)該實驗不能證明更新的空氣中的哪種成份?

(2)當其它人重複該實驗時候,有可能成功,有的總是失敗。直到後來,荷蘭科學家英格蒙斯證實了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實驗才能獲得成功。

2、學生介紹課前所做的薩克斯實驗 引導學生思考

(1)暗處理的目的是什麼?

(2)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麼?

(3)碘蒸氣處理葉片,目的是什麼?

(4)這個實驗成功的證明了什麼?

(5)高倍鏡下觀察“小藍點”聚集的部位是細胞的什麼結構?

學生經觀察實驗過程,分析問題,能夠得出結論。

(1)光合作用產生澱粉,同時需要光

(2)產生澱粉的部位是葉綠體。

〔小結〕:

(板書) 光合作用的場所、原料、條件、產物 設計意圖: 利用直觀課件演示的實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透過學生親自重複薩克斯實驗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透過光合作用發現過程進行科學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到科學家們用了200多年的時間,纔對光合作用的重過程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的艱難。

3、課件展示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 A、這個實驗在設計上有什麼巧妙之處?

(1)選用水綿作爲實驗材料,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佈在細胞中,便於觀察和分析研究。

(2)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氣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地進行。

(3)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中釋放氧的部位。

(4)進行黑暗和曝光對比實驗,從而明克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B、這個實驗給了你什麼啓示?設計實驗時應注意哪幾個問題? 師生共同總結,實驗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要有對照組和控制單一變量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體會科學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4、簡介同位素標記法

(三)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氧氣到底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掌握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分析總結能力和創新意識。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日新月異的資訊技術》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資訊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理論性較強。本節主要從資訊技術的五次革命來介紹資訊技術的悠久歷史;從資訊文化的角度來描述資訊技術的大衆化和人性化,從而讓學生理解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透過分析資訊技術對社會發展個人學習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道資訊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學生善意對待健康使用資訊技術。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資訊技術的概念、悠久歷史和發展趨勢;

2.過程與方法:

能夠體驗資訊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變化,並感受到資訊技術對生活、學習的影響;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學生的辯論,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合理健康地使用資訊技術、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主義世界觀,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資訊技術的悠久歷史

(2)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

(3)合理的實用資訊技術

2.教學難點

(1)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

(2)合理的使用資訊技術

二、說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知識的應用和歉意能力比較強,這一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也是比較活躍,能夠和同學一起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交流,有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

三、說教法

依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確立以下教法:設定特定的任務,透過任務驅動法,以解決問題來驅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適時地結合演示法、講解法、引導法來完成教學。透過辯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形成團隊協作的能力、蒐集資訊的能力等。

四、說學法

依據《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確立以下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着問題,學習新知,識記理論內容,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在辯論活動中,積極思考問題,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

五、教學環境

計算機網絡教室:以極域電子教室控制系統爲平臺進行統一教學和管理。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5分鐘)

透過提問複習資訊的四個特徵。

(二)設定情境,匯入新課(5分鐘)

根據一個事例“資料:20xx年的時候,一艘載有128名中國遊客的越南籍遊船偏離軌道觸礁。船隨時都會沉沒,穿上沒有救生措施,也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繫。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乘客發現自己的手機有微弱的信號,他立刻向外界發送求救資訊,與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繫。經過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終於獲救。在這個救援過程中,這部手機成了遊客與外界進行練習的唯一工具。”

說明:資訊及資訊技術工具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新聞材料等,透過問題的形式進行情境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進行主動學習,爲本課順利進行作好鋪墊。

(三)學生自學並講解,強化記憶(10分鐘)

1.給學生3分鐘時間看書的第6頁,要求儘可能記住“資訊技術的五次革命”,一會兒請同學給大家講一講。

請五位學生,每個學生講依次資訊技術的革命。(5分鐘)

2.教師做總結(2分鐘):

資訊技術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誌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資訊的存儲和傳遞首次超越時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積累與傳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資訊的傳遞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

第五次: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將人類推進到了數字化資訊時代

3.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5分鐘)

趨勢一:越來越友好的人機介面(案例圖片介紹:虛擬現實、智能代理技術等)

趨勢二: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案例圖片介紹:個性化定製的電腦外觀、辦公軟件、手機app等)

趨勢三:越來越高的性能價格比(透過近年來電腦的CPU、硬盤、內存、顯示器和價格進行對比顯示出:配置越來越好,但價格越來越低)

4.辯論:資訊技術的利與弊(10分鐘)

圍繞三個現象或者問題進行討論、辯論

(1)做作業時,我從網上拷貝別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嗎?

(2)上網就是聊天、灌水,還能做些什麼?

(3)在網上,誰也不會知道我是誰?我說什麼或做什麼都無關緊要。

5.健康合理使用資訊技術(5分鐘)

(1)培養良好的資訊意識,甄別有用資訊、無用資訊和有害資訊;

(2)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現代資訊技術,提高資訊處理能力;

(3)養成健康使用資訊技術的習慣;

(4)遵守資訊法規,培養良好的資訊情感和資訊道德。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透過生動的圖片、故事、遊戲等引導學生透過閱讀來理解抽象概念、識記學習重點內容。同時,辯論的形式既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掘資訊技術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在雙方的辯論過程中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6.佈置作業以及回答學生提問(5分鐘)

作業:利用身邊的資源查找: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對資訊技術的“五次革命”進行回顧;

透過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讓學生針對“如何合理地使用資訊技術”的問題進行分類概括。

[設計意圖]:總結問題,突破難點。透過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有步驟的掌握知識點,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並用其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七、板書設計

八、說教學反思

1.教材內容較多,涉及面比較廣,需要進行一定的取捨。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講,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堂需要精心的設計,有目的的取捨,學生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比如本堂課,我只做了新課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講解、資訊技術發展趨勢的講解等,其餘內容由學生進行,比如:自學資訊技術的發展歷史後向大家講解,和學生分組辯論討論資訊技術的利與弊等。

2.如何將資訊技術課程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結合?在講到“如何合理使用資訊技術”這個內容,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分別列舉資訊技術的優點、缺點,學生能將大部分的優點缺點敘述出來,但本節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民變是非,真正合理使用資訊資源,這還需要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對學生加以引導。